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1261443节点共振训练

2015-01-26 00:43:00.0

我就在思惟这个问题,为什么这么多人,这么长时间,步法就做不到位呢?一个老农民,第一个见十方诸佛,每念佛都能把十方诸佛念到跟前,和菩萨对话,跟佛菩萨对话。他说每一步都是真心的,每一声音都是真诚的,每一念都是用心的,所以做到这个程度。郭文斌,牛皮癣,那么严重的牛皮癣他走好了。他总结六个字:用心、真诚、到位。唉!别小瞧人家农民啊!人家说完了也忘了。第二次我问他,我说郭文斌你上次讲哪六个字?师父对不起我忘了,我讲了吗?那时候在燃灯寺分享的时候一高兴,哎呀,这刚拍完电视剧,跟大家一讲感觉不错,讲了六个字:用心、真诚、到位,下次再问他不记得了。虽然如此,不代表他讲的话不是真理。你们扪心自问,自己用的是什么心?够不够真诚?到没到位?都是打折扣的心,都是打折扣的缘故。说白了,这步法之所以不到位,实在是因为用心不到位,真诚不到位,做得不到位,要求不到位。
  你们自己讲一讲,自己对步法是什么要求?那最起码来讲,节点共振要找着。节点共振这么难找吗?你们打嚏喷的时候,咳嗽的时候,打哈欠的时候都在共振上,全身上下都在动,天生就会啊!会不会哭啊?哭起来共振不共振呀?跟呼吸配合的好不好啊?“嗯-嗯-嗯-(示范)”,没有这样,“嗯嗯嗯嗯”,有这样哭的吗?每口气哭完了,接着下一口,是不是?那走路为什么就没走完,就要走下一步呢?我说风过铃响,怎么风没过铃就响了,你急啥?“阿弥陀佛”,这样唱啊,风没过铃就响了,铃自己响了,你不累才怪,累死了。你不管铃响不响,风过了铃自然会响。踏下去,把这个呼吸吼出来,“阿”,响不响啊?“弥-陀-佛-”,你管他念什么声音?吐气就完了吗?破了音声相多好。那这个共振就找不见?这里有很多误区啊!
  节点共振,这节点共振,哎呀,还要咋讲!来,大家站起来,请站起来。你两个脚颠起来,两个脚颠起来,不要颠太高,你自己体会一下不同的高度,不同的力度,不同的角度,不同的程度是什么感觉?你找到那个全身贯通上下贯通,打通内外的那个感觉了没有?那试试看“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你们自己踏,“阿-弥-陀-佛……”,太急了,太急了,都着急了。“阿-弥-陀-佛……”。
  好!第一步要体会不慌不忙的感觉。第一步你看,一定是气吸起来,吸饱了,那个气吸饱了,收腹吸气,提气,提身,端腰,腰要端正,不要弯,舒胸拔背,头悬,然后提起来,带起来,脚带起来一点点,不要带得很高,带得很高就不平衡了,带起来一点点,落下去。“阿”,体会这个气冲出来的感觉,不是唱出来,把气冲出来的感觉。其中呢,要平衡,不要太高,高了不行,提起来。“阿,阿,阿,阿”这是基本动作,基本动作你找不到点儿,点上共振不了,达不到妙处。“阿”,然后你要等够,喘喘气,再开始下一步。不要这样“阿”,就紧接着“阿”,这样“弥”还没开始,在上面撂个脚在那等着,“弥-弥”,这当然就费劲,是不是?一定要先踏下去等着。“阿”,回过神等一等,然后再来,再抬起来,又储蓄又够了,“弥”。你现在一定要找到这个感觉,就是说自己不慌不忙地踏和喊的感觉。你们现在就是没有配合到点上去。
  先第一步你要找到吼出来的感觉,不是在那嗓子在喊,是风过铃才响的,不是风没过铃就响,更不是没有风,铃乱响。把脚抬起来,抬起来不要抬得太高,抬得太高身体不平衡,就控制不住,控制不住就掌握不住节奏。然后呢你身体没有提起来,就没有势能。是因为气提起来了,你看,气提起来多声音就大,气提起来少声音就小。你看,你这轻轻提起来一下,就“阿”,就是这么点声音。提得高一点,然后你这两个手啊,就像往起张一下,肺活量大一点吗?你看着,“阿”,气就大了。你这声音一定不要提得太高,太慌张,你这样,“阿”,这个就有点慌慌张张的,这不行,一定不要太高,太高了你就不平衡了。你提起来,气提起来身体就可以了。“阿”,他现在气落下去以后,你看,提气,往下一放,“阿”。吼出来的声音,用这个气唱才通透,你这个从上到下、从里到外,每一个细胞都会唱歌,都会念佛号,就这么来的?“阿”,这口气能把那个激情飞扬,整个身体都能飞出佛号出来,“阿”,就像那个气一样,那个气打在里边,那个气往外喷的时候也是一样,那个感觉,激情飞扬。“阿”!那是全身都往外蹦,不是在那嗓子那,“阿——”。
  “阿,阿,阿”自己准备好,把脚抬起来,够了就往下踏,自己喊,喊出声音来。(众:“阿,阿,阿……”)问一句啊,你嗓子打折扣了没有?气在那打折扣了没有?都在打折扣。喊,没人笑话你。(众:“阿,阿,阿……”)“阿-弥-陀-佛……”好!体会一下这个气呀,你们那叫啥来着?缝纫机,有一个捏的那个东西,一捏气冲出气的那感觉。(众:气囊)就是那个气囊。缝纫机里边除灰的时候,捏一下呲-呲-呲-呲-呲-。那个气要是这种感觉“呲--呲--”,这感觉。“阿”,这个气首先要提起来,要吸出去,其次挤出一点点来,但不要挤光,挤光了就这样,“阿”没气了不行的。“阿”,肩膀不要动。“阿-弥-陀-佛……”,你要体会那个气打到你的神经末梢上,神经末梢每一个毛孔,每一个汗毛都在念佛的感觉。
  “阿-弥-陀-佛-”,首先是大声踏用力喊。一定要大声,解放你的声音,不要不好意思。声音要解放,声音不解放,配不上套的;声音解放了,这个气带起来了才可以。“阿-弥-陀-佛……”。气呢,是向下沉的感觉,不是往外,气往下沉,沉的时候冒出来的气,就像那个二踢脚一样,“叮-当-”。先往地下叮一下,再当!“叮-当-”。这气往下沉,“阿”,沉到底,气冲出来,就变成超能了。你那气儿没冲到底,“阿——(示范)”,没有力气。往下沉,沉到底儿,再喊出来。“阿-弥-陀-佛……”。
  第一个要点,脚要爆发力;第二个要点,气……实际上首先应该是气要下沉,吸气的时候肚子是瘪的,下沉的时候肚子是鼓的,和那气球还不一样,下沉的时候,这气儿打到底,打到底以后再反弹上来,“阿”,这个气就通透了。然后,这是气顺了是这样,你用这个心来唱,“阿,阿,阿,阿”这个气唱得就有力气了。“阿,阿,阿,阿”。你看啊,先开始你学会最大的力气,“阿,阿……”。最大的力气,最大的力气让你找极限,不是让你天天这样犯神经,天天这样喊人家说神经病呢!这告诉你,你的极限是这样。接下来你要逐渐地减少力气。但是,气沉下去,脚踏下去,声音吼出来,风过铃响,铃不要着急乱响。心跟着脚,不要心超越了脚。然后不要关心发出什么声音,你想它什么声音,它就是什么声音,想什么声音就完成什么声音。你不用想发成什么声音,也不用去关心它发出了什么声音,也不用关心它将要发出什么声音,也不用关心人家会认为是什么声音。没关系,你认为是“阿弥陀佛”就可以了,明白不明白?你认为就对了。不要别人以为,不要给别人听,也不用给阿弥陀佛听,阿弥陀佛清楚明白着呢,不用你提醒。
  然后你现在开始,减低这个气量。但是要得其意忘其形,要懂得这个气下沉,脚下踏,快踏,爆发声“阿”!然后气冲出来,然后自然喊出一个声音出来,然后体会这种感觉。“阿,阿,阿,阿”。你们注意啊,我现在给你们表演就是说不同的提起来的高度,不同的气量,声音大小的不同,但是意是一样的。你看,“阿,阿,阿,阿”。你看最后脚都不动,气打下去,然后弹出一个声音出来,“阿,阿”。最高的目标是这样啊,你脚不用动,你把气沉下去,沉到脚底,脚底都是热的,全身是通透的。“阿-弥-陀-佛-……”。你看脚是可以不动,可以体会到气下沉,沉到底下,“阿,阿”,尝尝这感觉。通过这样唱,唱两嗓子,你把那汗都唱出来唱对了。如果你连个影子都没有,唱得不对。你看我唱了两嗓子,就感觉冒汗了,感觉冒汗的感觉。“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一定要沉到位,这么猴急猴急的能沉到地方?沉不到,太着急了。“阿-弥-陀-佛-……”。最后我告诉你,不管你是脚尖儿,还是脚趾,还是脚跟,还是脚侧面,随便一个地方提起来一丁点儿,都能把这个气压出来。你们在村子里压过那个,我们叫抿却(音),那个红薯面,咱们叫饸饹啥,放在一个圆筒,底下一个小眼眼儿,然后饸饹一压,底下“呲”,挤出来那个感觉,就压的那感觉。打气筒打过吗?一打“呲”,“阿”,这种感觉。“阿”,往下沉,“阿”,然后呢?最后是你脚不动的时候,然后体会到气下沉。“阿-弥-陀-佛-……”。精神内敛,体会这个气啊,内在的那个流动,是气脉的流动,不是呼吸之气,呼吸之气打不到脚底的。是气脉,经络,气脉。“阿”,打到脚底了,到脚底了,这个是气到了是这样子。但是最后要做到什么标准呢?不作意、不费力、自然而然沉到底。“阿-弥--陀-佛……”。
  好,告诉你们气要下沉,气要下沉,叫什么?气沉丹田,所谓的讲,古时候讲的意沉丹田。我们讲气要下沉,就像人家打气筒一样,这打气筒要绷直打,不要弯,弯了就消了那劲儿。你看拔高啊,会拔高,像拉双杠一样,“唔’起来,身体这样拉起来,你看,气带起来,不要耸肩,这不对呀,不要耸肩,气带起来,自然你看,气带起来。“阿-弥-陀-佛-”。开始的时候啊,一定要肚子小腹要收回去,然后,吼的时候呢,往下踏的时候气是往下走的,五脏是往下跺的,气是往下走的,然后呢,随着这个脚踏下去的那一瞬间,声音跟出来——风过铃响,“阿-弥-陀-佛-”。这个手一定不要多余,你看“阿-弥-”,这个手不能多余,手多余分神,神进不去了,知道吧!任何东西都不能多余,一多余就分神了。就是这样全神贯注地提起来放下,无非就是提起来气,提起来再放下,提起来放下,放下的同时,脚跟嘴要爆发力,爆发力呢,也只有三分之一、四分之一,但是它的性质是爆发力,不是平均的力,知道吧?有人就是说了,师父你不是说,大力踏用力喊吗?怎么又说用三分之一、四分之一的力量,教你一开始练习的时候大力踏,用力喊,昏沉的时候大力踏,用力喊,平时的时候用三分之一、四分之一的力量就够了。那么叫你大力踏,为什么叫你大力踏?为什么强调大力踏?你不大力踏,你找不到味道,因为你没有做到过位,做到位了才能明了,气脉运行的线路,要做到位了才可以,没做到位永远是软的、趴的。要做到位,做到位然后你就得意忘形。那么行到位,意到位,才是真的到位。意到位,行到位,行意是一合相,“阿”,这就到位了。但是呢,平时不用这样到位,只要得意忘形就行了,“阿-弥-陀-佛-”,就可以了。不用这样,“阿-弥-陀-佛-”,不用这样唱,这样太累了,知道吧?这样偶尔唱两嗓子,唱几嗓子可以,一天到晚这样唱,没神经也要唱出神经来了。
  这个步法只是为我们念佛、全身心念佛服务的,不是要完成步法,是这个意思,它是个手段。“阿-弥-陀-佛-……”。你看啊,你要体会一个,这看样子是轻飘飘地砸下去,其实是实实在在地夯下去,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感觉,你看我的脚只是轻轻地往下踏了一下,但整个气脉都在。“阿”,整个气脉都牵一发而动全身。你看我的脚将起将不起,若即若离,好像我起了其实还没起,将起没起,或者起了一点点,“阿”,就把这气就给弄出来了,“阿-弥-陀-佛-”。你要体会啊,最奥妙的地方在哪里?你等于是啊,你用意观照自己的气提起来,身体提起来。但是,不是提起来最大,是提起来最小,虽然是最小但确实是提起来了。因为明明就不均衡的,这一刻可能提起来是偏脚后跟儿,这一刻你可能偏的是脚尖儿,这一次你可能偏的脚一侧。总而言之,从绝对意义上来讲,你的两个脚肯定不能提得平之又平,肯定是不平的,对不对?但是,我就从绝对意义上来讲,一定是不平衡的。那么你可以,这说不出来,但可以观想得到,这个时候你提起来的时候是个不平衡态,绝对的不平衡态,落下去的时候,你只要找到那个平衡的点踩下去,夯下去,“阿”,牵一发而动全身,不是过分的“阿-弥-”,不是这样的,这是外形的动作,知道吧?这个踏下去以后你看,你身体提起来,气提起来,“阿”,有个夯下去,用这个气夯下去的感觉。这个气夯下去的感觉,这只能意会啊,自己感觉,“阿-弥--陀-佛……”。最后是什么?减少任何形体的动作,减少任何毛边边毛刺的成分,得意忘形,直取其意,“阿-弥--陀-佛……”。你看我回头给正常人一样,其实声音,气脉的运行,全部符合刚才讲的规矩,全部在里边运行,全部得其意忘其形,甚至不用形体的动作,甚至只用形体的四分之一、五分之一的动作,来实现全身心一合相,共振来念佛,这叫节点共振。
  那么,你们现在学会,一定要注意啊风过铃响。我说,你念。他说,师父,我嗓子都念哑了。你是穷嚷,瞎嚷,瞎唱。我说风过铃响,风没有过你铃就响了,铃就累了,就是这样。这个细节,节点共振是最最重要的。节点共振,你做不到,节点共振做到以后,站在那如如不动,稳如磐石,他内在的气脉给地上像打地基一样,“噹-噹-阿-弥-陀-佛-……”。
  很好,再教给大家一个方法:臭美唱。你自己在那儿臭美,两个手在那比着,“阿-弥-陀-佛-”,不用管难听不难听,或者脚在那儿“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哎,臭美,你自己臭美,不要怕臭美,只有得意忘形臭美的时候,才能唱出感觉,然后臭美完了以后,你把那个杂碎去掉一点,最后剩下最简单的,得意忘形,守其意忘其形,你看臭美的不是,停不住了,挺好。一定要把这个节点共振练好,你看这怎么样?有点热。那么这个节点共振,唱得浑身都热乎乎的。然后,那个你这个时候你才做到了不作意,你把这个得意忘形,把这个意抓住了,才能不作意,不费劲儿,不作意,不费劲儿,自然而然,才能达到这个标准。
  大家要不就是作意过重,要不就是打折扣没有作意,对付,这两个极端。那么,你把这个作意,只有得意忘形,才能把作意给去掉。作意,最后得了意以后,那个意念的意,也要给它轻置化,不要重,就是把它能放到最轻、最低、最轻、最自然、最悠闲自在的程度,不作意。然后不着急,不作意,然后不费力,学到后来你跟正常人一样,但是内涵完全不一样,你这个气是往下沉的,这是第一。最奥妙的是你这个气脉是往下沉的,更加奥妙的是你这个气脉打到底又能弹回来,最最奥妙的是你的脚能够向下这么一踏,向上这么微微一抬,一踏,就是个开关,就是个发动机,就把丹田气给你源源不断地输送啊,“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就是说,你越自然,越不着痕迹,越省力气,说明你啊掌握的内涵越高。你踏得越高,越笨拙,说明你还没得其意,不要抬得太高。“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你看我只是微微提起,只要把气微微提起再放下来足矣。脚呢是起个引导作用,第一个动作是微微……就是说收腹提气,但是不要死收,死收会累,知道吧?你不要以为收腹可以收出多少气出来,只是一个引导的作用,只是收腹提气就可以了,收腹提气就可以了,不是说要把腹收到哪儿,把气提到哪儿,那就是僵了。收腹提气,气提起来以后落下,收腹提气的同时,能把这个脚轻轻往起带一带,也可能带起来,也可能没带起来,也可能带得若即若离,也可能带得好高,也可能带的一点点,没有关系,看你自己,你不小心二百五一下——高了,高了就高了踏,对不对?你不小心没提起来,没提起来照样可以气沉下去。提一下就可以,提起来,“阿”,就可以沉下去。以前都没讲,应该这样,应该那样,今天告诉你,去掉一些杂碎,去掉一些多余的动作,你才能长久,才能长久。
  你比如收腹提气,也是其实收三分之一、四分之一、五分之一就可以了。提气也一样,三分之一到五分之一,就可以了。气要往下沉,要往下打,这个气脉要打下去,打到底,“阿”,这个要打到位,知道吧?打得急,还要打到位,看到吗。出拳重,还要到位,“阿”,不是“阿——”,这一直到不了底,不是这种平均的方式,是这种急迫的“阿”,但不是“阿—”,这个太没有力气,要“阿”,这是沉甸甸的,“叭”,就掉地上去了,“阿-弥-陀-佛-”。一定注意啊,手摆的动作只是一个辅助的作用,手不要拼命高举,也不要拼命这样——你往后像张翅膀小鸟一样的,不用,只要手轻轻摆一摆,带一点点就可以了,手的动作不能多余。脚板的动作更不能多余,就像一个闸一样,你们去合那个闸的时候,电闸的时候,那个合后边的时候前边儿动不动啊?前边地方不用动,是不是啊?就这样“呲”,摁下去就行了,是不是?就合这块儿就行了,前边儿不用动,左边右边都不用动,就合这“砰”,就行了,知道吧?就像摁摁钉一样,“噔”摁进去就行了,别的地方不要动。有的人在那“阿”(示范:脚用力,跺脚),脚在那……大力踏,“阿”,看不到我的脚。这个脚板不要在那瞎踩,小腿不要乱用力,这都是作意,就是多余的地方。然后你一定把腹部收着点,行法的时候一定要收着点腹部,不要挺着个肚子,挺着肚子就打折扣,挺着肚子就会引起昏沉。提起来,气一提,人就像想飞,人就有活力。你不信,你瞌睡的时候,你提肚子提三下你接着睡,站起来把小腹提起来,提三次就不瞌睡了,能减少瞌睡。啊,气提起来。
  这个节点的共振,它的要害的地方,就是要去掉杂碎,去掉多余的东西。得意忘形,这个一定要喊到位,喊到位之后,身体上下是通的,里外是透的,上下是通的,里外是透的,气脉都可以打到八万四千个毛孔,寒毛上都能打上去,那种感觉。你这个时候,浑身是清醒的,这是最好的破昏沉的方法。你这里边儿连昏沉的影子都找不见,把昏沉的垃圾全部清理出去,如果你一晚上这样踏,你一晚上都不会困的。我们这儿就有几个人整天晚上踏,没有看停过一步,没有看停过一声,就是个证明。
  那个,就是说大家一定要体会这个声音和脚共振的感受,一定要能共振起来。共振不起来,常见的是什么呢?挺肚子的人膝盖就弯,膝盖弯上半身提不起来。今天把这个节点共振再讲一下,如果把这点能做出来,再把声音要解放出来,声音从音色当中解放出来,从音律当中解放出来,从这个挂碍心,从挂碍当中解放出来,不要担心别人,不要怕别人笑话,声音要解放,能喊得出,声音要喊得出。你说般舟行人,一到跟前儿,踏两步喊出来都要出毛病,那你说到家不到家?不到家,是不是啊?到哪,拉出来溜溜,“阿-弥-陀-佛-”是不是啊?溜的你让他们看着都眼红,哎呀,怎么溜得这么好?是不是啊?别到时候一上来,你说我不好意思,我见你紧张,那紧张啥是不是啊?你这踏了多少天,多少日,多少夜了还紧张。要把这个踏得熟之又熟,这个熟练了以后,这个般舟太殊胜了!哎,你们在这儿念吧,念多久也不累。哎呀,念得浑身热乎乎的。哎呀,你就感觉到啊,这人就像是一个宝器,你可以随便操纵它,这么一下“阿-弥-陀-佛-……”!哎,声音,移不同的位置都可以,听你指挥都可以发出不同的声音出来,知道吧?哎,就像那个音乐家,懂音乐的人,随便弄几个碗儿,都可以敲回音来,噔咯噔咯噔咯噔,敲出来了,要达到这种感觉,你要知道身体的每一部位都是乐器,把他敲起来好不好?不要懒啊,阿弥陀佛!(众:阿弥陀佛)
  都坐下啊!刚才我们讲了,再次讲了节点共振,增加了一个气下沉,增加了一个减少杂碎、减少作意,然后怎么样做到不作意、不费力、自然而然、悠闲自在。这是讲的这个最重要的一条,你的心要对自己有一个非常严格的要求,不要给自己任何折扣的余地。如果给自己折扣的余地,那么你这个功德力就不能凝聚,不能堆积,不能有效地整合,那就不能起无上的妙用。只有功德力堆积得好,一步接一步,一声接一声,这个时候才能大功德聚,才能形成金刚功德,就能起无上的妙用。昨天晚上、前天晚上、早晨的时候,都能念到……,我就感到这个身体太好了,就像一个乐器一样,哎呀,怎么弹都可以,怎么敲都可以,这么一拧“阿”,那么一拧“弥”,“阿-弥-陀-佛-”,都很自在,就觉得是,哎呀,这个声音怎么唱怎么美,自己都欣赏得不得了,很臭美,自己要表扬表扬自己,哎呀,这个声音这么好听,就是感觉那种操控自如、悠然自在、流连忘返,沉迷之中不能自拔,都不想停,不想吃饭。
  自己耐心地去体会吧,去体会体会,那么主要是要提出大家对自己要有严格要求的心,要有不折不扣的心。好,步法的问题就讲这么多,阿弥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