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7171349步法精微之法(为每个人矫正步法)
2014-07-17 00:49:00.0
演一师:阿-弥-陀-佛-、阿-弥-陀-佛-……
师父:看得到吧?脚看得到啊。
演一师:阿-弥-陀-佛-,阿-弥-陀-佛-……
师父:你们注意看她的脚啊。你看,你的脚老有前后晃的成份,那脚老是前后晃,臭美。前后晃什么?脚不要前后晃,前后晃是多余的动作。你们比较喜欢花哨的动作就是这个动作,提的时候身体不平稳,还有一点向一侧偏。要两侧平稳,同时提起来。
演一师:阿-弥-陀-佛-,可这不是我平常的走法,太作意了。阿-弥-陀-佛-,阿-弥-陀-佛-……
师父:气提得不够,气提的动作不够,提气的动作不够,“阿-”气是很和的一个气,你这个气不和,挺粗的。
演一师:跟我声音哑是不是有关系?
师父:这个不是啊。跟音哑了没关系。音哑了也是“阿-弥-陀-佛-”,音哑了是这样。
演一师:阿-弥-陀-佛-,阿-弥-陀-佛-……
师父:这个因为你的心不是一个和,和和气气,和谐的一个心,这个心的和气度不够,阿-弥-陀-佛-,作意重啊,没错,你作意是太重啦。
演一师:我平常也不是这样走。
师父:那你干吗呢?表现给我们玩儿呢。
演一师:阿-弥-陀-佛-,阿-弥-陀-佛-……
师父:你看啊,行法,刚才你的脚啊,往下踏的时候还是有作意的成份。所以你们要注意,脚踏下去的时候,要掌握脚踏下去的作意的程度。她这个程度有点偏重。这个脚踏下去的时候,你看,阿-弥-陀-佛-,脚板、小腿、大腿,没有另外用力的意思。阿-弥-陀-佛-,这就另外用力了,知道吧。不需要另外用力,所以告诉你们慢中带快,提起来的时候啊,“阿-弥-陀-佛-”,你看,提起来,放下,是慢的,这个慢的动作对应能够得定,对应心态的平稳,对应心的如如不动,所以这要有慢,不是一直是快。第二,落下去的瞬间,腿既不能过于作意,往下踏,也不能轻飘飘的,象个降落伞一样,两个方法都不对。你看就是有两种倾向,一种倾向是什么,脚拼命用劲,“阿-弥-陀-佛-”,脚拼命用劲;第二种是什么呢,就是不用劲,“阿-弥-陀-佛-”。这个脚力道掌握不好。你身体的共融共振程度就取决于你的脚这个力道的掌握。力道用好了,恰到好处,既不多余,也没不足。你们有的人是多余的,很多人是不足的。初学者都是不足的,认真的人都是多余的,就是说修行的时候啊,这个脚的火候掌握不好。脚火候掌握好了,不累。你看,阿-弥-陀-佛-,这个火侯,你们自己体会啊,过大,要不就是你脚板上用力了,小腿上用力了,腿上用力了,另外用力量了。这个力量是什么呢?身体提起来,自然放下,接触地面的瞬间的时候,略为作一个意,轻中带重,慢中带快,阿-。但是这个重呢又不是无限度的重,是一个有限度的,具足活力的,不是一个充分活力的动。具足,阿-,就可以了,阿-,不是这样。那么这个动,以能把身心共融共振为度,能把身体提起来,能够发生共振,能够在极点上共振,能够内动,能够妙动,能够深动。内动,内在的动;微动,微细的动;共振,就是说八万四千毛孔,八亿四千万细胞共同融和的一种振动,微妙的、内在的、内涵的、不大不小的,这样一种共振。这个共振,能焕发出全身的力量。这个共振,只有全身一合相的时候才能达到,就是这个共振的力量。这个共振的力量是破昏沉的最重要的力量,是都摄六根的必然的表现。所以这个共振的力量要掌握好。这个共振的力量掌握到恰当火候的时候,你不会困,不会累。
昨天晚上跟演捷师回来,在车上教演捷师念这个佛号,演捷师念得很好,非常好。我说小声小气念佛法,声音要小,用劲要小,但小到什么呢?小的是具足活力的小,是内涵充满的小,是精气神具足,是认真程度圆满,慎重、郑重的程度,真诚的程度圆满。这一个小能带动全身,阿-弥-陀-佛-。哎呀,我看他这样,他开了一路也不困也不累,我给他念得我都睡着,他还在那阿-弥-陀-佛-。我说好,学得很认真,小声小气的念佛方法。这个就是说,你们用功要学会啊,既不要愉懒,也不要多余,明白了吧?不要过份,阿-陀-陀-佛-,这么是多余啊,懂了吧!这是偷懒的,阿-弥-陀-佛-,这就是愉懒,贪污了,知道了吧?要掌握这个火候。这个火候掌握好以后啊,身上这个动,这个妙动,它动在一切时,动在一切处,动在一切的深处、深度,知道吧?广度,每一个细胞,每一个毛孔,都在微妙地共振。阿-弥-陀-佛-,下去的时候如泰山压顶,直起来的时候呢,举重若轻,举轻若重,去体会。阿-弥-陀-佛-,一点都不多余,一点都不浪费,一点都不造作,一点都不累,知道吧。你们就是,这个腿的力度,不要这样,阿-弥-陀-佛-,这前后飘,不需要,知道吧?这个“阿-弥-陀-”,这个太高了,也没必要。就是这个脚上的力度要掌握好。
其实最重要的,我告诉你,声音要解放,要没有挂碍相,知道了吧?声音没(要)解放,没有挂碍相。其实你们呢,我就明白了,为什么《耳根圆通章》那边讲,耳根圆通为第一。观音菩萨,观音法门啊,声音为第一啊,为什么观世音啊耳根圆通啊,观世音啊,这个音为什么第一呢?哎呀,你们声音都不过关啊,你看,咱们行法上,哪个是第一?最弱在哪?在嘴巴上。你不信细看,护法护在哪里?在嘴上。只要你声音唱得自然,只要你声音相续不断,你的问题至少减少99%。演睿师认真的时候可好了,根本就不会困不会累,只是觉得无聊,是不是?可以唱到不困不累,就这个声音,音声是佛事啊。你们的音声从来都没达到自然的、没有挂碍的,几乎是不作意的,自相续、永相续的一种状态。这个音声啊,这个音声是佛事。音声做到这个程度,你这个闭关才有戏。就是说你音声到了这个程度的时候,你的功夫就绵绵密密就连成片了。音声不到这个程度,你的心是不平和的,你的情绪是不平衡的,你的点和点之间是不相续的,不平整的,是波动的,知道吧?一波动就有能量的消耗,没有波动能量就是平静的。所以音声是佛事,音声非常重要。
音声是佛事,首先一个,你们缺的是什么?缺的是大声念佛的功课。当然老般舟大声念佛念过了,对新般舟而言呢,他没有大声念佛的过程,他音声永远放不开,有挂碍。因为音声一直以来是挂碍相,我说一首歌,“我想唱歌可不敢唱,小声哼哼,还得东张西望”,是大部分人念佛状态的真实的写照,从来都有挂碍。在寺院里,怕念大声影响大众;走在路上,怕别人看笑;回到家里更不好意思,所以音声从来是个挂碍相。要破除你的挂碍相,要鼓励你大声念佛。第一步,大声念佛,能够破除你音声的挂碍的相。但是大声念佛不能长久啊。大声念佛的第一个好处,破除你音声的挂碍相。第二个好处,让你真正体会到身心共融、身心共振的妙境,大声念佛的时候能更容易断除妄想。所以大声念佛,尽情忘我地念佛,尤其在山野里没有人的时候,你自己拼命唱吧,那个时候是最得利益的时候。没事就爬到燃灯塔上去玩去,到上面一个人唱,那感觉好。唱进去感觉好啊,那个是这样子,就是说能够体会到共融共振的妙处。大声唱,大声念,你体会到这个共融共振之后,你体会到这共融共振的内在的力量之后,才能由外转内,由粗转细,由外转到内部,由粗转到细,转到微细。然后呢,由点由什么地方能够然后转到全身,全身八万四千毛孔,八亿四千万细胞,每一个地方都在唱,而不是用嗓子在唱,你的呼吸、你的音声、你的节奏感,整个在一起共融共振,音声是佛事。
所以音声第一是挂碍相,第二我告诉你,是你们的习气。什么习气呢?有始以来,你的音声基本上都是废掉的。女人音声为什么比男人好啊?女人话多,话多,她练的就多了嘛,男人话少,声音就不行啊。但是虽然女人话多,你们的音声还是一个少的状态。因为念佛要求什么?24小时、48小时都念,以24小时、48小时都念的这个要求相比,你们的音声都是懒散相,都是懒散相,知道吧。因为无始劫以来,这个嘴巴就不爱动,不习惯动,认为动了累,动了疲劳,认识深处就不会认为话可以一直讲,佛可以一直念,不会有这种心里的信心和潜质,就是音声的懒惰相。为什么念念就不念了?你懒惰已经成习惯了。要克服懒惰成习惯,不念不自然,不念不舒服,这个转换好了之后你才能闭关。转换没好,动不动就把嘴巴闭上了,就不能闭关。这个音声的懒散的相没有破除,这是第二。
第三,你们音声的定向没有建立起来。音声是个不定向,一会高一会低,一会有一会没有,一会长一会短,一会轻一会重,随着你这个情绪的波动在波动,音声的不定向,你的音声是不定的。这个高兴了,啦啦啦……唱得高得不了了。情绪波动,一会有,一会没有,音声是一个不定的相。那么音声要是一个定向,绝定的相,安定的相,平定的相,要是一个定向;要是一个细相,微细的细;要是一个长(chang),长(zhang),连续相长(zhang),长(chang)相或经常的常;相续不断,要是个续相,这个续相又是什么?要是一个自续,自我相续的相,永远相续不断,自相续、永相续的相。这个音声的相,不是一个飘忽不定的、游移不定的、可有可无的,想来就来,不想来就不来,随着自己性子的,由着自己情绪的一个相,是个不定相,是一个迟疑的相,是一个不定的相,是一个飘忽的相。这是讲的这个声音的相。所以你们的音声从来没有解放出来,达不到自然而然的状态,达不到自然如如的一种状态,就是个不定相。
再其次,这个音声啊是一个什么相呢?不是一个活力相,音声应该是一个“经济”活力的相。我借用汽车的经济时速的概念,汽车在一定速度上跑,最省油最省车,叫经济时速,知道吧?你们念佛也一样,在一定音声状态下,在一定活力状态下,既保持具足活力,又是最小的力气,又最能相续不断,又不费劲,又唱得过瘾,又自循环,是这样一个相。要把这个相找到了,你念佛念得就好了。还有一个,你们音声有一个急躁相,就是唱的时候老急啊,老躁啊,急躁相。还有一个就是音声的这个回扣相,你们老是把它贪污,当回扣,不认真。
我刚才讲了音声这样多相,告诉你们要破除音声这么多相,把你的音声解脱出来。这个音声是你的心能不能解脱,是你的身解脱没有,心解脱没有的一个标志。如果你的身心不是一合相,如果你没有放下妄想,如果你不能平衡情绪,如果你被未来之心牵走,如果你被过去之心黏住,如果你有特定的情绪状态都达不到,事上都达不到。音声的这个相,如果你达到这个相以后就可以了,你要找到这个相才能闭关。你看你刚才音声,你看本来你音声没这么粗啊,又粗又急又躁,然后呢,有点那个“小声念佛,还想东张西望”的意思,没有自然放松啊,没有自然放松。这是音声相。好,我说完了,你讲。
演一师:是不是这样啊?我想问一下,就是第一个,您说的共融共振这个,我总觉得好像行法的时候,特别像我们经常不行法或者一些初学者,不可能一上来就达到全身心共融共振。我的感觉好像是不是一开始要强作意一段时间,把身上的这个,怎么说呢,就是进入状态以后好像才能够达到师父所讲的这种。
师父:这个状态呢,说难也挺难的,挺复杂的。说简单真的很简单。为什么说这么难呢?就是敲你的脑袋让你认真点。说得简单了,你就不认真了。对不对?为什么说容易呢?你真认真起来了,容不容易啊?有那么难吗?你极度认真又极度自然,难不难?就不难了,知道吧?你看就像我跟你说的这么多,不就这样吗?“阿-弥-陀-佛-”,几秒钟都没有,结束了。这一掰乎,掰乎这么长,是不是啊?这就是讲的,既要能够化简为繁,更要能够化繁为简。化简为繁,一个简单的动作,能讲出很多道理。最简单的动作,往往体会最深刻的心法、最深刻的道理,你要能化简为繁。但是在纷繁的这个复杂的表达当中,你要知道围绕一个东西,要能化繁为简,化腐朽为神奇。这就是说,看山不是山,还要看山还是山,才能恢复到自然的状态。所以我一再讲,第一,告诉大家对这个问题要有充分的重视,充分的认真,充分的真诚,充分地去努力。但是接下来要化繁为简,我就告诉你很简单啊,你就琢磨啊,脚怎么提起来?呼吸怎么提起来?身体怎么提起来?声音怎么喊出来?脚怎么踏下去?膝盖怎么配合?手怎么配合?腰怎么配合?会不会啊?有没有不会的?你把这个主要的问题抓住,对你来讲就很简单,明白了没有?那个腰,这个腰你也看不见,是不是?那腰是往前往后,往上往下,往左往右,自己琢磨,知道了没有?我教你,端心正念四个字,你走一下,阿-,端了没有?弥-,正了没有?端心正念,你要觉得端正了,好,继续。继续了没有?继续了没有,继续了一百分,就一百分啊。因为端不端,正不正,只有你自己知道,只有自己做呀,我也看不见,我也摸不着,是不是?而且就是我看见,摸着了,那也是我的端,我的正,不是你的端,你的正。你自己认为端了,你受用了端正了,就是端正。明白了没有?所以就是讲,自己去体会,去总结,知道了吧?认真,足够认真了,再足够去认真。从这个步法上,你能够反射出你的心里的任何状态,明白了没有?这个步法不过显现的是你心的影子而已,知道吧?“自见其影尔”,是体现你心的影子而已。你要通过这个影像,折射出你的内心,平和你的内心,改造你的内心,就是这么个东西,所以也不那么复杂,所以既复杂又不复杂,既不复杂,又很复杂。既能表现出复杂,也能表现出简单,两个都达到了才对。
演一师:师父的意思是不是可以理解为:只要认真自然放松的状态,在一定量的行法过程中,它自然就会达到师父所讲的共融共振?不需要一开始把自己……
师父:这个也不对,这就是又不对,为什么不对了?自然放松,你光自然放松,这也自然放松,“阿-弥-陀-佛-”,也挺自然挺放松的,知道吧?哎,我也共振啊,“阿-弥-陀-佛-”,我也挺放松挺共振,是不是?所以这个放松也是放松共振,但是这个放松共振不属于端心正念的那一类,明白这意思吧?因为这个放松是放松了,共振是共振了,但是共振的深度不够,它没有上下的力量,只有一个点正的力量,“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是吧。它也合乎节奏了,但是它没有一个上下共振的力量,它没有一个身心凝和、凝神的力量。你心神凝结在一起,“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它是一个非常郑重其事的,凝和的力量在里面,所以不完全是自然放松,一定要非常认真,非常恭敬,非常细致地来学习。体会其中的每一个细节,知道吧?所以现在是什么呢,你先给我执著点,给我搞过头,搞得过头再回来,就找到中道了。对,先作意重点。为什么开始叫你们要这样,“阿-弥-陀-佛-”,先要这样,这样作意重一点,作意重一点以后才知道作意重怎么这么累啊,哦,这才知道,“阿-弥-陀-佛-”,原来是一样的,知道了吧?
演一师:第二个就我发现这两天行法有问题,咱们这边放的那个佛号节奏吧,好象偏快,然后再一个大家行法转圈的速度偏快,那么就是对于新来的人可能克服急躁心用这个节奏比较好,但是我觉得我们长期行法包括我们经常行法的人可能都有点快,那怎么办?
师父:这样啊,客观来讲,你说的问题没有错,但你说的问题也是有大错。为什么说没有错呢?没有错,是你说的这个现象没有错,步法偏快,心偏急,是吧?节奏也偏快。我们现在的佛号,整体上节奏是快的,为什么呢?因为大家都共业,都抢,知道吧?所以就随顺大家这个急躁的心,这是第一阶段。那么为什么说又不对呢?你要记住,跟佛号是第一位。你明白了吧?它快你跟着快,它慢你跟着慢,这是第一位的。为什么,它说了算,你说了不算,你说得对也不算,你明白了没有?
昨天开始我走在路上,我开车,自己开车,好久没开车,开车很过瘾,“唰”,跑过去了。后来演捷师说他开一会,我就给演捷师开,我有好多电话没打,演捷师一开,哎哟,我想还是坐车舒服。是不是?昨天我们走的时候,李总的车子在前面跑,有司机开着,我就在路上聊天。感觉没聊几句话,到地方了。好,这不回来了?回来以后啊,这李总在前面给我们开道,给我们送到高速上,演捷师在旁边开车,我们在拼命地追啊,这边追啊,这追了一条道又一条道,怎么还不到啊?怎么这么久啊?我说演捷师你看了吧?有求之心的害处,我们来的时候没有求啊,它走哪算哪,走到啥时间算啥时间,没有求,自在啊。现在就求啊,这个高速口在哪,在哪那个路口,怎么路这么远,怎么还不到呢?有求之心,有求之心就累了,这路就远了。知道了吧?为什么叫无欲无求,知道吧?
你想想看,24小时,48小时,96小时也好,中间有什么好求的,没什么好求的,那个时间不就是“噔、噔、噔、噔”也不会快也不会慢啊,太阳不会为你出来,也不会为你落下啊,你求什么,你想什么?对不对?求什么想什么,不就还在这间房子里边,哪儿也去不了,是不是?连衣服也换不了,脑子里想,都自己给自己找事,知道吧?无欲无求,无欲则刚啊,多好。哎呀,我就想啊,自己开车,干啥呢?这车速限120,就开120了,也开不到130、140,开到130赶紧刹车踩回来,要不然罚分罚款,是不是?你开120,他开120有多大分别呢?叫别人开多好。
跟随多好,明白了没有?跟随法则,它快就跟着快呗,谁怕谁?是因为你心里不愿意快,你觉得它快,你不更累啊?是不是?你快,按受了快就不累了,对不对?只要你愿意接受它就不累,不愿意接受就累,这就是你愿意接受不愿意接受的问题,所以说你又犯根本错误了。它快就跟着快,它乱就跟着乱,谁怕谁?自己心就安住了,是不是?自己的心里安住,是第一位的,是这样哦。那当然时间长了,慢慢地,大家就慢下来,现在的步法就都开始慢了,逐渐有个过程。阿弥陀佛!(演一师:听师父讲了以后,我以前觉得快了或者怎么样了,我就…)快了,然后自己就搞独立王国了,自己去独立去了,其实跟随大众是最好的,跟随大众没有烦恼,成就大众。自己在那踏,你就想着别人肯定看我是异类,别人不看你是异类,你也看别人是异类,这就是一个斗争心啊。斗争心,你的心怎么能平和呢,平和不了。(演一师:累不累反正都能念佛,都那么长时间,一样。)对,一样的,快就快念,慢就慢念,傻就傻念,乱就乱念,一样。阿弥陀佛!
演一师:还有一个就是您刚才讲的音声那个事,我觉得音声呢一个就是您讲的可以自然地,相续地念,在保持一个平线下面去念,这种我好像感觉是在唱顺以后,嗓子没挂碍的时候可以。但是我们好像没有大声念过,一来就嗓子哑,我觉得还是经络……
师父:不是,嗓子哑是因为你太,别生气啊,是因为你太爱表现,爱表现音色。你看我唱得多亮啊,我唱得多好听啊!阿—弥—,我开玩笑啊。如果你没有表现的心,嗓子就不会哑,我一再讲,你们记住我说的话……你看看,哎呀,冤枉了你也冤不死你,好不好?不要这么表白自己,自己给自己脸上贴上金,是吧?脚,声音的开关在脚上,你就做不到,尤其是嗓子好的人做不到,音色好的人最难做到的是这一点。开关明明在这嘛,怎么跑到底下去了?想清这个道理,你受用一生,每一分钟,每一秒钟都受用。“阿-”,开关在脚底下,这个共振就贯穿全身了,从底下到上都共振了,“阿-”。
演一师:可它就哑了怎么办?
师父:以踏带喊,心不急不躁,它就不会哑,知道了吧?你看我念了这么多天的佛,念了这么久的佛,讲了那么多课,你也没看我哪天嗓子哑了?是不是?就是心要不急不躁,一团和气,然后呢,不慌不忙,踏下去喊出来,“阿-弥-陀-佛”(恩师演示),要把这个活力的量找出来,以前老给你们布置任务要你们去找,不知谁找到了。演清师找见了没?找得见这个声音,昨天演捷师找到了,开车高高兴兴开了一路,也不昏沉。演勇师也找到了,演勇师开车的时候,基本上都这个声音。演勇师的这个小声小气是过关的,所以他开车开多长时间是不会累的,他开多长时间是不会累,开多长时间车子不会没有活力,车就跟他人一样,不会没有活力,不会慢,绝对是该快当快,当慢则慢,没有挂碍,一口气开十五六个小时是常事,常人就不行。要找到那个量,这个量找不到,那就完蛋。只有在这个点上,你能做得透,做得通透,这个点能够不断相续,如果你这个点上你做得通透,又能不断相续,一定能消融昏沉的力量。就是说,它靠的是什么呢?靠的是这个维系力的量要对,靠的是这个维系的力量要相续,只有这一招,没有第二招。只有这一招,就是说,每一念每一声每一次呼吸都能把那个所产生的昏沉力量的增量打掉,知道了吧?所以这个时候昏沉就形不成势力,是这样。哦,所以要培养一个认真的劲,细致的劲,相续不断的劲,一丝不苟不折不扣的劲,非常重要,老般舟都是这个折扣的精神太强了,不折不扣是最强的续行的能力,是用功的关键所在,不要马虎,一马虎,你们最后培养的就是无穷无尽的昏沉,和无穷无尽的对付,就是这样。还有一个就是什么呢,不能作意太重,太过分有表现欲望,太过分作意,那么这个时候你就会感觉疲劳,不会长久。阿弥陀佛!
演一师:师父的意思就是说找准一个声音点以后,如果声音想高了,就兴奋点来了,情绪上来了,拿把这个声音要拉下来一点,就不要太高音。那么在累了,到昏沉始处提不上来的时候再稍微提一下,就不断地自己反观一下,把自己音声啊往中间的位置靠?是这个意思吗,这是不是叫一丝不苟?
师父:也是。这个不是叫一丝不苟,这是一个用功的方向,一丝不苟就是说你这个每一点上都是这样,不偷懒,具足认真、具足细致、具足圆满,是这个一丝不苟,知道了吧?
演一师:就是声音和身形都保持在一个如如不动的状态,尽量行法过程中不要有太大的起伏?
师父:情绪不要有太大的起伏,身体会有起伏,但又不要过分地起伏。再者说就是作意太重的,不能持久;作意太轻的,必然散乱,这个作意自然非常重要。阿弥陀佛,这个说也说不清楚,就说这几句话。
(演一师:还想再问最后一个问题?)你问吧!
演一师:既然我现在遇到这个问题,我觉得还是嗓子不好,这个老问题。再问一下师父,就是真的是出现这种情况。觉得那个特别在喊的时候,感觉有好多就是觉得有的气跟不上,然后再一个呢因为嗓子这个音出不来,在大众这种共振地念佛下我听不到自己的声音。如果听不到自己的声音,声音又低,那么念起来念着念着声音自然就没了,也不是说偷懒,它是自然而然声音就……
师父:它是这样,觉得气不够是问题的主因,你想听到自己的声音是问题的主因,那么你还需要听到鼓励一下自己吗?是念到重要还是听到重要啊?听大众的声音,听自己声音,听没听到都没有关系,只要你念到就可以了,“阿-弥-陀-佛-”,就够了,是你自己认真了没有,念出来了没有,念出来就够了,不用去管听没听到,不管听得清楚不清楚,也不管听到别人声音没听到别人声音。你的满足的热点在于:哎呀,我认真了,我念了,我念出了,我念得有活力,念得具足了活力。一百分,给自己一百分,知道吧?不是说我念得多响,我念得多亮,我念地听得多清楚,大众的声音如何如何如何,都在分别心里边,知道了吧?不再分别心状态下,我念了,我念出了,对不对,就一百分,嗓子真哑了没有关系。你们也看我哪次都表现,谁嗓子哑了不能说话了,我让他上来,马上就可以说话,其实我没有任何的什么,只是告诉他,你慢慢说,只是告诉他,你不要急就可以了,你真不要急,慢慢说的时候,都可以说出来。念佛也一样,嗓子哑了,只要你不在乎哑,只管念,一定可以念出来,哑就哑着念呗,是不是?就可以了。还有一个,你们要仔细体会呼吸的程度和位置,呼吸圆满了,呼吸和音声的配合圆满了,你念佛才叫圆满。如果你想调动身体共融共振的力量,要害在于呼吸,如果呼吸你是各打各的仗,呼吸跟声音根本不配合,你就是个散懒鬼、懒虫、蠢材,没有深度,念佛没有深度的,一定会昏沉,一定会没有定心的,是这样。所以嗓子哑了也没有关系,哑了就哑了唱,我不讲了,这铃哑了会不会响啊?风过铃还会响啊,风过铃哑了,铃就不会响了?哑嗓子哑嗓子,还是有嗓子啊,不是没嗓子啊,是不是?这个没嗓子,风过了,不能说没风没过啊,对不对?风过铃响,并不是说,实际上问题是风过铃自然响,是不是?就象是个哑铃,就象是个没铃,它哑巴,它也可以风过啊,风过是本质,铃响是一个表现,风过铃响,所以嗓子哑有什么关系啊,不是说念佛念得不许嗓子哑,也不是说嗓子哑了就不能念了。阿弥陀佛,好。
(2)
弟子:阿-弥-陀-佛-,阿-弥-陀-佛-……
师父:作意重了点,作意再轻点。
弟子:阿-弥-陀-佛-……
师父:太轻了,太轻了。
弟子:阿-弥-陀-佛-、阿-弥-陀……
师父:一般人来讲呢,音声总是有超前的量,音声和脚的配合总是超前。你要在实证当中,把音声和脚步的这个同步关系解决好,不能超前,超前了就会疲劳,超前了就会不自在,超前了就会生乱心,所以一定要踩在点上,啊,踩在点上。脚步一定要自然。踏下去轻中带重,了无痕呐,连痕迹都不显,知道吧?
弟子:它那个点怎么找啊?
师父:就像一块儿石头扔到很深的水库里边,“嘭”进去了,响声都没有。扔到那个浅水塘里边,“啪-啪-”,响,越响的地方水越浅,啊。你要了无痕,踏下去,啊,无痕无迹。声音还没有解放,然后你的手过度造作了,手过度造作了以后呢,头又往起领得不够,你刚才这样就显得头往下低。头领,提气,然后踮脚,这个三个动作一气呵成,而且呢,份量要恰到好处。这个整个身体就像平平的稳稳的提起来,平平的稳稳落下。然后在落下的瞬间,好像偷偷摸摸做了一件事儿,“哒”,一件事儿。来,再来。
弟子:我有点紧张。
师父:紧张什么?走得挺好的。
弟子:阿-弥-陀……
师父:还急啊,小孩子紧张。她平时走得不错,这个心态也比较平稳,但是有的时候打妄想,知道吧?妄想不要打了,就老实念,念得不错。
弟子:不是我想打,它自己冒出来的?
师父:它打它的,你念你的呀。
弟子:你再看一下。
师父:好。
弟子:阿-弥-陀……,您开个即字诀的头。
师父:阿-弥-陀-佛-、阿-弥-陀-佛-。
弟子:阿-弥-陀-佛-。
师父:你看啊,手的动作不能过份,她手往背后像个燕子一样飞,这燕子一飞,头就低下来了知道吧。这个手的动作不用这么刻意,手轻轻的就是自带的,自己摆一摆就可以了。对,就是轻轻地摆,对,就可以了。这就中正了,对。
弟子:阿-弥-陀-佛-、阿-弥-陀-……
师父:音声没解放,太压抑了。这个声音是小的,但声音是亮的,它有亮度的。“阿-”,你看我就是粗着念它也是有亮度的,“阿-”是不是啊?“阿-”“阿-”,有亮度的,好,来。
弟子:阿-弥-陀-佛-
师父:你看,声音还是超前的啊,紧张。
弟子:阿-弥-陀-佛、阿-弥-陀-佛……
师父:这个可以啦,不错。你看整个身体提起来是平的,没有偏向一侧,然后心态是稳的,不急不躁的。手不乱动,身体没有任何多余的动作,就可以了啊。好,掌声鼓励一下。
师父:好,上,阿弥陀佛。
(3)
弟子:师父给起个头。
师父:不会吧,师父不在家你们怎么办,不念了?阿-弥-陀-佛-、阿-弥-陀-佛-。
弟子:阿-弥-陀-佛-、阿-弥-陀-佛-……
师父:这个呢,要注重内在的动作,手的动作夸张了一点,脚的动作呐,你的右脚脚尖抬起来太高,左脚脚尖又没抬起来。脚尖提起来脚的时候,有一只脚是平的。对,是平的,不能过度地翘脚尖或者不翘脚尖,都不对。再来。
弟子: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
师父:手拿的劲拿大了,脚提得太高了,不用那么高。
弟子: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
师父:快了。
弟子:阿-弥-陀-佛-、阿-弥-陀-佛-……
师父:这个每念一声啊,要非常地自如、充分,准备非常充分,行动非常自如,不能有任何对付、侥幸、对付马虎过去的痕迹,知道吧?手不要摆得厉害,脚不要提那么高。音声有亮色,不错!再来。
弟子:阿-弥-陀-佛、阿-弥-陀-佛……
师父:脚要稳,举重若轻,这个脚要稳呐,平稳,提起来平稳,落下去要平稳,不能有前后的晃动。然后,不能有过高的高度,过高的高度脚就不稳。你的问题在于手的作意重,上身带来不平衡,脚的作意重,提得高,然后呐脚就不平衡,其它的很好。来,重新来过。
弟子:阿-弥-陀-佛-、阿-弥-陀-佛-……
师父:紧张,不至于吧?(弟子:不紧张。)不紧张抢什么节拍?声音和脚要配合好,不完整,开关在脚上。
弟子:阿-弥-陀-佛-、阿-弥-陀-佛-……
师父:不要赶工啊!不要往前赶,节奏太快了。你看,“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这个脚像懒得提起来一样,但懒得提也提起来了,懒而不懒,知道吧?不要用那么勤快。“阿-弥-陀-佛”,这就紧张啦,脚上的作意重了,知道吧?重来。
弟子:阿-弥-陀-佛-。
师父:这个呐,踏下去要稳如泰山,声音有厚度,不要注重亮色。你声音有亮色,没有厚度。它声音亮也是这样亮,“阿-”它也是这样亮。你看,“阿-”,“阿-阿-弥-、阿-弥-、阿-弥-”,它是这样啊,不是“阿~弥~”。不要管嗓子,随顺这个气,随顺这个踏的力量,踏的力量大,喊的声音就强,踏的力量小,喊的声音就小。气有多大,风过铃响,铃自己响,它爱该咋响咋响,爱想大声就大声,爱想小声就小声。再来。
弟子:阿-弥-陀-佛-、阿-弥-陀-佛-……
师父:注重内在的啊,摆一摆手就拿起劲儿来了啊,手和脚外部的动作比较强调了一点,注重内动。声音的配合自然一点,声音不要有点拿捏的成分,就是这样的话呢,把自己的声音、脚和手都解放了,其他部位没有问题。这是细节方面的问题。手呢,因为你习惯摆手,而且摆手这个借助力己经养成习惯了,这个手是懒得去摆,懒得去摆不等于不摆,它自己会摆——懒得去摆,它自己去摆的。脚提起来,提起来不要提得过分,够了就行了,知道吧?够了就行了,哪怕你能提十公分,只提一公分就够了,知道吧?脚提得不要过度作意。声音要圆满的配合,踏出来,踏下去喊出来。它是一定有个不慌不忙、不急不躁、心平气和的程度,一定是这样。就是这里边配合,你去仔细观察,很多人配合不好。这配合是个重点,配合是基本功的一个重点,也是你们今后训练的重点,你们要琢磨怎样把这个音声的配合结合起来,音声和脚的配合。不配合的表现是哪些形式?根源在哪里?心态在哪里?怎样能够更好的配合?通过什么样的训练的形式,能把人这点东西给训练出来?好,阿弥陀佛,掌声鼓励。
弟子:就是现在学这个步法,大家越来越抓到点子上了,就是呼吸的这个问题。但是象这种即字诀呼吸的方式,其实和我们平时这个习惯这种呼吸方式它不太完全一样,所以我就想请教师父,用什么方法能够帮助我们完成这种“即呼即吸”呼吸方式这种转换?
师父:这个转换用什么方法,就是你拼命练即字诀,一天24小时、48小时,就发疯一样练即字诀。如果你能够在即字诀当中安住,并且喜欢上即字诀,那你的心就调整过来了。因为这个我们的呼吸方式,其中有一种呼吸方式和传统的呼吸方式截然不同,当然我们也借用了传统的呼吸方式,我们的定字诀和平字诀,借用了就是比较多的传统的呼吸的方式,但是即字诀表现的呼吸的方式是最充分的。那么即字诀,尤其是有一个不呼不吸的过程。即字诀尤其强调不急不躁、不慌不忙、不轻不重。这个即字诀,即时呼,即时吸,即呼即吸和传统的呼吸方式完全不一样,正是因为即吸即吸这场革命,才能够让我们心无挂碍,才能够将呼吸和念佛完整的统一起来融合在一起,所以即字诀的训练是非常重要的。当然24小时、48小时就用即字诀,有没有弊端呢?也有弊端。但是这个即字诀训练在那个弊端当中它能够成就很多东西,真正成就你的心性,能改变你的呼吸的方式。因为你的呼吸方式一定要通过训练,你才能适应新的呼吸方式。你能适应新的呼吸方式的时候,再能辅助于传统的呼吸方式,念佛就没有障碍。如果你还是老习惯用传统的呼吸方式来念,这个方式那就不行了,就会累。我们这个念佛方式呢,你用传统的方式也能对付上,但是比较累。即字诀,即呼即吸,是一个有点革命性质的东西啊。
我们讲矫枉必须过正,那么要把你的呼吸进行矫正,就即字诀是最彻底的,最简单的,也是最究竟的,那么所以要用即字诀来调适。你们要给大家讲清楚,在即字诀过程完成的是什么?完成的是自己呼吸方式的革命、呼吸方式的改变和心态的彻底的改变,不抢节奏,跟节奏,游刃有余,悠然自得,不是急吼吼,不是迫不及待,不是对付了事。即字诀,既强调即呼即吸,更强调节点的共振,因为它就这一点啊,没有别的点啊。
弟子:其实它也是那个爆破音的一种训练。
师父:哎,爆破音的一种训练,爆破音这就是声音的特征。即字诀就是我们讲的即呼即吸,是讲呼吸的特征,爆破音是音声的特征,是一体两面,表现、表达方式不一样。是这样的,阿弥陀佛。
弟子:师父,是这样。我们现在就用您的即字诀吧,现在有三种:一种就是那种比较原始的,阿-弥-陀-佛-。还是就是那种慢的,还有一种就是那种叫柔版型的,所以我们在现在训练的过程当中,比方说用最初的那个即字诀,其实大家还是很容易抢节奏的。但是我们先给它放慢的,再给它放那个不太,就是就是稍微有点快,就是我们正常放的那个即字诀,大家就好多了,完了把这两个训练完了之后,再给它换那个柔版的即字诀,您看这样行吗?
师父:可以,要矫枉过正,先放慢的是对的,先放超慢的。你看我们跑快板之后,其实跑快板之前,大家都抢节奏,跑完快板之后,看有没有抢节奏的了?为什么那个时候容易得定啊,没有抢节奏的呢,都不抢了,抢不动了,都抢够了。所以不抢节奏的时候比较好的。那时候大家都慢下来了,慢下来才是比较符合规范,比较能够持久的状态。
弟子:就是还有一点就想向师父汇报一下,我们现在就是说,就是练即字诀,其实大家来讲呢,就是最后一个节点的时候,大家还抢节奏,那么我们现在就用一种那种打气的方法,让大家跟着佛号一起,很多人觉得这种方法,他不得不等得够,就觉得用这种方法强行让大家去体验一下这种即呼即吸的这一种呼吸方式,这样做我们现在在尝试。就是那种用打气:阿-弥-陀-佛-,就是这样做,大家不得不怎么样?等一下,等一下再等一下,他不等不行,所以有好多人来讲呢,就觉得这样辅助力也挺受益的。
师父:这个呢就是说,你比如可以用节拍器,其实要搞即字诀最容易!啊,你们不用放录音,就搞一个节拍器,节拍器自动打节拍,打击引磬,或者打木鱼,自动的那个电子木鱼器:阿-弥-,对吧。那个木鱼器声音强点,敲一下他就喊一下,大家爱喊他就喊,那种最好。因为什么呢?听那个声音,他没有听法器的那个声音,那种容易听,哒哒哒哒,是吧。所以这要简单,就一点嘛没有第二个点嘛。
弟子:那个要是定那个节拍的长度,定多长比较合适?
师父:慢一点好啊!这个就是说要相对慢点,超慢,把大家心降下来。那么慢下来,慢拍怎么样就慢个踏上半天的时间,大家就习惯慢了,就不抢了,知道吧?今后呢,大家训练的重点就跟节奏、跟慢板,就是调伏你的那个急躁心,不要急。就是调伏你的粗心,让你微细一点,让你定一点,让你内在一点,让你圆满一点,让你不折不扣一点,知道吧?
弟子:其实这个即字诀听多了,就能够听出来那种呼吸的那种相的东西。就能听到师父好多那个好多的就是那种内在的一些东西。基本上就这些,感恩师父。
师父:是可以的。阿弥陀佛,掌声鼓励一下。
(4)
弟子:阿-弥-陀-佛-、阿-弥-陀-佛-……
师父:慢一点。
弟子:阿-弥-陀-佛-、阿-弥-陀-佛-……
师父:把那个不呼不吸等候的时间拉长一点点。节奏再慢一点就可以了,不错,挺好的,来,掌声鼓励一下。
(5)
好好,石玉贵(音)。
弟子:阿-弥-陀-佛-、阿-弥-陀-佛-……
师父:好,不错,掌声鼓励一下。
(6)
弟子:阿-弥-陀-佛-、阿-弥-陀-佛-……
师父:头端正,不要低头。
弟子:阿-弥-陀-佛-、阿-弥-陀-佛-……
师父:节奏还是赶,把那个不呼不吸的过程给省略了。
弟子:阿-弥-陀-佛-、阿-弥-陀-佛-……
师父:节奏快了。阿-弥-陀-佛-、阿-弥-陀-佛-……
弟子:阿-弥-陀-佛-、阿-弥-陀-佛-……
师父:脚上还要放稳一点,头上还要端正,头上要端正,不要老喜欢低着个头。阿弥陀佛。
(7)
弟子:阿-弥-陀-佛-、阿-弥-陀-佛-……
师父:好,提得再平整一点,提的幅度不用那么大。然后呢,这个“佛”的声音有的时候滞后,把这个音声心情有点不平静,啊,平静一点,定一点,淡定一点。很好,阿弥陀佛。
(8)
弟子:阿-弥-陀-佛-、阿-弥-陀-佛-……
师父:好,你这样踏,踏着踏着不会困也不会累,但是会无聊,是不是啊?是踏着无聊点好,还是无聊疯狂点好啊?想清楚了没?是踏着无聊一点的好,还是无聊疯狂好?你不愿意接受踏着有点无聊,最后你接受的是什么?疯狂的妄想,疯狂的无聊,疯狂的犯错,疯狂的自责,想清楚了没?啊?所以不要再自作聪明了,无聊就想去改变无聊。无聊就无聊,念!知道了吧?自己这个又会踏又会喊又会念,是不是啊?干嘛不念?有妄想,它想它的,你念你的呗!不要转换主题,听到了没?你缺的就是抓住主题,知道吧?不要漂泊不定,想这想那,知道吧?你太会想了,一想就想跑了。学会不要去想,学会抓住主题,好不好?大家掌声加持一下。有问题吗?(弟子:没。)好,请下去。
(9)
弟子:顶礼恩师一拜。
师父:好,阿弥陀佛,礼佛礼佛。
弟子:阿-弥-陀-佛-、阿-弥-陀-佛-……
师父:再慢一点,然后作意再轻一点,自然一点。很好。
弟子:阿-弥-陀-佛-、阿-弥-陀-佛-……
师父:就是善界讲的长的即字诀你们要练一练,性子都属猴的,太着急了。挺好!然后你们注意啊,没有声音的时候,她这个就是标准,这个哑哑的声音,轻轻的声音,就对了,知道吧?这个小的量也是可以的,知道吧?这个声音再放松一点、再自然一点。放松一点、自然一点、没有挂碍一点、没那么沉重、没那么忧郁一点,好,解放一点,再来。
弟子:阿-弥-陀-佛-、阿-弥-陀-佛-……
师父:她这个音声和这个脚的配合非常好啊,你们注意听,注意看,而且这个声音是踏出来的,而且她是属于风过铃响的一种。不过呢,这个心情有一点点还没有完全阳光化,开朗一点。平和一点,开朗一点,那么这个声音就会亮,就会有点亮,不是靓丽啊,声音就会没有挂碍,透亮,现在的声音有点,有点浑浊,有点犹豫,有点压抑的意思。太紧张了一点,再来一下。
弟子:阿-弥-陀-佛-、阿-弥-……
师父:节奏再放慢。
弟子:阿-弥-陀-佛-、阿-弥-陀-……
师父:幅度再放小一点点,不用这么大。
弟子:阿-弥-陀-佛-、阿-弥……
师父:别紧张,放慢一点。
弟子: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
师父:好,不错。她属于念得不错的一个。晚上很少看到有昏沉,她一直念,声音念出来,而且非常恭敬,非常认真。平时要抓住自己啊,不能懈怠懒惰,心态做自然一点,急躁的心再降服一点。哦,再有一个平和的心,淡定的心增加一点,就很好了。大家掌声鼓励一下,阿弥陀佛。(掌声)
(10)
弟子:阿-弥-陀-佛-、阿-弥-陀-佛-……
师父:地下有金子啊?低着头干啥?
弟子:没有搭着衣踏过。
师父:所以要把头低下来看看这衣服?衣服挺可爱的是吧?头抬起来啊,头端正了。
弟子:阿-弥……
师父:别急。
弟子:陀-佛-、阿-弥-陀-佛-。
师父:不用抬这么高,头不用低,心不要紧张。不用想外边的事,只管傻人傻念。眼睛闭上。
弟子: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
师父:她这个脚和声音的配合,配合得不错;身体提得,提起来的情况也不错;用力方式也不错。你的问题就在于心性要确定,不要心性不定,对念佛要有定心,知道了吧?挺聪明的,也挺有执行力,就是不要胡思乱想,要老实在道场里用功,不要搞插曲,不要绕弯子。你看,又会念,又会踏,就是看不到念也看不到踏,冤大头,亏死啦!好不好?
弟子:好。
师父:阿弥陀佛。(大众鼓掌)
(11)
弟子:阿-弥-陀-佛-、阿-弥-陀-佛-……
师父:这个节奏越充分能展开,心越淡定自如越不乱,后面的动作越容易做到位,所以淡定自若这一点非常重要!那么踏下去的时候不要刻意用力,再自然一点。啊,再来。
弟子:阿-弥-陀-佛-。
师父:但是呢,踏的力减少,声音的力不一定减少,气不一定减少。踏的是气,踏下去,气……再来。
弟子:阿-弥-陀-佛-、阿-弥-陀-佛-……
师父:好,你妄想也比较少,执行力也比较强。这次这个精进活动啊,要把这个相续力提高得更长一点、更严肃一点、更认真一点。阿弥陀佛。
弟子:好。
师父:好。(掌声)
(12)
弟子:阿-弥-陀-佛-、阿-弥-陀-佛-……
师父:你们统统学会了啊!不错,掌声鼓励一下。(掌声)就是说进步还不错!相续不断的同时,没有另外所求,没有另外所想,没有另外所受。如果能做到这一点就非常棒。怕的就是你踏着踏着就有感受了,踏着踏着就找感觉了,就来感觉了,踏着踏着跟着感觉就跑了。要避免这种陷阱、这种插曲,好吧?记住啊!阿弥陀佛。(掌声)
(13)
弟子:阿-弥-陀-佛-、阿-弥-陀-佛-……
师父:心情沉稳一点,踏下去喊出来,把节奏开关掌握好,然后把声音忘掉,风过铃响。
弟子:阿-弥-陀-佛-。
师父:第一个“阿”的时候很正确,到“弥”的时候就有点情绪,就有点躁,往起飘了,再来。
弟子:阿-弥-陀-佛-。
师父:开始的时候节奏感很强,现在又开始抢节奏了,不要抢。
弟子: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
师父:好,心性定下来,平静下来走得就很好,念得也很好。那么像你们这样念,就一定是得到标标准准的一百分,知道吧?当然不可能老得一百分的,来妄想了,知道吧?来妄想了就是敌人来攻了。敌人来攻了怎么办?要坚守,不要被它黏走,知道吧?被它黏住了,跟着妄想跑了。其实像你现在这个,你们这个念佛的能力啊,你有心态非常稳定、非常沉着的一面,现在心性平静、情绪平和,比以前有很大很大程度的提高,但是还有那个心情不平和、不稳定的影子在里边,要把那个影子给它拔除,好不好?掌声加持一下。(掌声)
再其次,你们年轻人一定要记住,知道吧?就算你念佛有问题,你都在得分数啊,在做功德啊,在度众生啊!知道吧?也是最好的状态,明白吧?你为了回避有妄想、有不足的状态,你们往往采取绕弯子、搞插曲的方法,结果一绕把自己绕得很远,有的就绕不回来了,知道吧?年轻人如果……你现在,你最难得,最早一批过来,是不是呀?念佛也很能念得深入进去,你第一次念佛就是后来的一个缩影,念得很好了,被别人来指导,是不是啊?又指导你打坐,又指导你说一些乱七八糟的事情,受到其他的影响,你就搞插曲。否则你第一个九十天就非常完整,插曲惹的祸啊,是不是啊?我们在插曲的面前是多么的可怜、多么的可悲呀。我们兴高采烈地去搞插曲,结果怎么样?收获的全是遗憾、全是自责、全是绕弯子、全是自毁长城,是不是啊?你说你大学没毕业就能进入佛门,原来不念,她妈妈给她讲你不来念佛我就不认你这个女儿,被赶着鸭子上了架,给赶过来了,一念就念进去了,一念……而且你很有菩提心啊,帮助大家,你的主流主题多好啊,是不是啊?如果你能把握这个主题这个主流,你说你有多大长进,是不是啊?你跟演想师一起来,是不是啊?演想师还在你后边,演想师是你一拖一给拖来的。小演想也在当维那师,性格沉静,进步很大,是不是啊?你出去转了一大圈又一大圈,是不是啊?你想想这个转圈你亏不亏呀。师父第一个确定,女众里边的,你一个,演欣是一个,你们两个做维那师。领唱、念佛都很好啊,是不是啊?可惜确定完了,宣布完了以后你们就都到终点了,以后自己开始绕弯子了,是不是呀,你说亏不亏?本来你在僧团可以发挥多大的作用,你念佛可以积累多少的功德,是不是呀。可是这一插、这一绕、这一弯,还好你没有出轨呀,没有出离这个僧团的轨道啊,是不是?否则的话就绕远了,是不是呀?阿弥陀佛。以后再不要绕弯子了,孩子啊,抓住主题,抓住主线,坚持到底,不要怕有遗憾,好不好?
弟子:感恩师父。
师父:阿弥陀佛。
(14)
弟子: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
师父:声音放开一点。
弟子: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
师父:再慢一点。
弟子:阿-弥-陀-佛-。
师父:你呢,基本动作不错,缺的是心性的决定和态度的绝对的、相续的、认真的程度。心性的决定就再不要往外绕弯,再不要想外边的事情,再没有任何疑惑。没有疑惑,心里就没有漏,不想往外边绕弯就老实地沿着当前的路走下去,就能生出一个决定的定性,这个决定的定性是你要通过心性的改造来实现的。其次,要注意“认真”两个字,“真诚”两个字。认真、真诚其实表达方式不一样。认真、真诚、严密、严谨、严格、严肃、一丝不苟、不折不扣。那么现在的基本动作是不错的,但是呢,当昏沉来临的时候,当些微有些疲惫的时候,当妄想纷飞的时候,你能坚守自己的立场,能够更加严肃、更加认真、更加一丝不苟、更加不折不扣。就算,比如说有放逸了,要放而不逸、懈而不怠。打比方说,我就发现你们大多数人的问题的关键所在,都是没有处理好这个放而不逸、懈而不怠的问题,你就是这样一个典型。就是说,你开始很认真,行的过程中间尽量认真,到后来就是只管昏沉,就不认真了。
那么比方说,我跟大家讲了,你可以闭眼睛,但是要记住,第一次给自己放个风,放风法则啊!放风法则记住了没有?不是放假,不是休假,知道了吧?放风,放风就一会儿,放假好长时间,是放风。你给这个眼睛放个风,三声佛号,给你让它闭一下,你就给它睁开,对不对?睁开起码一比三,那就是九声佛号,你得给我睁着。然后你说还是困得不行,再放风,三声佛号,知道吧?三声佛号再九声佛号,睁着。然后眼睛还困,怎么办?再放风,三三四,放四声佛号,然后,你就说你够本了吧!一而再,再而三,还三三四了是不是啊?行了,就努力,知道吧?你三三四那好了,你就努力个三三四,再努力个三三四,努力三个三三四,努力三个三三四之后,实在太困再来。知道了吧?放而不逸,懈而不怠。
但是你们现在呢,一放松,眼睛闭上了就不想打开了。一放松,嘴巴闭上就不打开了。这完蛋了,知道了吧?在放松的时候,怎样把自己的精神提起来。怎样把种子洒下去,怎么样让种子成长起来,知道吧?心不能完全死掉,心不能完全昏掉。哎,如是这样,坚持下来,你就可以坚持得很久很久。好吧?心情再沉稳一点,再决定一点,再浑厚一点,踏起来就更加有力。阿弥陀佛!
(15)
弟子:阿-弥-陀-佛-、阿-弥-陀-佛-……
师父:心定一点、平稳一点啊!幅度不用那么大,可以再轻一点。轻一点不减少力度。“阿-弥-陀-佛-”,喊出来。开始的时候情绪有些激动,所以脚,前后是仰的,左右是悬的,身体是不平衡的。有些激动,但是用气提起来,和节奏都是不错的,所以虽然没有声音,此时无声胜有声,所以大家都把他填上一个声音,是不是?
他对法的至诚的恭敬和真诚心,非常难得。至诚、真诚能够得法,能够给法相应,能够真正的恭敬法,能得法。他从来没有得到过个别的指导,但是可以说,他用气的方式和对节奏的掌握,是比较难得的,非常难得的。为什么?心情特别至诚、特别认真、特别真诚的缘故。(注:弟子拜师痛哭流涕!)啊,行,现在回到僧团就好。先起来,心情平和一点啊。我们相信这次精进,他会有突出的表现,大家拭目以待,掌声加持!阿弥陀佛!
(16)
弟子:阿-弥-陀-佛-、阿-弥-陀-佛-……
师父:好,等一下啊,演国师,你们属于一种特别有特别有领悟能力,也有相当的实践能力的人。刚才这几下,应该说非常符合规范。问题在哪里?问题在于要坚定不移地实施下去,坚定不移地相续下去,在积功累德当中不断地实现质的飞跃和突破。你有很强的实践的能力,也有很强的领悟的能力,但是心缺乏定性,想入非非,想得比较多。结果,你的长处,比如说,对法的理解和实践,这个能力是强项,但是你以为这个强,就衍射到别的地方,想搞别的东西。其实你们的重点是赶紧把法扎实的行下来,积功累德,积功到相当的厚度,平稳,做透,做通。任何一件事情,做通它,做透它。比如说,这种步法你能相续24小时吗?这种步法能相续96小时吗?能不吃不喝不出念佛堂搞上96个小时吗?哎,这叫实战能力,这叫实践能力。能心情如如不动吗?能不受外边的影响吗?每一件事每一步都要做到,都要做细,都要做通,都要做透,那你们进步就非常快。否则眼高手低,就非常遗憾。你演国师的嗓音也不差,也不至于找不着调。但是你看看,昨天唱供养谒,“供养-”,那哪是你的本色你说说?当然突然让他去唱这个东西啊。就说这个实战的能力啊,不巩固、不强,是不是?你们首先要培养一个做小事,做细事,把小事当大事来做的能力,把小事做好的能力。然后你这个人才可以塑造,否则的话基础不牢,一出问题都是大事。知道了吧?一出问题都是大事。那么这是一个。
这实践方面来讲,要形成一个强烈的实践的能力,不要含糊。要样样拿得起,样样放得下,样样做得出色。演定师这一段时间培养人才,很注重从基层做起。然后啊,每一个环节都培养你们,锻炼你们,都不放过。啊,有的人心性不定,老人家就安排你们来扫地或是干别的事情,她总是应对你们的心性来安排做一些事情。修行是一个长期的、严肃的、全面的磨合自己个性的过程。啊,不要这个有一种眼高手低的倾向。说眼界高吧,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说行为能力吧,往往一个小事情都会犯错。那这就不行!工作作风要细、要实,然后,实践能力要强、要通、要透、要深、要全,对自己严格要求。好!阿弥陀佛!
(17)
弟子:阿-弥-陀-佛-、阿-弥-陀-佛-……
师父:抬得低一点,作意轻一点,自然一点。其实我跟你讲啊,能够不动地方表现出整个动作的特征,才是能掌握要领。不是把脚提得老高、踏得老重、喊得响,就是一百分。要注重内在,注重内动,注重那个神韵——韵味呀!啊,注重内在。好,再来。
弟子:阿-弥-陀-……
师父:别急啊。
弟子:啊,有点紧张。
师父:有点紧张,没关系,踏着踏着就好了。你再注意找这个脚抬多高,对你来讲,既不费劲,又能把身体的力量调动出来,又能给呼吸配合好,你把这个找对了,你就OK啦。今天有点紧张,没关系啊!掌声鼓励一下,不错的!
(18)
弟子:阿-弥-陀-佛-、阿-弥-陀-佛-……
师父:你看啊,在这个念佛堂里他为什么待不住,原因就在这儿,太急躁了。还有一个就是说什么呢?学东西啊,要学得深入、学得透彻,不要浅尝即止。啊,按说这个演瑞师杂事做的最多、最热心、最无退心,最乐意为大家真诚服务。很好!但是呢,你做的动作,最不规范的地方最多。
你比如说,我刚才一直强调的要“慢中带快,轻中带重”,你就体现不出来。急啥?你基本上这个慢没有体现出来,只是快。快是在接触地面那一瞬间发力的时候要快,提的时候要慢,落下来的时候,自然的自由的。你这个作意过重不自然,作意过重不自然你在念佛堂一定待不久。(弟子:“阿-弥-陀-佛”)再自然一点、放松一点。你这个动作啊,脉冲式得太厉害了。哎,提起来,慢慢,慢慢起来,你看,“阿-弥-陀-佛-”。哪怕脚不动也可以,你看,“阿-弥-陀-佛……”呼吸带起来身体,你知道了吧?这个慢,你看,慢慢提,很悠哉悠哉的。这个慢跟这个节奏的长短有关系,节奏要长心才能定,节奏要长才能从容不迫,节奏太快了就不行。节奏要长,提起来要慢。落下去,不用刻意慢也不用刻意快。啊,“阿-弥-陀-佛,阿-弥-陀-佛”。
弟子:阿-弥-陀-佛-、阿-弥-陀-佛-……
师父:好,学得很快啊。作意不要那么重啊,你把自然作意,然后把这个轻重、把这个细节,以后学东西一定要学细、学深、学透,不要浅尝即止,不要整天忙忙叨叨的,把主题要坚持住,要学会,知道吧?不要搞了那么多录音,整了那么多资料,自己这会儿最基本的都不会做。啊,学起来很快呀,说起来很快呀,啊,作意再自然一点,放松一点,心情再舒畅一点。你看,“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一定要把每一个节奏充分的展开。充分的展开节奏,然后呢,心才能生定。节奏你们都不充分,都抢节奏,知道了吧?好,鼓励一下,小伙子多好干净利索,认真一点、深入一点啊!阿弥陀佛!
(19)
弟子:阿-弥-陀-佛-、阿-弥-陀-佛-……
师父:你看啊,凡是坚持不好的,都有基本功方面的原因。你看他唱和脚就弄不到一起,然后全身上下就不平衡,脚就前后弯,脚就不平,心里还紧张,声音还不自然,所以你就很难坚持到底。因为你坚持到底太辛苦太累了,知道吧?因为基本功做对了,不辛苦不累。基本功做错了,既辛苦又累,很辛苦很累,知道吧?
你看你的脚,这个我来讲一下啊。你们这个脚啊,脚要平,提起来脚要平。你看,“阿-”,不要提的幅度过大,提的幅度过大,心里一定就不平衡的,不平衡你就不能悠然自如,就不能生定,身体就会摇摆、信心就会不定、情绪就会慌里慌张,所以这个脚非常重要。这个脚要平稳,提得不能过高,过高了,要不就是左右失去平衡,要不就是上下失去平衡,然后费劲儿。过高了,因为你的作意就在脚上,头又起不来,身体又起不来。作意在脚上,(示范:一侧耸肩把脚提起来)就变成这个样子了,知道了吧?所以这个就是说你是在遭罪,不是在受用。你这样,“阿-弥-陀-佛-”,是不是受用啊。每一个节奏都很充分,都很自然,一点多余的都没有。你在那儿,“阿-弥-陀-佛-”,这个脚前后晃就这样,我这是表现极端了一点,是不是啊?脚前后晃也可以,你不起来这个脚啊,你看,“阿-弥-陀-佛……”,你这个重心啊,随着往左边右边,左前边,右后方,右前方或者哪个地方啊,把重心移过来。“阿-”是吧?或者这个脚,就算你愿意动,脚尖也是,“阿-弥-陀-佛-”,是吧?你脚难免有提不起来的时候嘛,或者只动了一个脚尖,这没关系,就是动态的找平衡。心要融入,心要淡定自若,就这个意思啊。然后声音一定要跟脚一致,声音不跟脚一致就很累。因为声音用一个心,脚用一个心,这两条心,这个身体不是一心,就会累。所以声音一定要跟脚,跟了脚,脚掌握节奏才有准儿,声音掌握节奏没有准儿。声音要跟脚,脚一定要平稳,提起的时候,你看,“阿-弥-陀-佛-”,是吧?没有人逼着你提那么高哇。不要慌,明白了没有?提得自如,提得自然。呼吸提起来,声音自然放出来,好不好?再来试一下看。
提的时候哇,你看你的脚板,你的脚是翘脚尖儿的。脚尖儿既要往起勾一下,又不能勾得太厉害,勾得太厉害就变成这样子了,所以你脚尖儿勾的太厉害了。然后呢,前后就晃了。然后还是没有跟上节拍。声音的开关在脚上,不在嘴巴上。啊,声音跟脚,脚踏下去喊出来。再来!
弟子:阿-弥-陀-佛-、阿-弥-陀-佛-……
师父:不要急,再慢一点,再自然一点儿,脚起的幅度再小一点儿,每一个节奏要充分展开不要往前抢。(弟子:阿-弥-陀-佛-……)好,每一个节奏充分地展开,慢一点,自然一点。(弟子:阿-弥-陀-佛-……)好,踏下去,喊出来,开关在脚上。关键大家要注意,你看他现在,节奏感和开始就完全不一样了,是不是啊?不难的。你自己一定要当问题来做,脚、节奏,上下一定要统一起来。踏下去,喊出来。然后还有一点一定要注意,节奏要充分展开,不要着急往前赶,不着急赶,心就是定的。着急赶就越赶越慌、越赶越乱。他现在还有点赶节奏,知道吧?本来开始踏和喊配合得已经很好啦,一着急赶就乱。再慢一点,等候的时间延长一点,不要把等候的时间贪污掉。
弟子:阿-弥-陀-佛-、阿-弥-陀-佛-……
师父:就是中间这个等候的时间,始终不肯等。对,好再自然一点。很好!等候时间!“弥-陀-”,“弥”和“陀”之间分开。对,很好,太紧张了。仔细体会啊。基本功调好了以后就可以走得很深入了,就不那么累了啊。还有什么问题吗?(弟子:上不来气)太紧张了啊!要即呼即吸,把节奏充分展开啊!阿弥陀佛!
(20)
弟子:阿-弥-陀-佛-、阿-弥-陀-佛-……
师父:柔软心来踏,平和心来踏。柔软心、平和心、自然心。好像刚强心哎。(众笑)你看,情绪一波动完了,刚才的节奏感没了。慢点儿。想泄气啦?这个妙缘师,你开始这个节奏感,各方面来讲。(注:师父点评他一直在他)很好,进入角色停不下来了,自相续啦!就是心性要柔软一点、平和一点、作意自然一点。然后呢,你这个就是……什么叫执著啊?执,有执有著,执而著叫执著。但是这个著了一点点,不是很多,明白了吧?你们很多人是没执有著,著的是不正确的东西。他这是执而著,著的是正确的东西,但是作意太重,心态太紧张,不圆融、不柔软、不平和、不自然。如果是圆融、柔和、自然的心态,那就做的非常好了,就执而不著了。这个呢,也是你的心地的一个真诚的反映。你的性格当中有一种比较刚强的成份,要培养自己的柔软心、平和的心。柔软的心、平和的心,包容一切,海纳百川的胸怀。你有这个胸怀,再有柔声,再有和气,就圆满了。掌声!鼓励一下。
(21)
弟子:阿-弥-陀-佛-、阿-弥-陀-佛-……
师父:圆初师在不在?圆初师上来。来,演妙师往边上站一站。好,她们三个演空师、演妙师、圆初师是在留守金蝉寺坚持最久的,最有定性的,而且就是心情比较沉寂的。为什么我说演空师进步了呢?哎,我说怎么偷偷学会了?现在也不慌了也不忙了也不紧张了,节奏展开也充分了!哎,没有一个地方也不对了,挺好!她们三个都不错。为她们的坚守精神和沉静如水的心地,鼓个掌!
她们几位呢,自己闭关,而且呢,乐在其中。主动地关上手机,主动地提高自己的严格要求,主动地听法闻法。那再认真地实践,那实践出真知啊!哎,确实现在基本功练的不错,心态调整得也比较平和、也比较柔软、也比较无诤,是不错。但是你们注意一下,就是说,圆初师来得晚一点,演空师是最早,演妙师来的也是最早的一个。最早的老般舟,以大局为重的精神,能够牺牲自我,都不错。也有勇猛顽强的实践的精神。但是呢,要切切注意,控制自己的心里的情绪。当然你们现在控制的不错。
那么要注意,一步一个脚印的踏出来,积累出来,增长自己的本功德力。修行是一条……一定要靠自己本功德力的显露,自己的本功德力是一个基础啊,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本功德力难不难?不难!那么般舟三昧的功德力和佛的愿力就有了承载体,就有了载体。那个阿弥陀佛的功德,般舟三昧的功德“哗哗”地全给你了,你就是载不住,容纳不了,全漏了,知道吧?不堪担当、不堪承担,所以说要积功累德,形成自己的本功德力啊。你们三位通过这一段静心地闭关,很有起色,希望继续保持发扬,谦虚谨慎。坚持傻人傻念,千万不要求任何的感觉,找任何的感应,更不要求神通,不要找境界,找境界害死人。知道吧?你们三个组合非常好。在回到道场之后,要坚持这个傻人傻念的基础原则,不搞插曲、不绕弯儿、不找其它的感受,记住啊?不找其它的感受,不搞感应道交,否则的话,搞神通感应,那就全乱了套了,知道吧?
搞神通感应,现在第一步,这个人颠倒。那天我们的大德就给我打电话:你把净空老法师电话告诉我。我说:干什么?说:国家大事。什么大事?说哪儿哪儿哪儿有几万两黄金,哪儿哪儿哪儿有几万两白银,说是留给我们的,要我们盖道场的。说我马上告诉净空法师。我说你境界相。师父这不是境界相,这是真的。哇!他一个劲儿劝说我,这是真的等等等等。就类似这样的一些事情。都是找感应找感觉变成了这样子了,知道吧?找感应找感觉找成这个样子了。很麻烦啊,非常麻烦。当然了,你们一定要规避这种风险,知道吧?你们稳扎稳打就这样,你们三个心又能定,又不求这个又不求那个,又不在乎这个又不在乎那个,是不是啊?在那个道场里边,你就一心一意踏、一心一意念,每一个地方都严格地要求自己,这样本功德力积累得非常非常快,知道吧?自得心开,自致成佛。功德都是自得的,佛都是自致的,不是你自己想出来的,不是自己着急求来的,知道吧?自得心开,自致成佛。那么,如是因,必然有阿惟越致菩萨,自得心开,自致成佛的果报,有此果报足矣呀!不要再报任何中间的风景,知道了吧?任何中间的风景,只能骗骗我们自己,还可能把别人带跑了,知道了吧?所以一定不要欣赏中间的风景,在中间的风景当中不要留恋、不要辨别、不要欢喜、不要恐惧,坚持本来的立场。知道吧?不怕有遗憾。就像我刚才讲小演睿师,她们这些年轻人。演瑜师讲的不要怕留下遗憾,知道吧?有遗憾,更要坚持。敌人来了要谨慎,敌人来了要坚持,不要当投降派。好。阿弥陀佛!
(22)
弟子:阿-弥-陀-佛-……
师父:音声解放出来!(弟子:阿-弥-陀-佛-……)不急不躁!节奏降下来!(弟子: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你们看看刚才喊得没劲,踏得也没劲。现在喊得有劲,踏得也有劲了,是不是啊?要配合起来知道吧?音声不解放,这步法就拿捏。这音声解放了,你看现在来劲了。对,你看,要慢,慢了才庄严才自在。还是快,你看看又急了。“阿-弥-陀-佛……”你看这多好啊,多庄严。对,再自然一点,手不要这么拿捏,手自然一点。对,自然。对,就像玩一个小孩儿游戏一样,不是游戏心态,就是那个举重若轻啊,知道吧?好像你一个大海水,洒出去一滴水,有关系没关系呀?那种感觉,知道吧?不要你是一碗水,一倒出去没了,不是那个感觉。内在的一种收敛的感觉,大声喊悄悄话。(弟子:阿-弥-陀-佛-……)声音往里收,对!(弟子:阿-弥-陀-佛-……)再自然一点。头往上领,呼吸往上领,脚往上微微抬起,不要耸肩。对,对,很好!(弟子:阿-弥-陀-佛-……)这个脚就像丈量土地一样,自己要量得从容不迫的,不要累,累着了。对,充分展开这个脚,充分等候。对,充分展开节奏。解放这个脚,不要这个脚这么累,这么赶干啥了?轻轻跟着这个脚,脚去量这个节奏,从容不迫。(弟子:阿-弥-陀-佛-……)提得不要过高,提起来就可以了,提起来能把这个身体由势能转成动能就可以了。不需要提很高。借助你的重力足够了,脚不要另外用劲。重心踩对了,对,踏下去。对,很好!这个典座师没白当,有福报!鼓励一下,掌声!阿弥陀佛!
(23)
弟子:阿-弥-陀-佛-……
师父:是丹田音,但丹田音但没有解放,有挂碍,不好意思。(弟子:阿-弥-陀-佛-……)轻中带着重,重中再带轻,自然而然。(弟子:阿-弥-陀-佛-……)注重节点的把握,不要全程去摸拟。对,注意节点的共振就可以了。“阿-弥-陀-佛-”,你看啊,它这个中间是断掉的。你不要,“阿弥陀佛(示范:中间无缝连起来念)”那多累呀!“阿-弥-陀-佛-……”好,第一件事儿啊,走得不错,比我想像好多了。这个功德力不骗人。演云师啊,自己出去带众修行,应该说不错啊。现在你看,性格沉稳、淡定自如。不错,掌声鼓励一下。
(24)
弟子:阿-弥-陀-佛-……
师父:提的时候要身体平衡啊,不要左右晃。两个脚都同时提起来。(弟子:阿-弥-陀-佛-……)好,有副好嗓子,也有好功德,就是不要绕弯子。听到没?像我们现在的很多人都是这样情况啊。你就按照这个方式来做,一步一个脚印来做,一天一夜来做,通宵通宵来做,不看外边的风景,只看自己的风光,只讲自己的受用。知道吧?你看前两天多好,是不是?外边有风有雨没有跟你有啥关系呀?影响不到你,你知道吧?不管风雨只管念,哎,你就对了。不管多少妄想,只管念。不管多少插曲,撇开它,只管念。你念你的佛,做你的积累,知道了吧?然后真正在积累当中体会它的妙处。我不是跟你讲了吗,这里边你们最少可以上一千万个台阶呀?想不想上啊?那一千万个台阶是一个一个台阶爬上去的呀,不是一下子飞上去的啊。好不好?阿弥陀佛!
(25)
弟子:阿-弥-陀-佛-……
师父:手的动作自然一点,节奏慢一点。把这个爆发力和慢节奏结合起来。把声音和脚的节奏统一起来。节奏展开充分,等候充分。别急,不躁。侧重于呼吸提起来,手的动作自然而然。把这个爆破音和柔软心结合起来。(注:前面菩萨一直念)不要急,你的特点就是太急,作意太重,你如果不急,作意不太重的话,你的毅力很强,很认真,那么你就会至少可以爆发出1.5倍到3倍的潜力。有求之心就累呀,知道吧?刻意地去做一件事儿,很重的作意去做一件事,挺急地去做一件事儿,往往就会累。就像我们坐车子一样,你把车子交给别人,只管跟随,出不了岔。知道吧?你开一百二,他最多开一百一十五而已,是不是啊?出不了多少岔。或者说就是你开一百二,他开一百一,也差不到哪儿去,是不是啊?但是如果你车子不交给别人,要自己开,还要紧着开,还要着急开,还要有情绪,那就麻烦了。你有没有发现开车的时候那些人情绪特别坏,见人就想跟人干仗,对不对?真有碰上急事的时候,下来就想把人揍一顿。性子急呀,是不是呀?不急多好啊。要跟随,修行的跟随法则非常重要,我为什么能放下万缘,为什么能放下一切负担啊?因为我们跟的是谁呀?跟的是阿弥陀佛,行的是般舟三昧,是不是啊?用般舟三昧的方式来念阿弥陀佛。
当然,你看这跟随就跟到底儿了,跟到本儿了,还有什么别的呢?你就慢慢跟呗,只要跟上去就行了,是不是只要跟上去就行?那你累啥?急啥?是不是啊?这没有关系的。啊,(弟子:从小的习气吧,性子急。)性子急,那更要管它啊。(弟子:急是我的习气,改习气是最难的事情。)但是般舟能改习气,只要你有心,就很快就能改。(弟子:那我修这个法门就对了。正好对我的根基。)啊,好,阿弥陀佛!其实改起来很快,你看刚才那位男众大德,上来脚、唱都不对,眨眼之间就都对了,是不是啊?你也一样,我们大家对他充满期待!掌声鼓励!阿弥陀佛!
(26)
弟子:阿-弥-陀-佛-……
师父:好,这个念得不错,很好!但是问题在这儿啊,你想想看啊,你跟着僧团,跟了很久,现在又教大家法器,也为大众做了很多事,步法、节奏感,步法要点掌握的非常好,但是实践的状况不是最好,何以故啊?对自己要求没有那么严、没有那么高、没有那么细、没有那么深,知道吧?你的潜力来自于你的心性能提多高、能提多深、能提多细。对自己要求严。你们现在比丘尼,又是比较资深的比丘尼,没有人说你呀,也没有人管你呀!因为人家不能说你,也不能管你,你要知道,你只能自己管自己,自己管自己,而且你说说看,你有那么一丁点儿要求不严,有那么一丁点儿身见,有那么一丁点儿不坚持,付出的代价大不大?你看,你百分之九十九点九九九九九的努力,都付出来了。一个外来的一个……我没有外来内来这个亲疏远近的说法啊,不要介意。因为我对你们就是外边来的这个比丘尼也好,比丘师也好,都非常恭敬,非常非常真诚啊!我从来都是高看你们眼,都是很亲一眼,不是看疏的啊!那么你,你做为一个外来的比丘尼,在僧团待这么久,而且为僧团做了这么多的服务。你的努力少了吗?是不是不少?九十九点九九九都付出来了,但是就是行法的时候啊,或许对自己有那么一点点不严格,有那么一点点不坚持,有那么一点点不积极,是不是啊?如果积极、如果坚持、如果严格、如果严谨、如果严密,那么你就会有非常大的提高。你看,又会唱、又会踏、又会念,心态又平和。平和的心很重要,知道吧?但是平和里边隐藏着一个懒惰的心、不思进取的心。平和的心,如果把懒惰的心,不思进取的心能够度掉,还有能够平和当中严格要求自己的心能够立起来,这是最有力量的。好,我们大家对她充满期待!掌声!千万不要认为啊,说这个只要往生就好,要提高自己的品位,要严格要求自己,好吧?(弟子:我一定要证般舟三昧!)阿弥陀佛,好!
(27)
弟子:阿-弥-陀-佛-……
师父:你看啊,你这是外动、粗动、急动:外动,注重外边儿的动作;急躁,急躁的动;粗动,因为注重外在不注重内在是很粗糙的,粗动。所以你看看,你的声音和脚的配合,说不配合吧,你还配合了;说配合了吧,你又没在点儿上,就是心不细,不真不细。要细致、要认真、要踩在点儿上,然后要注重内动。好,再来。
弟子:阿-弥-陀-佛-……
师父:喊这个声音的时候啊,不能是急躁心。然后呢,这个声音一定要跟脚,你现在是声音去追脚。不是,就是说,也可以说是脚追这个声音,声音要跟这个脚,从容不迫游刃有余,知道了吧?你刚才已经基本上配上了,但是声音还是有一点点问题。啊,重来!(弟子:阿-弥-陀-佛-……)要精确地共振,不要模糊地共振,不要差不多地共振。你就是差不多地共振,要精确地共振。(弟子:性格很急。)你性格急是吧?急了一辈子够本儿了啊,开始别急了啊!阿弥陀佛!
(28)
弟子:阿-弥-陀-佛-……
师父:那个腿的动作再自然一点儿,不要那么强的作意。(弟子:阿-弥-陀-佛-……)声音解放一下。(弟子:阿-弥-陀-佛-……)脚啊,你这个脚啊,提起来要慢,落下去也要慢,慢中带快的动作要体会出来。这种慢中带快——你粗一看挺好,非常好,但是仔细一看,你这个慢中带快没有做出来。慢中带快做出来才能从容不迫,慢中带快,慢,才能从容不迫;慢,才能有定,有定意、有定劲、有定心;慢,不急呀,才能够相续不断,才能自相续、永相续,才能充分展开,所以要慢。不能就是“阿-弥-陀-佛-”提起来就放下,提起来就放下,够急的。提了就放,提了就放,那个脚就在中间留不住。脚,就是说,我咋说,举重若轻还是举轻若重还是游刃有余,我不知道咋形容这个词儿。你看,“阿-弥-陀-佛-,阿-弥-陀-佛-”看到吧?这个脚是象征性的抬地起来一下而已,呼吸把身体提起来,头领起来就不费劲儿了知道吧?你看,是像燕子飞一样,它整体的,是不是啊?整体的,同样用力,你看到了吧,就像一个虫子一节一节往上同时往前爬,“阿-弥-陀-佛-”是不是啊?一种慢中带快,这个快才有节奏的共振,才有节点的共振,所以这个快要把握。把握这个快,它这个快呢,你不能作意在快上,稍带着快,四两拨千斤,稍带着这个快一下,知道吧?借势快了一下,稍带着快了一下。你作意在快上就变成,“阿-弥-陀-佛-”就变成这样子了。这个稍带着这个快一下,你看“阿-弥-陀-佛-”是吧?稍带着这个快,不是说作意这个快。你作意这个快就变成这样,提起来放下,提起来放下,忙活得够呛,抢节奏、抢节拍儿,这慢中带快。然后呢,轻中带重,就是这个慢提起来是轻的,踏下去是重的,重中带轻,这个重只是附带的一个重。快是附带的一个快,知道吧?顺势就拨拉一下,就这感觉,不是恶狠狠的来一下。(弟子:有点紧张)哦,有点紧张,好,再来一下。(弟子:阿-弥-陀-佛-……)很好!你再注意把这个声音搞自然一点,把这个提的起来再不费力一点。作意呀,这个没有作意,既提起来了又没费劲,叫自然不作意。提起来了又很用力,很用心很用力,这个就是执著了。提起来又没用力,这个叫执而不著。声音要解放。没有挂碍。阿弥陀佛!
(29)
弟子:阿-弥-陀-佛-……
师父:慢一点,充分展开节奏。(弟子:阿-弥-陀-佛-……)不要紧张。挺好的,节奏感掌握得不错,但是声音和脚的配合的不好。太急了一点,节奏要充分展开,慢中带快要体现。
(30)
弟子:阿-弥-陀-佛-……
师父:你看啊,急。一急这个声音就没法表达;一急这个声音就会疲劳,现疲劳相,急于表达嘛。一急了,声音自在不自在呀?声音就不能自在。心态呢,就不自在。所以不能急。你们共同的特点就是太急,不能急躁,知道了吧?然后呢,这个身体提起来要平稳,不要左右摇晃。两个脚跟同时提起来,一个脚平着提起来。这样,“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弟子:阿-弥-陀-佛-……)你看,这个声音啊!声音和这个脚的节奏配合上以后,经络就打通了,知道吧?这一个微细的动作能打通经络。你严重的我跟你讲啊,你们想想看那个静脉曲张啊,一个小拇指这么粗的静脉曲张在腿上,一根筋突出来。这么严重的病,在喊到极致的时候,一嗓子,一股热流冲下去,平啦!所以音声是佛事,音声也是能量,这个能量能够把你全身的能量整合起来,非常重要啊!全身能量的整合是般舟行人的一个奥秘。
郭子荣抽烟抽了四十多年,结果踏般舟,踏完了以后,全身能量整合呀!你想想看,四十年的烟抽进去,有没有吸进去烟油儿啊?有没有吸进去烟粉啊?这个烟油烟粉藏在哪里啊?反正不知道在哪里,它肯定藏起来了,对不对?藏起来要把它捉出来难不难啊?(众:难)哎,把它捉出来太难了,是不是啊?哎,这般舟能捉烟油,也能捉烟粉,这奇怪吧?踏踏踏,踏完了以后,拉肚子,赶紧噔噔噔跑过去拉,厕所都来不及,跑到树木里去拉了,结果开始拉出来全是烟油,接着拉出来是烟粉,据说有一碗。你说说,这踏了三天四夜这个般舟,就能搞出一碗,踏出一碗烟粉出来,还踏出一系列的烟油出来,你说神奇不神奇呀?它是一种能量的排列组合,明白了没有?
音声是佛事呀!你在这儿,“阿-弥-陀-佛-”,这个能行吗?这个能量组合不了知道吧?音声不能有障碍,不能有妨碍,不能有挂碍,要解脱,要自在。“阿-弥-陀-佛-”,是不是啊?整个身上的气场能量场全调动起来了。你在这儿,这看看,“阿弥陀佛”,想着不知道谁看我了,不知道咋看我了?心紧张了,是不是啊?这心要解脱,是不是啊?你唱出来,音声要出来,音声是能量体的一个牛鼻子,一定要把音声喊出来,好不好?(弟子:一定要把音发出来。)对,一定要把音发出来。这个音发出来,音是气息的一个表现形式。我们说风过铃响,你不要侧重音声听清楚听明白这音那音,你已经落入分别心了,知道吧?只要音声出来就行,风过铃必然响,铃响它的,你心念自己的,明白了没有?铃响了,表明你念了,你念了铃响了,它是一个对应关系,知道吧?那么你可能说这个人坏话,也可能说这人好话,但是你可能都属于关心他的目的,对不对?关心是一个心,说好说坏,表现形式不同,明白了吧?所以这个音声怎么发出来的,大声、小声、轻声、重声,是不是啊?好声坏声都没有关系,只管念出来,只管没有挂碍,气息冲过来,没有音声的挂碍相,气踏出来。“阿-弥-陀-佛-”,你看这个“弥”,我没有任何躁动的成份啊。“弥-”,你看,这是一个……你能拿一百斤,你有拿一百斤的能力,我现在拿二十斤,方便不方便呀?很方便的。要拿这个音声有一百斤的力气,拿二十斤的力气去拿,“弥-”,你就容易了知道了吧?你不要,“弥--”你累不累呀?就累了。这个要驾轻就熟、举重若轻。这样,“阿-”,你不要管这个节奏多长,我很从容不迫,“阿-”就行了嘛,用不着“阿—”,“阿—”,这都不需要,知道吧?“阿-弥-陀-佛-,阿-弥-陀-佛-”知道了吧?不是“弥——”多长,最后要换口气。“弥-陀-”,就从容不迫了对不对?你不要“弥陀”,你不换气,就慌了,知道了吧?“弥-陀-佛-”,你看,明白了吧?就像老鹰抓小鸡儿一样很容易去抓,不要小鸡儿抓老鹰就麻烦了。啊,阿弥陀佛!
(31)
弟子:阿-弥-陀-佛-……
师父:嗓子忘掉。以踏带喊。你这个,你嗓子作意重了。踏的作意轻了。知道了吧?你轻中没有带重,慢中没有带快。然后呢,为什么你带不上快,带不上重呢?是因为你注重嗓音了。(弟子:注重嗓音,是不是音声太高?)不是你音声太高了,是你音声作意重了。你看,音声高可以呀,“阿-”这音声也高呀,但是我的根还在脚上啊。“阿-弥-陀-佛-”高也可以,它是在这儿啊,它不在嗓子上啊,要嗓子就这样,“阿-”现在我就学不来这个。(弟子:阿-弥-陀-佛-……)对!你的“阿”是对了,“陀”就轻了,“佛”又轻了。对!很好!别急。对,不要急。要用一个平常的心、稳定的心、自然的心、自在的心来念这个佛,然后念得相续不断,念得平静如水,那就高了。知道吧?阿弥陀佛!
(32)
弟子:阿-弥-陀-佛-……
师父:不错!把这个心态再放柔软一点,再放平和一点,然后再能相续不断,然后要求自己再严格一点。当你碰到困难问题的时候要自己突破一点,再突破一点,再突破一点点,不要轻易退缩。就是说,每退一步,都要能进五步,这样退一步就要有夺得阵地,这才有意义,不要轻易言退,要坚持到底。阿弥陀佛!(弟子:这个身体,力气跟不上。腿软,没有力气。)你力气跟不上,是因为你心着急,腿软没力气,都是你心里着急。那我问你呀,你的力气大还是那个谁呀?那天咱们看那个只有一条腿的,那个柱拐杖上楼的那个。(弟子:我就是这一段时间,平常力气不是这样的。)先不说这个。你不在?在吧?一开始的时候你们上边闭关,我们这儿有个男居士。演世是吧?演世柱着个拐,跳着个腿儿,这样,跳到卧佛殿上去。知道吧?那人家气儿足还是你气儿足呀?你这个事情只要你敢于承担的时候就没有问题了,他乐意上啊,他就没问题了,他要不乐意上,他能上得了吗?这乐意干和不乐意干很关键啊!这演善师回来给我讲啊,她说师父啊,我发现我楞严咒以前会背,现在怎么也不会背了,怎么也背不会了,为什么?因为他没有要背楞严咒的心了,明白了没有?以前为什么会背呀?哎呀,这是早课,必须要背呀,这死背活背要背下来。他有一个要背的心,他就能完成这个任务,明白了吧?现在就想,我背他干啥?我背完了还得忘。我背了不去念,我背他干啥?他的心就没有要背的心,念完了,这一边儿念一边儿叨咕,哎呀,背干啥?为啥要考这个东西呢(注:受大戒要考背诵楞严咒)?反正我背完也是忘了。就没有要背的动力,也没有要背的心,知道吧?你现在一样,“哎呀,我力气不够。”你就没有要爬坡的心,你要有爬坡的心,就好啦!这是其一啊。其二,如果你以前特别精进,精进到一定阶段时候会没有力气的,知道吧?但是这个没有力气的阶段过了以后,你会长大力气的。绝处逢生、死而复生、极限妙用,知道吧?临界点,会有这个过程。以前我也有这个过程。我讲课还要带队,带到一定程度以后,也会缺劲儿,缺气呀,没有气力。但是你如果坚持下去,过一段时间,功德力“哗”一下就上来了;如果你不坚持退下去,完蛋了,就得病了,这力气怎么补都补不上来。般舟你要注意啊?有问题的时候都要靠精进来解决,你要是不靠精进来解决,你靠懈怠来解决,那你绝对就上了套了,就陷到淤泥地里边了,知道吧?就是这样的道理,好吧?阿弥陀佛!
弟子:感恩师父开示!
(33)
弟子:阿-弥-陀-佛-……
师父:好,你往右边儿走,左右走,往右边儿踏。(弟子:阿-弥-陀-佛-)步子小点儿。(弟子:阿-弥-陀-佛-……)把这个共振点找到,踏下去,声音完美地配合。“阿-弥-陀-佛-”(弟子:阿-弥-陀-佛-……)好,你再来念啊,两个字踏一步。“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和“陀”踏,往右边儿走,往这边走。(弟子:阿-弥-陀-佛-……)你呢,不要给别人,比声音,比大小,比长短。你们注意了没有?他往右边踏身体是直的,正的。对不对?你一直往右边踏你身体就正了。你不要跟大家跑,这是第一。第二呢?你负担比较重,你就两字踏一步。你看,“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你呀,每一步都一定要走对,因为你呢,不能给它马虎,因为步子走不对,那你就越搞越累,人家走两步,你走一步好了,有什么关系呀?人家走两步,你走一步,总可以走正了吧?就往这边儿踏,让身体端正,然后每一步都认都认真、都细致、一丝不苟。然后,声音要踏出来,脚踏的力量不够,声音喊得大,脚的力量不够。“阿-弥-陀-佛-”,它的声音是这样的,这声音是就像个打气筒啊,这个声音不是“哧”出来的,它是“噗”这样出来的。打气的时候,“噗”出来的。“阿-”,不是“阿——”,不是这样,“阿-弥-陀-佛-”,像打气筒一样,知道吧?打气筒是不是这样打的?(弟子:阿-弥-陀-佛-“嗯——嗯——”,这不累吗是吧?“阿-弥-陀-佛-”,知道吧?只管点不管其它。(弟子:阿-弥-陀-佛-……(注:他往左边踏))不能往这边儿,往这边越搞越偏,往这边儿。好,这注意一下啊。别着急啊,不要急。阿弥陀佛!
(34)
弟子:阿-弥-陀-佛-……
师父:不急!(弟子:阿-弥-陀-佛-……)声音喊出来。(弟子:阿-弥-陀-佛-……)确实,我跟你讲啊。你们念佛念成这个样子,相续不断就不会困就不会累,但是音声不要偷懒,不要怕寂寞。知道吧?严格要求自己,在这个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相续不断。不要找搞插曲,不要找借口,不要回寮房。知道吧?好,阿弥陀佛!
(35)
弟子:阿-弥-陀-佛-……
师父:节奏太快了,作意不要太重。(弟子:阿-弥-陀-佛-)还快。(弟子:阿-弥-陀-佛-……)你就把这个跟节奏掌握好,不抢节奏掌握好,把慢字诀掌握好,就可以了,其它的都很好。阿弥陀佛!
(36)
弟子:阿-弥-陀-佛-……
师父:好!都还是有共同的特点,急,急躁心。那么,演皈师,我跟你讲啊,老年人不要服输,不要服老。就是说,修行到一定阶段之后,会有一个疲惫期或者一个平台期或者一个叫反攻倒算期。修行到一定阶段以后,身体会特别糟糕,或者特别没有力气,或者感觉到跟不上,这个时候需要大雄大力大愿大行。然后我就讲,你们永远记住,般舟的问题只能靠般舟来解决。知道吧?否则的话,你得到的有多大的利益,你死得就有多惨,这是个双刃剑知道吧?你精进了,得大利益大功德;可是一旦懈怠了,那这就缓不过来了知道吧?义徧师,我刚才说他啊,心态一定要平和、要平稳、要坚持不懈。我刚才告诉你的动作要领非常重要啊,如果你按照原来的动作要领搞,他很有坚持精神,但是拼得久了,就会生大退心。就会生大退心,知道吧?所以般舟这个东西呢,一定要心开意解,心上要过关。心上不过关啊,人会生慎恨心,会生慎恨心啊!像你这个,我们这儿有很多老年的啊。一定要勇猛,一定要靠精进来解决问题,演堂师,还有演定师都是你们的典型。演定师一开始的时候,说话气力都不行,后来精进了一次,现在老太太你看,精神头多好,是不是?所以一定要靠精进来解决你们所遇到的问题所碰到的困难,不要靠懈怠靠偷心来解决问题。因为我告诉你啊,你有多少进步,就意味着你克服了多少障碍。知道了吧?当你的进步守不住的时候,障碍怎么样啊?全部跳出来跟你算总帐,明白了没有?所以啊,般舟行人很不幸,没有退路,只有进路,知道了没有?一退会很惨。
你看我跟你讲啊。韩永莲,乳腺癌一个患者,第一个礼拜走三天四夜,第一个八天走三天四夜,第二个八天走三天四夜,第三个八天走五天六夜。第四个八天走七天八夜。三十二天当中走了二十二天。最后的七天八夜断食,没吃饭走下来的。你说她是一个癌症病人吗?是不是?因为好人也没这么大的体力是不是?但是,说不累是假的,只能靠精进来度你这个累。你跃过去了,你就跳上去了。你跃不过去,好麻烦。回去以后,一放松,家里一看,完了,休息一下吧,一歇歇不起来。哎呀,不起来不舒服吃点药吧,越吃越不舒服。上医院吧,住院吧,打一针吧,吃药吧,都不管用。最后痛得不行,打杜冷丁,打吗啡。杜冷丁、吗啡打了都不行。给我打电话:师父啊,我后悔呀,不该回来呀,说看样子我是死定了。死定了怎么办?她说,等到我中阴身过来找你,你赶紧给我超度吧。(弟子:不如现在努力)所以就讲啊,你们这个年龄大的人,一定不要找……要有危机感,要有危机感,知道吧?要给年轻人比高低,有的时候要有给年轻人比高低的心,知道吧?因为你已经晚了,必须只争朝夕。明白了没有?必须只争朝夕。心劲儿,人老了心不能老。(弟子:从来没有想过我老了)哦,好,掌声鼓励一下。阿弥陀佛!
所以我跟你讲,一定不能生退心。一生退心以后啊。可是惨,我告诉你。我们的一位大师,据说脚上长了五个鸡眼。哎,演空师,你那时候鸡眼咋弄的?(我没弄)你没弄,硬踏下去的是吧?(对)结果,他们问我,说要挖这个鸡眼,或是要治这个鸡眼。我就告诉她,我说你要心不安你就去治去,但是我说你治的结果,肯定会更痛,果不其然,你看我们的圣杰大师现在天天在房间里待着。开始我跟她讲了,她说师父,我的鸡眼膏拿来了,就把它用完了算了,我看你这么要用你就用吧。你想想看,可是时间不短了。是不是啊?踏着痛,你现在不踏了就不痛了吗?是不是啊。所以就讲啊,这个业力啊,是逃不掉的,知道了吧?逃不掉的。
(弟子:师父,我很想去断食,因为以前一直都有断食的经验)别断食,不要断食,这个又不是比断食,你只要佛号唱得出,你不会昏沉的。(弟子:不是,身体感觉不舒服的时候,断食马上就会感觉轻松许多。)断食呢,不要把断食当目标,懂了吧?想断食了,你就断食,但是不要刻意地去断食。像你们年龄这么大,你该补充一点体力的就补充一点体力。知道吧?不要刻意比去断食。我看谁胖?有肉的那个可以去断食。圆慧师啊,对,她这块头可以去断食。你这块头不要断,你少吃点。一顿饭喝一碗稀饭,哪怕你一天喝一碗稀饭或者弄点葡萄糖,喝一杯葡萄糖都可以,知道吧?那你心清净就可以了。你不要去比这个,这只是一个辅助的手段。你不要搞一帮老年人都断食都断的皮包骨头,“阿弥陀佛(示范:没力气的念佛)”,那不行啊,那不行,是不是啊?好!阿弥陀佛!
(37)
弟子:阿-弥-陀-佛-……
师父:作意轻一点。刚才就是执而有著的一个典范。做的不错。好,提起来的幅度再小一点。声音不要小,气息不要小。提得再自然一点,不费力一点。(弟子:阿-弥-陀-佛-……)好,掌声!走得不错。解决一个问题啊,自己的心态平和,解决自己的积功累德。积功累德的问题,心态平和的问题。情绪不受影响,心态平和,不断的积功累德就得大功德大利益啊。这个确实有学得不错的啊。掌声鼓励!阿弥陀佛!
(38)
弟子:阿-弥-陀-佛-……
师父:提的时候整体提起来,不要左右晃啊。(弟子:阿-弥-陀-佛-……)不要这么小心翼翼的。(弟子:阿-弥-陀-佛-……)太拿捏了啊,自然一点。(弟子: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好,声音解放出来,最主要心要清净。心清净、身心清净,踏起来才有定力,才有耐力。身心清净才有定,才有耐力,才能不慌不忙,才能从容不迫。也就是说,平常的时候要修心,修自己的清净心。不染著。不染著于信众,不染著于供养,不染著于名利,不染著于知见等等等等。不染著,心清净,心里边儿不翻腾。然后,你踏的时候才能定力才有定心。你说说你,你不随我的号子,心就乱的不行,踏的就啥也不是。这个号子喊起来,踏起来就对了。所以要学会跟随,学会心清净。还有一条啊,要常立大信,如法行之,则可得也。没有疑惑如毛发许,不得复随余法,功德中最第一。菩萨常当守习持,不得复随余法。你们要千万注意,千万注意。否则的话呢,走得很远。有喜欢的,有求的东西很麻烦,知道吧?心不清净。心不清净,坏的是自己的法身慧命啊!戒完具,何为戒完具啊?有一念求供养的心都是不清净的,所以般舟行人这个供养的问题是非常严肃的一个问题。
那个我们北京一位大德,原来准备搞原始点。准备做医学试验,结果最近一个月,行了三次般舟,带着他们手下全体的管理干部来行般舟,行完般舟讲,“哎呀,这个般舟太好啦!原始点这个法也很好,但是万万不如这个般舟法门,我们要试验就试验这个般舟,不搞原始点儿了。”当然,各有各的因缘,各有各的妙处。
但是你既然有因缘来行般舟了,就一定要确立不得复随余法。这个般舟经讲的那句话非常重要:“菩萨有三昧名定意,菩萨常当守习持,不得复随余法,功德中最第一。”三句话,要害。常当守习持,你常了没有,当下做了没有,守住了没有,反复去做了没有,坚持了没有?你自己反省一下自己,常当守习持。“常当守习持,不得复随余法。”并不是说别的方法不高明,知道吧?你要做这件事儿,就把这件事当决定的事儿,你就是一个决定的心。知道吧?比方说,我是不太赞叹,这个念阿弥陀佛之外念别的咒或者持别的经。为什么?你持别的咒,念别的经,就是不相信这一声佛号能解决问题呀!那既然这一句佛号能解决问题,为什么你要去找别的方法去解决问题呢?那么你念这声佛号就是个疑惑心。对不对?那么,你是个般舟行人,你又去念别的咒,诵别的经。你诵那个咒,诵那个经是个什么心啊?也是一个疑惑心。也不是一个决定心对不对?你要信了那个你就搞那个就完了,你干吗又来搞般舟啊?也是一个疑惑心,疑惑心。你两样都是个疑惑心,都是糊涂蛋。能成功吗?都成功不了,心地就错了。所以“不得复随余法。”不是说别的方法不好,别的方法都好。那么你去做,它就是好的。你不做,你应付它,就是不好。所以“不得复随余法。”因为般舟三昧是三昧之王,王中之王啊。一切诸佛菩萨之所称扬,之所教诫,之所印可最上功德,具足成就圆满无缺。那你还去搞别的名堂,那就有问题了。是不是啊?
所以这是就讲的是信心,决定的信心,“不得复随余法。”你看,功德中,它不讲第一功德,“功德中最第一”,这个法讲得好,功德中最第一呀。给你讲的肯定不肯定呀?不含糊,一点都没不含糊,就是最第一,就是第一,最第一。“最第一”是啥概念啊?有点儿绝对的意思啊,是不是?“功德中最第一”,般舟经上讲的原话,不得复随余法。这是心清净了,你看,心定了啊,就这个傻人傻念,“阿-弥-陀-佛-”,没想了,还想啥?不得复随余法,是不是啊?常当守习持,功德中最第一,你还想啥?你把般舟圣众的相立起来了,傻人傻念,谁管你呀?阿弥陀佛和般舟圣众都管你,你别以为没人管你,对不对呀?不用花钱,请了这么多保姆过来,是不是啊?比保姆还尽职尽责呀,是不是啊?哎呀,比爷爷奶奶都好啊,是不是啊?为什么你不能相信他咧?是不是啊?还相信自己的昏沉,相信自己的习气,相信自己学的其它的东西,那都出问题了。所以我们要身心清净无染,然后决定信心来做。像你们现在都是可以做得好,问题在哪里呀?信心不决定。信心不决定搞别的东西,然后导致这样。好,阿弥陀佛!
(39)
弟子:阿-弥-陀-佛-……
师父:还变奏曲的(注:两个人同时上了)。跟随法则,把他弄到一起,“阿-弥-陀-佛……”,脚提起来要平。还有我跟你讲啊,一定要深入角色喊起来,喊起来才带劲对不对?你看她一不喊不会走,走得乱七八糟,喊起来走的这就对了,喊得也顺手了,是不是?一定要把这个一合相喊出来,把这个这个生命的相找出来,知道吧?声音也不大也不小,也不费劲,知道吧?也不累。哎,这个找到了,你念就好啦。把它坚持住,好不好?阿弥陀佛!
(40)
弟子:阿-弥-陀-佛-……
师父:不错啊,很好!要知道自己的身体的状态,搞对,像你这个身体有往一侧偏那个啊,你就侧行般舟,你往这边儿偏,你往这边儿走,“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要把这个身体的重心调平衡了。你往前,假如你是驼背,你就往后走,知道了吧?这个你往侧边儿飘,你就往这边走。开始把这个动作矫正了,矫正对了就好了啊。还有节奏稍微慢一点,不错。学了多久般舟了?(弟子:三个月)哦,不错嘛,我还以为你是老般舟呢,还比较年轻啊,阿弥陀佛!(某弟子:七十多岁了)七十多岁了,不错。
(41)
弟子:阿-弥-陀-佛-……
师父:不急,慢点。等候的时间等够。(弟子:阿-弥-陀-佛-……)好,坚持不懈啊,认真、真诚、一丝不苟、不折不扣。阿弥陀佛!
(42)
弟子:阿-弥-陀-佛-……
师父:好,领众功德殊胜行,凡是领过众的人都能走好。好,给我们演堂师鼓个掌。但是注意一点啊,培养柔软心、慈悲心、不急不躁的心,说话办事柔软多一点,慈悲多一点,不急不躁多一点,耐心多一点。阿弥陀佛!
(43)
弟子:阿-弥-陀-佛-……
师父:好,演廉师,动作对,心态也好!要求自己要严,一定要出声音出来。不要认为人老了,老当宜壮!大家鼓鼓掌给她,阿弥陀佛!念得好,不要念到后来低着个头,越低头越完蛋啊,越懈怠越完蛋。一定只有一条路,往上冲!阿弥陀佛!
(44)
弟子:阿-弥-陀-佛-……
师父:急了,脚用力了,头低了,头端正。脚不要太用力,脚附带用力,踏下去稳若泰山,像大象腿一样,纹丝不动,“阿-”。不要这样,“阿-~”。脚不要另外用劲儿,这个脚自然用劲,“阿-弥-”,像大象走路一样,一步一个脚印儿。“阿-弥-陀-佛-”,是不是啊?(弟子:阿-_弥-_陀-_佛-_。)大象没声没息的。“阿-弥-陀-佛-”是不是啊?不是“阿-_弥-_”。所以要无声无息的。无声无息的,但是那个内在的那个动静在的,“阿-弥-陀-佛”,是不是啊?不要在这儿就表面像,“阿弥陀佛(示范:错误的步法)”。脚上不要另外用力,心里不要着急,头要中正,其它都挺好。好!阿弥陀佛!脚要稳一点啊!
(45)
弟子:阿-弥-陀-佛-……
师父:左右不要晃,整个身体提起来。声音解放。(弟子:阿-弥-陀-佛-……)很好,不错。把心地要打扫干净,清净了,外缘断掉了。好,身心清净,外缘断尽,然后一心念佛,然后积功累德,坚持不懈,不轻易言退。啊,坚持多一点,突破多一点,哪怕一点点,都可以走得很远很远。阿弥陀佛!
(46)
弟子:阿-弥-陀-佛-……
师父:步子太大,提起的幅度太大了。自然一点,脚提起来,能把身心提起来就可以了,不是要旱地拔葱。(弟子:阿-弥-陀-佛-)急了,这步超前了,节奏充分展开。(弟子:阿-弥-陀-佛-……)很好,要有坚持精神啊!要有坚持精神,要有实践精神,积功累德。阿弥陀佛!
(47)
弟子:阿-弥-陀-佛-……
师父:要有自信,要有决定的信心,决定的行持。不要急。你这个念佛首先要念得自然,念得大气,这个你才能做功,开始这功都不对,你这,自己对自己都没有信心,这怎么修行呢?不行的。这个自己要学基本功,要念。
(48)
弟子:阿-弥-陀-佛-……
师父:手的动作放放自然一点儿。(弟子:阿-弥-陀-佛-)节奏慢一点,节奏展开充分一点。(弟子:阿-弥-陀-佛-)注意呼吸,即呼即吸,中间换气。(弟子:阿-弥-陀-佛-……)不急不躁,把换气换好,等候的时间要等够。(弟子:阿-弥-陀-佛-)好,不错,就是细节再完善一点就行了。
(49)
弟子:阿-弥-陀-佛-……
师父:脚不要点很高,头不要低。呼吸提起来。吸气,呼吸提起来。头,头往上领,头提起来,头端正。别急。(弟子:阿-弥-陀-佛-……)好,再慢点,挺好!要学会换气,即字诀好好练一练,太慌了,抢那么快节奏干啥?
(50)
弟子:阿-弥-陀-佛-……
师父:声音放开一点点。(弟子:阿-弥-陀-佛-……)节奏充分展开,不要急。(弟子:阿-弥-陀-佛-……)好,可以,节奏慢一点,然后不要急躁。
(51)
弟子:阿-弥-陀-佛-……
师父:别用嗓子,用气唱。踏起来,声音踏出来。(弟子:阿-弥-陀-佛-……)太急了。老战士,心急,太紧张了是不是?不用急呀,然后那个声音要踏出来呀!你节奏是对的,也是共振的,但是唱的成份太重了。嗓音不错,忘不掉自己的嗓子。太急躁,太着急。好,阿弥陀佛!
(52)
弟子:阿-弥-陀-佛-……
师父:好,声音再稍微自然一点,这个声音的力度可以,再稍微自然一点,步法踏的那个,就是现在不错,感觉挺好。轻中带重、慢中带快。稍微注意一下这个细节,就很好了啦!不错,挺好的!阿弥陀佛!
(53)
弟子:阿-弥-陀-佛-……
师父:有点紧张啊!挺好啊,就是认真精神够,这个决心够,走得就很好啊!来,掌声鼓励一下,阿弥陀佛!
(54)
师父:慢点!“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弟子:阿-弥-陀-佛-……)你们把嗓子忘掉。(弟子:阿-弥-陀-佛-……)要有一个紧跟,跟随的意识,不要有一个嗓子表现的意识。“阿-弥-陀-佛-”,一定不能省环节:节奏要充分展开,才是享受,才是受用;节奏不充分展开,就成了赶忙了,心态就不平衡。演平这段时间念佛念得不错,继续加把劲啊,心不要急。好,掌声!你这个没问题,可以了。
好了,今天就到这儿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