201411160820知见立知即无明本
2014-11-15 18:20:00.0
这个行过般舟的人才能正确的认识境界,那么我们在行般舟过程当中发现,我们提出几个来:一个是感受的相,我们身体有各种各样的感受;一个有环境的相,我们所见所知有各种各样的分别,这些都是缘起,这些缘起会导致我们种种看法和知见产生。种种知见,会让我们演绎种种境界,“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我们很少进入“知见”这个层次,其实一切的障碍来自于我们的知见。
昨天晚上我觉得,首先赞叹大家啊!我看除极个别人之外,大部分人都做得非常好!昨天晚上和前天相比有很大的提升,不管是出家师还是各位居士,都有非常大的提升,让人产生信心,非常大的信心!哎呀,我说这些人太好啦!他们不上极乐世界谁去啊?我说不送他们送谁去啊?那就是自己死了想尽一切办法,哪怕自己死了送他们去都值!让人产生这种心啊,这是正能量,所以非常不错。昨天我也实践了一下,怎么样睁着眼睛念佛?怎么样每一声每一步每一呼吸都念好佛?那真是、都是享受啊!尽量不要入定,可有的时候不知道。
那么,先回到主题上来讲啊!我昨天晚上就观察,我们有些老大难的问题,我就想想,它还是“知见”问题。嗯,知见问题。楞严经上讲啊,楞严经的原文是这样讲的:“知见立知,即无明本,知见无见斯即涅槃,无漏真净”。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什么呢?知见立知,你的知见立起来以后啊,以你的知见来行持即无明本,一切无明的本源、本来来自于你的知见。你的知见立起来了就是无明的本,你的知见是怎么产生的呢?是你那个“能知、能觉、能受、能因”的心所产生的,那个不是你的真性。因为这个能感知、能觉受、能相应、能认知、能相应、能跟外边去呼应的这个心啊,是依这个娑婆世界的五欲六尘而形成的!所以说“知见立知,即无明本,知见无见,斯即涅槃,无漏真净”你要认识到你所有的知见啊,原来都以娑婆世界五欲六尘而产生,所以这个东西不是彼世界的妙有,只有把此世界真空了,彼世界妙有才会产生。
所以这些知见呢,是因为我们这个娑婆世界而产生的。是这个娑婆世界的思维概念体系,不是彼世界的产物,与彼世界没有关系,与你的真如本性没有关系,与你成佛没有关系,它对你成佛而言是真空,是没有分别相的。“知见无见,斯即涅槃”真空妙有啊!“无漏真净”。有一个禅师念地时候断句了、念错了,结果开悟了。怎么念错了呢?本来人家断句是:知见立知——即无明本,他念成了:知见立——见即无明本。本来是:知见无见——斯即涅槃,他念成:知见无——见斯即涅槃,无漏真净。因为这句话他断句断完啦!断错了,可是他开悟了,他就想啊!知见立,噢,我这知见一立起来,见则无明本,这个“见”就是无明的本。这个知见就是无明的本,所以知见无,知见空掉了啊,见斯即涅槃。说见到这个“知见”本来是空的,见到这个“知见”啊本来是由五欲六尘而产生的,所以你见到这个东西,见斯即涅槃。哦!原来我所有的知见啊,对娑婆世界、六道轮回而言是真实的,是有分别的,是很热闹的。对于我们的修行而言,对于无上佛道而言,都是空的。见斯即涅槃,无漏真净啊!
那么我们反过来讲了,我讲几个人。比方说,我先讲我的侍者演敬师,我昨天关注了一下,演敬师很不错一个人,但是就发现这孩子经常念着念着脚在念,嘴巴就不动了。昨天有一位大德上来分享说,念出来和不念出来区别非常大,念出来和不念出来区别非常大!其实以后你会发现睁着眼睛和不睁眼睛区别也非常大。你还会发现,这个念佛号啊念一声歇一声和两声都念差别同样非常大。如果你一声接一声念这个佛号,你的境界相可以去掉百分之八十、九十。如果你一声佛号念,一声佛号不念,你的境界相可以增加百分之八十、九十。这个下边说啊。那个出声和不出声关键非常大,为什么他不出声呢?知见的问题,知道吧?他不认为需要出那么大声音。
昨天看了一篇文章,圆禄师写的文章。圆禄师写这个演强训练步法的这个过程,有两个小时让大家拼命喊,让所有人把嗓子喊哑了。圆禄师说,我拼命喊我觉得声音很大了,演强说不及格!我说我已经很大声了,演强后来找了一个人,叫她跟着喊,他喊多大声你跟多大声,后来一跟才知道自己的声音不够大。最后喊出声音来了,喊出声音来了这个痛快啊,啊,很痛快。就是每一个细节上都是你的知见的问题,你认为你喊得很高了,其实不高。你认为不需要喊很大声不需要喊出声,都是知见问题。你一天一个晚上是这样,时间一长只有喊出声音来,这个声音能大功德聚,音声是佛声。很多人发现还有一个毛病,都急,都着急,着急啊。包括我们前两天分享最精彩的那位老人家,圆离老菩萨,我看有的时候也急。还有我们那位12岁的小菩萨,也急,而且声音也不出来,这都是知见问题。你要确立了要出声念佛,大声念佛,出声念佛,这个知见。这个正知见确立了之后,你看啊,昨天韩春香讲一合相念佛,你要保证你每念一声佛号,“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它这个说不好听的声音像小钢炮,放炮一样的,哪有昏沉啊?除非你不放了。只要放这个炮他就不昏沉,“陀-佛-,阿-弥-陀-佛-”。我本来想变调儿,还没来得及变调儿,说六点了,就是一个调儿念了一个晚上还没有念够。我看最重要的高兴的是,大家也没有念够。那么就是说这个什么呢,一合相,这也是知见问题。昨天晚上有很大的进步啊,真的很大地进步!我们的出家师包括其他人进步都很大!但是还有一点,很多人这个节奏共振还是没有掌握住,这个踩在节奏上有这么难吗?你说不难,不难为什么踩不上呢?心不够重视!因为马虎惯了,差不多差不离就行啦!这是个知见问题。
演开师也是一个知见问题。我说谁都有懈怠懒惰的资格,我说演开师你没有,你务必精进,你精进就是大光明相,就超越任何难关,一过永过,你一懈怠就可能出大问题。这也是个知见问题,这个知见立不起来,所以有的时候会懈怠。拿我们这个老的觉方师来讲,也是个知见问题。觉芳师出家好几十年了,“知见立见,即无明本”。认为“这样念佛好啊”,“这个清净好啊”,“哎呀,我这个身体老了啊”,“我这个气力不够了啊”等等等等。那么我还是讲那句话,心与气合这是知见,然后呢,不怕死,舍命忘我这是知见。这是正知见啊。还有呢,你看我们这圆本八十多岁,闻到般舟以后呢,从床上爬起来,扶着墙边扶着桌子边走了七天七夜,全部身体都好了!(掌声)这叫热度!这叫深度!这样力度!也可以叫疯狂的程度!发现那些有疯狂程度的人啊,往往于法非常深入,了解得很透彻,很到位!真正跟法相应的人是跟法非常深入的人!你看圆离老菩萨七十多岁,学佛学了20年,你看,念起佛来有疯狂的程度!圆志,她女儿虽然说有很多习气,但是对这个法跟这个法非常相应,一见师父一看到师父光盘,每次都要掉眼泪,掉得不行,她相应啊,所以对法的理解非常透彻,非常透彻!等等还有很多这样的案例。有疯狂程度的人啊,往往于法都非常非常的相应。那么很多人缺乏这种疯狂的程度,所以入不深。有的人呢,他天生……也不知道咋说。我昨天看我们这里边有一个邯郸的叫赵敏菩萨,我每次看她,她念佛,见到她的时候,无论是从正面看还是反面看——正面看她可能有准备,反面看她没有准备,都是很欢喜的在念佛,很自得的在念佛,很轻松的在念佛,对法理解比较深啊,这些人往往有深度。
那么觉芳师呢?要说没深度也不对。一位70多岁的老人家能把庙舍了,然后一心一意求往生,很难能可贵,但是自己的知见比较多。然后就有求,有这样的求心和那样的求心,这样会形成自己的障碍。其实我看了一下老人家,我每次看每次都在念佛念得都不错,也没看他多少昏沉相,但是就发现她经常离群,离开大部队远远的。第一看她经常离群,第二看她经常闭着嘴巴。为什么经常离群呢?她认为自己年老体衰了,这是知见了。认为自己的腿迈不动了,跟不上大家了,所以我需要在边上呆一呆,这是知见了。但是呢,认为自己力气不行了,所以脚也懒得抬起来。我就看我们这些居士菩萨真了不得,人才济济啊!有的人丹田音才亮啊,那小脚迈起来“阿-弥-”,那“小钢炮”啊,声音清脆又响亮啊,不像我嗓子那么粗,非常棒!清理自己的知见,心开意解啊,就能得到新生!你比如说高音唱,如果你顾虑自己的嗓子,你考虑到下一步,这一步你就唱不好;你不顾虑下一步,你不考虑自己的嗓子,奋不顾身地唱恰恰可以唱得比较好,恰恰可以唱得无穷无尽,这也是一个知见问题。
今天觉芳师给我写了一个条子:我是单独闭关还是和大家共修?其实来讲的话呢退一万步来讲,你年龄大了,在这里念,念完了以后旁边有休息室,你可以去略作休息然后再来念。关键呢,你把休息控制住。在这呢,有遗憾但是念佛的时间够长,你说你找一个地方去,凡是离群的人都是得负能量加持最大的人。离开大家念佛的人,最后结果都不是好。离开大家求定的人,结果也不好。般舟动中禅定的境界比你那个入定的境界高啊,至少高五十倍。我们有些人喜欢入定,不自觉的入定就算了,如果你喜欢入定,找一个地方定在那儿享受,这是很可怜的!已经落到感受上,不念佛了,念感受了。这也是知见,如果说你不求定,必能得动中禅定——一边走一边念,一边念一边走,其实一直在定,一直在定中。你想,昨天后来念到今天早晨不知道,有一个人向我比划了一下,六。六点啦,一会儿打板了!不能求定,不能求安静,求定求安静都是自己的知见,求定求安静你的心就不能安住。你看觉芳师如果安住在这个共修的环境当中,步法也不错,身体也不错,又没有太多的昏沉,声音再念出来一点。其实强相续是很重要的修行的方法,你让自己强相续、硬相续、死相续!就是这样,这个就能解决很多问题。
我们很多人障碍存在于我们的知见。第一,我们讲“所缘”。你来到般舟的道场,你的身体的所缘,身体感受多不多啊?身体的感受太多了,第一你从来没有过不睡觉,从来没有过不吃饭,从来没有过这么高强度的运动,从来没有这么长时间的念佛。那么现在念到眼睛也变形了,这个脚也飘也感觉不灵敏了,耳朵也幻听了,念到这个份上来了,就像刘姥姥第一次进了大观园一样了。所缘都是新鲜的、都是多变的、都是虚无缥缈的,所缘是不可靠的。然后呢,从所缘这个上面产生的见,所见、所受。这个所见、所受,依什么所见所受呢?依他传统的知见,依他学佛以来的知见来,所见所受。依这个知见来判断这个缘起,来编辑各种故事、来相续各种境界,自编自导自演!然后呢,把自己摆进去进入角色,在里边演,实际上就是这么回事。那我说白了,所缘是不真实的,你们都知道。老般舟人都知道,回来以后啥事也没有就像做梦一样的!“梦中明明有六趣,醒后空空无大千!”什么也没有,梦中明明有六趣,啥都有,醒后空空无大千。般舟行里边丰富多彩啊,热闹得不得了、痛苦得不得了、欢喜得不得了、纠结得不得了,简直是不得了!行完般舟以后呢,发现就像做了一个梦!所以说所缘不可靠。所见、所受、所知都不可靠。那么依照的参照系,依照所谓的知见,判断对错、长短、轻重、大小、紧急不紧急这些判断也不可靠!然后,所缘不可靠,所见不可靠,判断不可靠。然后编故事编得来劲,在里边忙得不亦乐乎,这就是境界相的实质,般舟里的境界相就是这样。
那么般舟里的境界相呢,到后来啊,一是我们的习气,二是我们的知见,都是知见里边的问题。你比如说,我上次和演和师说过,演和师的问题是要强迫自己念佛,死念活念,强相续,硬相继。这个强相续法则、硬相续法是演和师求法的时候讲出来的,对他来讲就是个强相续硬相继,不过他做得不错。在闭关过程当中和演幻师发生矛盾、冲突,他一个人在院子里闭关,就等于在大自然里闭关一样的,闭了十五天,十五天完全如理如法,没坐、没卧、没扶、没靠、没跪、没拜、没蹲、没爬。他念念得很好,后来烦恼心起,出来了。你们自己反思一下,一切的过错、一切的插曲,都因自己的某些知见而起。有的是过去的知见,有的是当下的知见,有的是对未来的疑惑,种种种种。
小演功师的知见是什么呢?小的时候在家里有一些不好的记忆,有一些非常痛苦的记忆,这个记忆深深地落在心底,总感觉自己是被抛弃的一个孩子,是人见人弃的、人人瞧不起的一个孩子,总感觉到不想活了。你看这种感觉,这种知见成为影响她生活,影响她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上次她去吃饭晚了,义徧师打她香板了。她当时牛脾气上来了就说:你把我打死吧!打死我算了,我不活了!这就演变成顶撞僧值师,然后一系列的问题都出来了,就搞成这样子。其实是什么?是过去的记忆、过去的感觉,严重地影响了现在的心态。你们想想看,演功师离开家多少年了,没有20年也有15年了,没有15年也有七、八年了啊!她离开这么长时间了,过去的记忆抹不掉啊!这也是知见问题。自己的心情、情绪从来没有平和过,从来没有宁静过,从来没有定过!这是被过去的知见跟过去的记忆所骗!
我讲过我们吃饭都是儿时的记忆。我们县委书记啊,那天见了我了,我们在吃自助餐。哎呀,他说这油条可好了。他拿了两根,他说师父,你也吃一根。我说你怎么这么喜欢吃油条啊?我说你一个县委书记难道还没有吃过一根油条?他说呀,你不知道啊,小时候我们邻居家人家有钱,天天吃油条,我就盼着什么时候能吃上根油条。盼得久了这油条香不香啊?吃上油条,这香啊!那这次吃的油条是小时候那根油条还是现在这根油条啊?他回忆的是小时候的味道,是不是啊?现在出去啥没吃过,那个油条没吃过?是不是啊?就是这样。一样的,我小的时候爱喝小米粥。我们家没别的,我姥姥每天没事干,就每天一早起来就滚这小米粥,滚了三个小时、四个小时,滚得真好吃!还老想着这小米粥好吃,其实,基本上在哪儿也吃不到。只是偶然有一次吃到,到河北铁佛寺的时候,告诉人家早晨到,结果没想到车子堵得堵到中午才到。被迫那小米粥一直熬着,熬到了中午!喝那小米粥,哎呀!我说,这次喝的小米粥和小时候喝的味道一样,别的时候都不一样,都是为了回忆一个梦,都是回忆一个梦。所以我们不要被记忆所骗,不要被知见所骗。知道啊,“知见立见,即无明本,知见无见,斯即涅槃,无漏真净”。这楞严经和般舟三昧经确实是一部经,也不是二部经,不同的角度讲的啊!
那么我们再来看,任何老大难的问题都可以见到知见的问题,所以一切都是知见问题,一切的难题都是知见问题。比方说,你们都觉得演萌的昏沉严重。好多老般舟都知道演萌昏沉严重,那么演萌为什么会昏沉呢?跟知见有什么关系呢?演萌后来无意当中说出来了两句话,第一句话演萌说,她一行般舟出现自发功,这手舞足蹈,那太舒服太舒服了!她说自发功太舒服了。一直惦着自发功,一直想自发功,因为对那个自发功那道菜啊太欢喜了,对现在走般舟这道菜啊就觉得没滋没味儿了,知道吧!所以怎么也提不起精神来,硬来。是因为老想求那个境界又得不到那个境界,是这样一个原因。她老想找那个自发功,这道场也不叫自发功,她也认可不让自发功,但是内心深处啊还是向往那个自发功。她什么时候把这个自发功的向往给破掉了,据说现在已经破掉了不再想自发功了,这是一个问题。第二个知见是什么呢?她说昏沉念佛好啊,昏沉念佛啥也不知道稀里糊涂就到天亮了,也不用熬,一边打瞌睡一边念佛。这都是错误的知见,知道吧?一边打瞌睡一边念佛是怎么样啊?你念着佛被动地打瞌睡这可以的,如果你说我主动地去……好啊,一边打瞌睡一边念佛,师父说这也是一百分,你把师父这个错解了。师父说,你不管瞌睡你只管念。念的时候,你没有一个管瞌睡的心,没有一个求瞌睡的心,只有一个念佛的心,你一心念佛系心不乱,念的时候虽然昏沉这也是100分。那你理解为有昏沉念佛也是100分,一边昏沉一边念也是100分,那完了,那正好,借这个机会偷偷懒,那这就是偷心!她这个知见。有一次,她说她破了一次昏沉,怎么破的呢?是哪位大德跟她讲的啊,说演萌啊,你入了睡魔了,你完蛋啦。这演萌一听说,魔来啦,这不行,然后就进入境界了。要跟魔作斗争了,我一定念佛,把这个魔赶出去,不能让他在身体里边呆着!一定要把他赶出去,一定要把他赶出去,一定念一定念一定念……就变成这样一个境界。死念活念,一心坚持,无论如何要坚持下去,这个无论如何要坚持下去、不睡的心,是念佛的心,是一个消融昏沉成就的最重要的一个心地。所以她就一定念念念,而且她还有个预感,说我要在天亮之前把佛念成一片,否则的话魔就入了心就不走了,最后到天亮之前终于念佛念好了,把魔赶走了,高兴的不行。这也是一种境界,知道吧?你看,她这个心里有一个顽强的意志力,她就能把昏沉破掉。她一边念佛一边昏沉,昏沉就昏沉着吧,所以有一个欢喜昏沉,虽然不躲避昏沉,但是欢喜昏沉这心也是不对的。这也是一个知见问题。
你比如说演了师,演了师昏沉的问题也比较严重,男众说白了都是一个问题,女众也一样啊。第一急躁。你看演了师,包括演悦师到现在为止脚步都是快的,都要比节拍快一点。首先要学会节奏念佛,踏上节奏非常重要。节奏踏上不踏上最少差两倍的力量啊,踏上去省两倍的力量,踏不上去灭除两倍的力量,最多只有三分之一的力量,所以节奏念佛非常重要!尤其是你的身体没有丝毫的浪费,提起来放下,提起来放下,在节奏的海洋当中准确地、严丝合缝地、一丝不苟地、跟着节奏起舞的话你真的不会昏沉,最多只有极其轻微、轻度,极其轻微、极其轻度的昏沉,一句佛号两句佛号就震破了。这是节奏念佛,踩在节奏上,就是这样。那么这是一个什么呢?对当下一步、当下一声、当下呼吸的知见问题没有立起来,是这样一个原因。
再讲境界相里边最怕的是什么啊?恐惧心。恐惧心依什么而立啊?依你自己的知见而立,那个东西太吓人了,那个要吓死人啦,是不是啊?恐怖心是你的知见,到底有没有那么可怕呢?没有,是不是啊?都是你自己的知见,一切境界相都是自己的知见。“知见立见即无明本,知见无见斯即涅槃,无漏真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