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0111921般舟念佛
2012-10-11 06:21:00.0
我们这个念佛方法和传统念佛方法有什么不同?好在哪里?这个念佛和传统念佛相比,好得不知道有多少,不知道有多少倍,这也是般舟的生命力之所在。好在哪里呢?
传统念佛,我们都是一个什么行为呢?从时间上来看,你们都应该在两小时或三小时以内,实际上来讲你是两小时以内的念佛或者三小时以内的念佛。你们做法事最多的是什么?三时系念。三时系念,其中分三时,三时的每一时间呢,最长是多长时间?两个小时。而两个小时当中有唱赞子,有诵偈子,然后有开示,有念经,有持咒,然后才有念佛。念佛只是其中的一个环节,只是念经、诵咒、唱赞子、敲鱼子等等之中的一个必要的环节。不是一个决定的信心,不是一个决定的行持,不是一声佛号,不是一心是多心。时间很短又是多心,而多心当中呢,更多的是个浮躁心、马虎心、将就心。因为心情很浮躁啊,马马虎虎这个事情过去就算了,马马虎虎过去就算了。是一个浮躁心,是一个将就的心,是一个浮躁心,是一个暂时的心、临时的心,是一个有妨碍的心、非常有妨碍非常有挂碍的心,是一个动荡不定的心,是一个时刻准备往外跑的一个心。为什么?因为后边有事情,往往被后边的事情就全部抓住了,这就是传统念佛的特点。
那么一旦你遇到了昏沉,会怎么样?你们传统念佛碰到昏沉了怎么办?回家睡觉。碰到苦痛现前怎么样?停下,坐着歇着,是不是?你看,我去了一位大德的法堂,很多菩萨在那儿念佛,咋念呢?先唱赞子唱炉香乍爇,唱赞子再唱偈子,然后开始敲引磬,敲大引磬,敲小引磬,然后开始绕佛。绕佛的时候反正也是你绕你的我绕我的,队形和步法也不讲究。这样绕完了没几分钟坐下来,坐了没几分钟又站起来,站起来又回向,然后又休息。一个小时当中休息十分钟,或者两个小时当中休息二十分、休息二十五分钟、半个小时,然后接着再来拜佛,再来跪佛,然后跪完佛了拜佛,拜完佛又休息。休息完了以后再唱赞子,唱完赞子又诵偈子,诵完偈子以后又念咒子,咒子念完又念经,念完经又开始念佛,念完佛以后又是回向等等等等。挺热闹的,功课很多,不是一心不是一行。总而言之,心非常浮躁非常多变,这个心不能成就啊!这样念佛怎么能成就呢?一遇到苦痛就往回跑,一遇到昏沉就去睡觉,一遇到业障现前就休息,一情绪状态不好更是尥蹶子就跑。这样一种情况念佛怎么能成就呢?不可能。
般舟念佛,我们困的时候有应对的办法,情绪不好的时候有应对办法,苦痛来了有应对的办法,境界现前的时候有应对的办法。然后呢,不管苦不管痛只管念。不管感受只管念。不管昏沉只管念。不管各种各样的想法只管念。不管各种各样的思惟只管念。不管各种各样的妄想只管念。不管各种各样的境界状态只管念。不管各种各样的环境状态只管念。不管各种各样的他人对自己的干扰也好、鼓励也好、是哪种作用力也好,也不管它,个人也是只管念等等等等。这样才能训练我们全面的、坚定的、如如不动的、一念念到底的、决定信心的,这样一种念佛成就方式,所以说只有般舟念佛能教导我们念佛成就,教导我们真正实实在在地念佛。这是般舟念佛和传统念佛的根本不同,你们愿不愿意般舟念佛啊?(众:愿意)
般舟念佛当中,最最核心的是般舟的步法。那么说到这儿呢,我把般舟念佛简单地介绍一下。
首先第一条念法,普通人都念“阿(ā)弥陀佛”,般舟念佛念“阿(ou)弥陀佛”。你就问了:“为什么念‘阿(ou)弥陀佛’,不念‘阿(ā)弥陀佛’呢?”很多人奇怪,你不是别出心裁吧?大家都是念“阿(ā)弥陀佛”,你为什么念“阿(ou)弥陀佛”?这是因为几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这个原始的发音,本来就念“阿(ou)弥陀佛”,不念“阿(ā)弥陀佛”。这是因为清朝人统治中国以后,把满族人所说的北京话定义成普通话,所有人都学北京话,北京话叫“阿(ā)弥陀佛”。宋朝的首都是哪个?汴京(开封)。汴京的国语是“阿(ou)弥陀佛”,清朝的国语是“阿(ā)弥陀佛”。佛经翻译年代是唐宋的时候翻译过来的,那时候就叫“阿(ou)弥陀佛”,所以梵音它本身本来就是“阿(ou)弥陀佛”。就像你们有没有念南(nán)无(wú)阿(ā)弥陀佛的啊?都念南无(nā mó)。为什么不念无(wú),要念无(mó)啊?在唐朝的时候这个“无”不念“无(wú)”,念“南无(nā mó)”,所以念南无(nā mó)阿弥陀佛,不念南(nán)无(wú)阿(ā)弥陀佛,是这么个意思。南(nā)无(mó)阿弥陀佛。所以这个音本来它就念“阿(ou)弥陀佛”,不念“阿(ā)弥陀佛”,这是恢复它本来面目,这是第一。
第二,念这个“阿(ou)弥陀佛”和念“阿(ā)弥陀佛”,确实非常不一样。念“阿(ā)弥陀佛”是口腔音,念“阿(ou)弥陀佛”是丹田音。必须是腹式呼吸才能够念成“阿(ou)弥陀佛”,阿(ā)弥陀佛”是口腔音。“阿(ou)弥陀佛”用丹田音能够调动全身的力量,能够身心俱融、身心共振、身心共念。“阿(ou)-弥-陀-佛-,阿(ou)-弥-陀-佛-”,它是全身心的力量来唱。“阿(ā)弥陀佛、阿(ā)弥陀佛”是口腔在用力,身上用不上劲,知道吧。所以我们提倡都摄六根、身心相融、身心共振,共同来念这个佛号,而不提倡那样念,知道吧。所以,身心共融、身心共振,所以要念丹田音。其实念这个音的不同的位置,调动生命的力量是不一样的,是无上甚深微妙禅定。念“阿(ou)-弥-陀-佛”,它这个整个身体,身体的调整能够调动全身,身心共融、身心共振,就像一个暗号一样。“阿(ā)弥陀佛”,只是嘴巴在唱、嘴巴在叫,调动不了任何的力量,所以说有这样一个区别。我们有一位徐州的菩萨告诉我,“我当时念佛的时候念得浑身酸痛,脚也痛、腰也痛,就没法念下去。后来我就改了一下,按照师父的‘阿(ou)弥陀佛’来念,‘阿(ā)弥陀佛’念得我浑身酸痛,我念‘阿(ou)-弥-陀-佛’,结果我踩着这样节奏一念以后呢,浑身的酸痛马上就没有了。”他说还是“阿(ou)弥陀佛”好。这是为什么念“阿(ou)弥陀佛”,不念“阿(ā)弥陀佛”。这是第二个意思。它有微妙的禅定的意思在里边,所以我们要念“阿(ou)弥陀佛”,不念“阿(ā)弥陀佛”。因为“阿(ou)弥陀佛”是共振念佛共融念佛,这个众人共振共融的力量相对比较强大,所以我们提倡共振共融念佛,而不提倡一个人独立念佛,这是共修的力量。
这是讲的为什么念“阿(ou)弥陀佛”,不念“阿(ā)弥陀佛”。好,接下来我们讲,怎样来念这个佛号,行这个步法呢?
念佛呢,有几个字,听着啊:第一、吐气要快;第二、吸气要饱;第三、踩节奏要准;第四、踏得要猛;第五、提起来要直、提起来要整;第六、步法要小。这是六个要点,大家记一下,跟我说:吐得快——吐气要快,吐得快。吸气饱、等得够——等候的时间等得够。踩得准——踩节奏要踩准。踏得猛——踏下去要猛,要有一个爆发力,踏得猛。提得整——提起来要整,整体提起来。你看刚才演德师,这人就像波浪一样,这样提起来。提得要直,提得要整。提得直和整体现在哪儿呢?膝盖不能打弯,膝盖要直而不僵。像是直的,但是自然有一点弯度,不是完全没有弯度,是自然的弯度。提起来要直,整体要提起来。提得直、提得整。踏下去要猛,这样(师父演示),踏下去要猛。踩节奏要踩得准,正好踩准,节奏严丝合缝的。
吐气要快,这和传统的念佛方法不一样。说到这儿呢,我给你讲这里有非常大的不同。平常你们是唱佛不是念佛,“阿(ā)弥陀佛……”,唱佛,是不是啊?都是唱,所有的佛号基本上都是唱出来的,都是憋着气唱这个佛号。“阿(ā)弥陀佛、阿(ā)弥陀佛”,都是憋着气唱的。“南无阿(ā)弥陀佛……”也是唱佛,憋着气。这个地方不憋气“阿(ou)-弥-陀-佛、阿(ou)-弥-陀-佛”,都是一个字一呼一吸,把这个字吐气吐得非常快。“阿(ou)-弥-陀-佛、阿(ou)-弥-陀-佛”节奏感非常强。不是“阿(ou)-弥-陀-佛”这是唱的(师父示范)。“阿(ou)-弥-陀-佛”节奏感非常强。节奏感强,配合上踏,踏般舟,“阿(ou)-弥-陀-佛”,踏下去喊出来。一个般舟最基本的动作要求:踏下去喊出来。“阿(ou)-弥-陀-佛、阿(ou)-弥-陀-佛”,踏下去喊出来,踏下去的力量是爆发力,“阿(ou)-弥”。为什么膝盖不能打弯儿呢?膝盖一打弯儿就变成了这样子(师父示范),“阿(ou)-弥-陀-佛”就变成这样子了,就是下半身动,上半身不动。我们人有一个惰性,一个习气,什么习气呢?就喜欢走路这样,就前后运动,没有上下的运动。前后运动,往前迈步,这样的话用不上力。人都想多快好省,前后运动。而我们这个般舟步法强调有上下的运动,“阿(ou)-弥-陀-佛、阿(ou)-弥-陀-佛”上下运动。这个上下的运动非常关键,能不能都摄六根,能不能身心共融,能不能身心共振,全在于这个上下运动。你踏下去喊出来一定是丹田气,自己感受一下,一定要肚皮在动的“阿(ou)-弥-陀-佛……”,一定要上下运动。那么重心——关键一条啊,最重要的诀窍:提得要直,整体提起来。因为踏的力量来自于身体的重力,身体的重力来自于身体的重心提起来放下去。自然而然“阿(ou)-弥”,不用“阿(ou)-弥-陀”(师父示范跺脚),这是用蛮力,是不是啊?我们有一位司机就喜欢用小腿“阿(ou)-弥-陀-佛……”他那脚忙活得不得了。他腿是弯的,知道吗?“阿(ou)-弥-陀-佛……”(师父示范快板)这身体提起来很好的很优美的,重力自然而然的接上,重心一提起来势能自然而然转换成动能,所以要把身体提起来。提得直,整体提起来,不要光提下半身,我们都这样,这个就是前后,没有上下运动,一定要提得直、提得整。“阿(ou)-弥-陀-佛”这是夸张的动作啊(师父示范)。你可以作意没那么重,你看,这样“阿(ou)-弥-陀-佛、阿(ou)-弥-陀-佛”,不在于重心提多高,而在于重心提起来,落下的时候快速落下,“阿(ou)-弥-陀-佛”是这个意思。这个一定要这样子,就是重心要提起来。提起来,整体上去,你的腰部、你的上半身整体很轻地提起来。提起的是整个身体,落下去也是整个身体,身心共融、身心共振,而不是提的小腿“阿(ou)-弥-陀-佛”(师父演示),知道吧。有的人喜欢这样,“阿(ou)-弥-陀-佛”用肩膀来带,有的用胯来带“阿-弥-陀-佛”,用胯部来带,这些都不对。整体提起来“阿(ou)-弥-陀-佛、阿(ou)-弥-陀-佛”。
这小孩子天生就会走般舟,不用教就会走。来,演然给大家表演一下,掌声鼓励!“阿(ou)-弥-陀-佛……”你看身体很协调,提得也不高。只要提起来,果断落下来。唱起来孩子,踏下去喊出来,“阿-弥-陀-佛……”好,谢谢小朋友,掌声。你身体提起来,你看你身体一提起来以后,然后就是身心共融、身心共振,踏下去喊出来一定是丹田气。这个唱法是丹田气唱法,不是用嘴巴,“阿(ou)-弥-陀-佛……”这是嘴巴喊的。“阿(ou)-弥-陀-佛”这是丹田气,那么丹田气和口腔音有什么不同呢?你试试看啊,你用鼻子哼,“嗯-嗯-嗯-嗯、嗯-嗯-嗯-嗯”鼻子哼出来的气一定是丹田气。只有这上面(鼻子)的气哼不出来,只有这里面(丹田)的气才能把它哼出来,“嗯-嗯-嗯-嗯”这是丹田气。丹田气怎么训练呢?其实很简单,只要你踏下去喊出来,就是训练丹田气,这是般舟运动的基本的特点。
那么你训练般舟步法的时候很简单,这个步法不在于抬多高,不是这样“阿(ou)-弥-陀-佛”,这抬得太高了,知道吧?你这样不用提那么高“阿(ou)-弥-陀-佛……”,这个小朋友做得非常标准,只要能提起来脚,能把重心提起来再落下就可以了,能把身体的势能转换成动能就可以了,不需要抬得很高,也不需要很作意。“阿-”这样,不需要那么的(作意),那样作意太重了。“阿(ou)-弥-陀-佛、阿(ou)-弥-陀-佛”甚至你只提后半脚,前半脚不提“阿(ou)-弥-陀-佛……”。这是讲的这个提起来,轻微提起来,甚至你只提后半脚,前半脚不提,你就在原地踏“阿(ou)-弥-陀-佛……”。那么踏步的时候身体一定要直,踏到什么标准呢?能震到后脑勺,振动力能传达到后脑勺去,就像打桩机一样,对准了以后“咣”一下打下去。你不要这样“阿(ou)-弥-陀-佛”,这一低头,膝盖一弯,一缓冲,就踩不上劲儿了,知道吧。膝盖是直的,只有膝盖不弯,腿是直的,这个振动力才强“阿(ou)-弥-陀-佛、阿(ou)-弥-陀-佛”。踏下去的时候喊出来,踏下去的时候能够带动喊出来的力量,喊起来的劲头能够带动踏下去的力量,相辅相成,踏喊相长,这样能够促进,越唱越有劲,越喊越有劲,越踏越有劲,“阿(ou)-弥-陀-佛……”。不用刻意地大力喊,只要你踩下去喊出来,那个声音就是丹田音,只要你踩下去喊出来,那个声音就有力量。
我们明天会给大家分享“方寸之地行般舟”。善金菩萨在家里因为住的是楼房,一踩都会影响别人,就在门旮旯后边,就这么一个小地方,就这样踩。“阿(ou)-弥-陀-佛-”就这样就可以了。其实这个非常方便,你在工作之余,等电梯的时候,或者吃完饭以后,在办公室旁边一站,在排队的时候,你要唱出来费劲,怕唱出来怕别人听到,你怎么办呢?你就用鼻子哼,“嗯-嗯-嗯-嗯……”。或者是你不用唱、不用喊,(师父示范只踏不唱)这样不唱,就踩这个步法,身心都可以调整,知道吧?这个也可以,也可以这样去做。还可以这样,如果你觉得这样不过瘾,你可以这样,两个脚同时抬起来“阿(ou)-弥-陀-佛……”。这个特别有劲,我给你讲,一震就把你的经络全部震开。你去这样唱这样跳去,想昏沉、想睡觉,跳两下你就不昏了。“阿(ou)-弥-陀-佛、阿(ou)-弥-陀-佛……”(师父示范双脚跳),你看唱一下就不一样了,是不是?
还有一个办法,你跳起来以后,有一个脚先落,一个脚后落“阿(ou)-弥-陀-佛……”,一跳下去以后,这后脑勺就振动了,带动全身就振动了。当然你昏沉的时候这样跳,不昏沉的时候不用这样跳得这么狠,你只要这样轻轻抬起来“阿(ou)-弥-陀-佛……”你可以半抬,可以全抬,可以虚抬,可以实抬,可以三分之一抬、三分之二抬、四分之三抬都可以,灵活掌握,知道吧,作意不用那么太重。实际上到后来呢,再到后来都可以这样,注意看啊“阿(ou)-弥-陀-佛……”几乎没有动,但是外动转成内动,知道吧?内在是踏下去,这个地只要离开一毫米、两毫米就可以“阿(ou)-弥-陀-佛……”就可以了,知道吧。你这样的话根本不用费什么力气,很自然的,知道吧。这个用功的方式非常的好。
那么这是讲的基本的步法,好,我就来解释这里边的内容,那么这个步法呢,这样踏下去喊出来。我们这里念佛和传统念佛有几个革命性的东西不一样的。第一个,传统念佛是唱,我们不是唱,我们是念“阿(ou)-弥-陀-佛”,就是念。我是白话念,它是唱,这是不同的。那么这两个有什么不同呢?念佛的时候心脏怎么跳啊?是不是这样跳的?(师父用握拳的动作表示心脏跳动节律,随着该节律念佛)“阿(ou)-弥-陀-佛、阿(ou)-弥-陀-佛”,它完全合乎你心脏跳动的脉搏节率,它是一个节奏念佛的方法,完全和你的身心的运动是一合相,“阿(ou)-弥-陀-佛、阿(ou)-弥-陀-佛”完全和心脏一合相。
那么我告诉你一个念佛方法,节奏。首先训练自己节奏念佛。怎么样训练自己节奏念佛呢?你这样,你来感受自己的心跳,抚着它好了,感觉它跳一下你喊一声“阿(ou)-弥-陀-佛……”这叫心跳念佛法。完全和你的节奏相合拍的,是给你量身定做的,而且有没有我啊?没有我,只有心跳。它跳多快,你跟多快,你要是心律不齐,你就跟着心率不齐念,完全跟着这个。你跟着念一段时间,心率不齐就变成心率正常了,我告诉你。你完全跟着心的节奏来念,跟随、随顺,就是没有我的念佛方法,这就是无我念佛的方法,节奏念佛的方法。你可以追随你的脉搏,你可以把你的脉搏号一下,它“嗒”跳一下你就念一下,“阿(ou)-弥-陀-佛……”念到什么程度呢?你念到很快你就可以和虚空法界相连相通啊,尽虚空遍法界都是你的声音,每一次呼吸、每一次脉搏跳动都是你的声音,都是阿弥陀佛,你全身上下八万四千毛孔、八亿四千万细胞全是阿弥陀佛,这就是节奏念佛。
最笨的办法是什么呢?拿秒表,“嗒、嗒、嗒、嗒……阿-弥-陀-佛……”哪位睡不着觉的就可以这样。我给你讲,就这样秒表往这儿一放,你就开始念。你要睡不着觉,正好念佛。“阿-弥-陀-”数不了二十声,你呼呼睡着了。共振,身心共融共振。没关系啊,睡不着觉怕啥,是不是啊?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当然,你更聪明一点儿就这样,你买一个节拍器,你号号自己的脉搏,感受自己的心跳,然后把节拍器的节拍的速率和自己心跳的速率整合起来是一样的,“啪-啪-啪、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你这样没有我,不用数数,尽未来际,你跟着它。因为你一不小心,你要不净念相继,你要不都摄六根,你跟不上。怎样叫跟上?你跟上它你就都摄六根了,“阿(ou)-弥-陀-佛”。你一打妄想,“阿(ou)-弥-陀-佛”,就乱了,敲也敲不赢了,念也念不顺了,是吧?不能打妄想,一打妄想就不知道到哪儿去了。“阿(ou)-弥-陀-佛”,这样你只有一个跟随节奏的心,没有别的心念佛了,这就能都摄六根。都摄六根念佛方法非常有效,这是告诉你们节奏念佛,都摄六根念佛的方法。所以这个念佛的特点是:念的是个节奏,“阿-弥-陀-佛……”。你念的时候“阿弥陀佛”,这就是你将来要用的和你现在念的是一致的,知道了吧?将来你死的时候,“哈-哈-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师父示范喘气念佛)死啦。你不能南-无-阿-弥-陀-佛-……(师父示范唱佛)这个唱佛不灵,唱到时候用不上,这个“阿弥陀佛……”(师父示范)找不到调,到时候呼吸都来不及,还顾得念阿弥陀佛找调子?找不着调,所以你所用和所练根本不是一个东西,所以第一个突破是念和唱的突破。我念和将来用的东西是一样的,这是一个突破。所以你要训练念佛,你要念,不要去唱。这是第一。
第二,你唱佛的时候总是憋气,我们念佛的时候总是即呼即吸“阿(ou)-弥-陀-佛-”四下子有四个眼,中间有间隔的,知道了吧。你(唱的时候)是“阿…弥…陀…佛…”你是连着唱的,中间没有眼,没有空啊,一口气一气呵成啊,没有眼,是不是啊?这个是“阿(ou)-弥-陀-佛-”中间有眼,一个有眼一个没眼的差距,就是一个有中断相一个是连续相。中断相者,我每一次呼吸都从容不迫,你看到了吧“阿(ou)-弥-陀-佛-”,当下循环,当下从容不迫,能够保持一个从容不迫的心。你要是这样“阿…弥…陀…佛……”,他的呼吸就挂碍,他就挂碍呼吸啊。呼吸就不匀,呼吸就不能当体呼吸。那么你挂碍呼吸,就是心有挂碍,就不能得定,就不能得功夫,知道吧。所以这个即呼即吸,保持从容不迫的心非常重要。不是憋气,憋着气的话,就会挂碍呼吸。因为憋着气,长期憋气和匆忙地吸气一定是一个伴生物。那么长期地憋气,它本身是一种做作,匆忙地吸气又太忙活。一个太大的作意,一个紧忙活着,这个心态都不能平衡,都不能得定,所以说不是修行的方法。只有“阿(ou)-弥-陀-佛-”,这样才是方便修行。因为每一次气吐出去又换进来,都等够了,都从从容容,都不惊慌,所以这样的话都非常地自如,所以“阿(ou)-弥-陀-佛-”这是非常好的。
再(一个)非常重要的,这里边特别强调一个慢拍和一个中拍。就说大家要用从容不迫的心来念这个佛号,不要着急往前赶。在家人最典型的一个毛病就是要多快好省,念佛也是“阿弥陀佛……”,他是这样的。我们带队的时候经常会这样“阿(ou)-弥-陀-佛……”越唱越快,因为他不肯等啊。“阿”完了就是“弥”,“弥”完了就是“陀”,“陀”完了就是“佛”。中间不肯歇,等候的时间不够,节奏感就没有。所以说吐气要快,吐得快才有爆发音“阿-”,你要是吐得慢,“阿——”就变成这样子了,是不是啊?“阿-”这是爆发音,有节奏感,就能破昏沉,知道吧?就有力量,就能身心共融共振。“阿-弥-陀-佛-”,所以要吐得快,吐得快自然吸气就饱,你把气吐光了,自然而然就能吸进来气,对不对。你只管吐气就会有吸气。“阿-”吐得快,就吸饱了。你不肯吐“阿——”,就赶紧吸,是不是?吐得快吸得自然就饱。你越吐得慢“阿——”,赶紧这样再吸啊,是不是?生怕——下面该怎么办呢?是不是?所以吐得快吸得才饱。吐得快吸得饱之后呢,等候时间要够,这样就掌握节奏了。有个平衡度,知道吧。“阿-弥-陀-佛”等得够才能踩得准节拍,才有势能,“叭”踩下去,对不对?那踩得才准,踏得才猛,是不是啊?
那么步法要小,你才能够踩下去,重心才方便移动,才能提得直、提得整,对不对。你步法如果不小,你步法就变成这样“阿弥陀佛”(师父示范步法大),这能行不?“阿弥陀佛”真的很难看,也使不上来劲,是不是。你看“阿-弥-陀-佛”这个脚,几乎三分之一脚、四分之一脚,这个脚动那么一点点,身体就很容易找重心、找平衡。如果这样,这不好找吧?就不好找了,对不对?超过一只脚半。我观察了一下,正常人行脚的步法是一脚半、两脚(的距离),“阿-弥-陀-佛”就是行脚的距离是一脚,一只脚半,一只脚长度的一倍半或者两倍。一般俗家人都这样“阿弥陀佛”他是这样走的,知道吧?一脚半或两脚的距离。一脚半或两脚的(距离)就不容易借上力,所以步法要小。你看“阿-弥-陀-佛”我们把步法提起来只是提供一个方便,把身体的力量调动起来,让身心共融,让身心共振,让身和心共融共振都来念佛,不是嗓子念佛。所以说借助是这个方便,并不是为了走路,并不是为了赶路,是不是啊。你抢那么快干啥?所以说只有步法小才能够把这个步法走好。
我们一般提倡只走三分之一脚,走一步三分之一或者四分之一,“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这样三分之一脚、四分之一脚,这样大部队能走起来,它有一定的距离。如果你搞五分之一,大家都要在那儿原地踏步,有急的人就在后面贴着,就这样“阿弥陀佛”,就趴到人背上去了。因为他着急啊,往前跑啊,可是又跑不到前面去,就变成“阿弥陀佛”,就糊到前面人的背上去了。所以步法太小了也不行,太大了用不上力,所以最好的步法是三分之一脚到四分之一脚,这样既不大也不小。但是如果两百人、三百人在一起走,那步法就要稍微大一点,就得变成二分之一脚。领队的这样领队以后,它有的人慢一点儿,有的人快一点儿,有不平衡。即使不平衡,最小的也大概有三分之一的脚,这样人就走得不拥挤。这个带众的时候要注意一下,不能步法太短,太短了不行。这是这个步法。说到这以后,这个般舟步法的做法上、事相上给大家介绍完毕了。
这样一个步法会带来一个什么样的效果呢?
第一、我们实现了念和唱的转变,就是我们要念佛不要唱佛。第二、我们实现了要从容不迫的心,即字诀的呼吸,就是呼吸的转变。不是憋气,是自然而然的即呼即吸,实现了用气方面根本的转变,这是用气方面的转变。第三、实现了步法上的根本转变。要小步,不要那么大的步。第四、我们实现了一个运动方式的转变。不是说前后左右跑,而是把身体整体提起来,上下运动结合前后运动,而且结合共振,结合身心相融,结合丹田气。这个里边非常奥妙啊,我们踏下去,踏得快、踏得猛,那么就会弹得快,弹起来。踏下去和弹起来,弹起来是来自于我们踏下去。(踏下去)跟法界、跟虚空有一个作用力,弹起来有一个反作用力,这个反作用力来自于法界,来自于虚空。这个虚空法界,所谓入法界流、汇法界海,汇法界心啊!法界之心就是节奏之心啊。入法界流就是这样子,这样和整个法界,通过这种方式,通过节奏共融共振的方式,通过节奏来和法界取得共振共融,这就是人和法界的相融合、相一体、一合相,然后人就能借助于法界的力量。这个就是非常关键、最基本的的一点,入法界流、汇法界海、融法界之心。那么在节奏当中得到共融共振,这就能借助于法界的力量,而不是自己的力量了。
那么普通人念佛,他念佛的声音来自于嗓子,“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这来自于嗓子,所以嗓子气管这样发出的自然的声音,它是一频道。我们现在般舟念佛不是一频道,它是多少频道呢?它是N多频道。它是踏下去、喊出来,那么把这个“入法界流、汇法界海”这个法界之流流上来,气通过足三阴、足三阳,足三阴、足三阳提起来。经足三阴、足三阳汇入到丹田区域,转成丹田气之后,向上经过五脏六腑,经过五脏六腑之后提升,通过喊出来这种方式,把声音喊出来。喊出来主要是气喊出来,气冲上来以后带动声音器官自然而然发出一种声音出来,这是丹田气带动着器官发出的声音。那么丹田气的量,丹田气的角度,丹田气的力度、厚度不同,发出的声音也不一样,所以这是我们念佛这个法门的另外一个特点。
一般念佛它的作意在于哪啊?在于音声上。因为你们要念得清楚、听得明白。念得清楚、听得明白这必然是什么?都摄的是你念出来的这个意根和听出来的耳根,是两根,不是六根。“阿-弥-”要念出来、听进去。念得清楚、听得明白,你作意在音声上,要把它念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要大家听得清楚、明明白白。
那么我们现在强调的是什么?是丹田气冲出来的过程当中自然而然发出的声音,作意在气上不在音声上。所以这个念佛的方法念出来的音声是千变万化的,以一音演万音“阿(ou)-弥-陀-佛-……”。它这个气每一次的位置不一样,所以声音听起来有细微的差异。这个就是说它的声音有点含糊的,不是那么清晰的,因为作意不在声音上,并不追求声音的清晰、声音的明白,而是追求踏下去喊出来。制心一处的重点在于踏下去喊出来,不在于唱得清楚、念得明白、听得清晰,知道了吧?所以这个声音,你要学会了节奏念佛以后,你不管别人唱什么,你不用分辨别人唱什么,不用分辨别人念什么,你只管念、只管唱,是这样子。这就说念佛,你念出去,是这个意思,这叫念佛。你只有掌握这一条之后,你才能够得到真实利益,你就不会为别人念什么和听不清楚别人的佛号、你听不清楚自己的佛号而烦恼。很多人的烦恼就在这里呀,说你念的啥我听不到,尤其念快板更听不到。
刚才讲般舟步法,踏下去喊出来,最核心的一条要踏下去。踏下去是上下运动的一种力量,而正常人行走是前后运动的力量,般舟运动的奥秘就在于踏下去喊出来。踏下去,踏破六道鸿门,踏碎千重地狱黑暗。喊出来,上彻天堂,上通虚空法界,和法界相通,和法界相融。踏下去,喊出来。通过踏下去,借助于法界的力量,让法界的力量周流全身。喊出来,促进流动。这样一种我们叫般舟功德力,般舟作用力。这种作用力能够调动你的全身,都摄你的六根,都摄六根,净念相继。这种力量都摄六根,净念相继,是般舟步法的一个基本力量。
我刚才讲了几个不同,第一个念和唱的不同,第二个我们讲的是呼吸方式。传统的呼吸方式是憋气,我们这呼吸方式即呼即吸、从容不迫。传统方式心态它是肤浅的心,往前赶的一个心,赶集的一个心。想多快好省嘛,匆匆忙忙的一个心,我们这个念佛强调慢拍、强调中拍,是一个从容不迫的心。从步法上来讲,由大步向小步、微步的转变。我们有一个菩萨得到了普贤菩萨和贤护菩萨的开示,号称是“凌波微步”。因为这个步法像凌着波浪一样,凌波微步。般舟行法的核心在于般舟的步法,般舟步法的核心在于踏下去喊出来。踏下去能够调度全部身心的力量,调度法界的力量,是这样。踏下去喊出来让整个力量达到融会贯通,踏下去喊出来这个步法非常的奥妙,很多人学会了。这样一种运动方式——踏下去喊出来,和传统的运动方式完全不一样。传统的方式,我刚才讲了种种种种。我们般舟的运动方式踏下去喊出来,上下运动,和法界的力量完全融通贯通起来,这样一种运动方式。
这套步法确实具有非常好的价值。将来要想般舟让更多人得到功德利益,我们曾经发过一个愿:所有行持般舟步法的人,将来都能得到般舟的功德利益。般舟圣众对你信不信般舟,只要你行持般舟的话,他都愿意加持你,他没有分别心。你孩子来找你,不管说话礼貌还是不礼貌,做父亲的怎么样?都有一颗成就的心,对不对?那么般舟圣众对于行持般舟步法的人也有一颗成就的心。所以我们发愿:愿把所有的功德力,回向所有行持般舟步法的行持者,愿他们都能得到般舟三昧的真实的功德利益,能够得到大功德聚、大法喜聚、大福德聚、大解脱聚。我们发过这样的愿。那么现实也证明很多不信佛的人行持般舟三昧也有非常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