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6100836音声法则
2014-06-09 19:36:00.0
好,今天讲的主题是音声法则。就是关于怎么念佛的一些基本法则,关于音声如何念佛的一些基本法则。
音声法则,音声法则的第一法则,我们叫定心法则。就是说你唱的这声佛号,是一个安定的心、平静的心、安住的心、决定的心、有信的心,这样一个心来念的佛,叫定心法则。很多人呢,他念佛的音声啊,他心没有定,所以声音就没有定,所以声音就忽高忽低,它就没有止。真正的声音,它是定的心。、“阿—弥—陀—佛—”他的心像水面一样,平静的水面,非常安定,是一个定的心,念出的这声佛号,这个定心法则。没有定心啊,我们很多的问题都是我们没有定心。
你比如说,我在路上开车,就告诉别人,“一直往前走”,说完了,刚说完,刚过一个路口他就问“左拐还是右拐?”你看,我说一直往前走,又过一会他又问,左拐还是右拐,就是没有定心,没有脑子。其实来讲,你稍微定一下心,前面刚说的话。没有定心就没有信心,没有信心就迟疑的心,很多是没有定心。那么你们想想看,碰到困难了,你碰到问题了,你定一下心,这个困难到底有多大,知道吧?能死人不?死不了人,自己就解决了。都是缺乏定心。
你比如说,我打电话告诉他订票,我订今天下午几点几分哪到哪,明天上午几点几分哪到哪,刚说完,他马上打电话过来,“是今天还是明天?”其实你稍微定下心,前面就言犹在耳了,是不是呀?这是没有定心。你比如说,我说你给我注册个号码。好了,手机号见了一个空就填上,“嗒嗒……”1、0多少多少打上了。他问我密码多少,我就告诉他,我以为他问要填注册的密码,我就什么什么什么,他嗒嗒嗒输上去了。我一看,他是登录里边填上,这些都是缺乏定心,知道吧?要你注册号码,不是登录,这就是缺乏定心。心不定呀,做事情就容易出差错。
念佛就是要通过这个佛号的音声,来让我们的心定下来,定心法则非常重要。你用定心法则,可以处理你们的很多的……也可以说处理一切烦恼的问题。你比如说,很多人因为情绪问题而烦恼。那你用定心看一看,这情绪问题,你把它放一放,能死人不?你不要不愿意接受一些事,你时刻准备接受一些事,就没问题了呀。定心法则是第一个法则。念这个佛号要定心,这是我针对大家讲的,心不定。
其实我昨天又想到一个法则非常重要,叫慈心法则。慈悲的慈,慈悲心,慈心法则很重要。你是一颗慈悲的心,供养的心,施舍的心来念这声佛号,大众就爱听。大众爱听,所有有形无形的众生爱听就给你一个回向力,非常重要。
昨天有一位大德,在我边上,然后我们有一位居士,他家里有车,然后他就问了一句,他是这样问的,你们看那,“你家车是手动的还是自动的?”这一副,“你家车是手动的还是自动的?”你们听出什么口气了?就是瞧不起人。你知道吧?那个人马上就跟他急呀。“我家车是三菱的越野车,你说是自动的还是手动的?”,两个人斗争心就来了,知道吧?因为傻子也知道你那个语气是瞧得起人还是瞧不起人,是不是?哎,这个人,我特别感慨呀,因为平常跟我在一起办事的时候,很会说话很会办事,结果对我这样,对别人就是那样,知道吧?
为什么有些人就老是斗争心,因为他心不对,知道吧?心不对。你们还记得我们有位大德,经常喜欢拿话筒来唱一唱,是不是呀?大家为什么生烦恼呢?心不对,知道吧?因为如果你来念佛的时候心是一颗显摆的心,自我表现的心,臭美的心,大家欢不欢喜呀?大家肯定不欢喜,是不是呀?就算佛号唱得再好,大家也不欢喜。所以要有一颗慈悲的心,慈心法则。这颗慈心,柔软心具足,宽容心具足,深广的心具足,这个慈心很重要。其实修来修去,修的是什么?修的是一颗慈悲心。大雄大力,大慈大悲心。你能把这颗大慈大悲心修出来,你和世界的关系,你和他人的关系,你和环境的关系,就完全和谐了,没有任何不和谐的地方,所以慈悲心非常重要,慈心法则。
这是内在的一个定心,一个慈悲心,还有一个信心。你要知道这声佛号,具足一切,圆满成就一切功德,这个信心非常重要,这些我们今天就不讲多了,我们讲一些具体的东西。
那么好,大家注意呀,那么定心体现为一个从容不迫的心,体现为一个跟随节奏的心,那么这个以前强调多次了,今天就不讲了。那么具体还表现为一个不抢节奏的心,不能抢节奏,再有呢,有一个完全的无我的跟随节奏的心。至少来讲,一定要做到,声音和脚同频共振,声音和领唱的佛号的节奏共振。这个声音和脚共振,它是一个试金石,声音和脚能共振上,就是声音和全身内外上下全部共振上了。“阿—弥—陀—佛—”这个共振。
那么这个共振的法则呢,大家注意,声音跟着这个脚,不是领先这个脚,这个跟随法则非常重要。你们很多人唱的声音,声音为什么没有厚度,没有力量感呢?来自于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你这个声音是用嘴巴来唱。你已经习惯了用嗓子在唱,不是用丹田来吼,就这样吼,“阿—弥—陀—佛—”声音是吼出来的。但是吼不等于嚎,嚎是什么?“阿——”,这是嚎呀,太大劲叫嚎。吼是有节度的、有内涵的、收敛的,“阿—”,看到了吧?大声喊悄悄话,也是其中一个表达的方式。吼,“阿—弥—陀—佛—”,声音它是“佛—、佛—”,肚皮要吸进来,“阿—”,吸进来弹出去,但是你把注意力放在肚皮上就不对了。提起来,你看到了吧?脚提起来,腹部收起来,放下去,放下去的时候,腹部放松,脚放松,全身放松,“阿—”。但如果声音在前边就“阿—”,声音在前面就不对了,它就不协调了,所以声音是跟随的,跟随着走,“阿—弥—陀—佛—”,这是个跟随法则。跟着这个脚下去的时候,脚下去,肚皮弹出来,这是方便说,但是你不要老作意在这,“阿—”,变成弹肚皮了,不能这样。这个放松一下就可以了,“阿—”放松一下就行,不用刻意鼓出来,这就不对了。这是这个用丹田音吼出来。
刚才讲共振。脚下去,声音不能超前,声音超前了,就是身首分离了,“阿——”,你看了吧,上边喊是不是重心在上边呀,脚在后边,两个是不是一家子呀?就不是一家子了。知道了吧?一定要是一家人。“阿—”,踏下去,喊出来。这个就像,你们要感觉像一个打气筒,自行车打气筒,“噗”,“噗”,“噗”,是不是呀?是这个气挤出来的,“阿—”是这样啊。不是“阿~”,这个就没有力量,明白了没有,就没有力量感。就是脚要发力,不是嗓子发力,“阿~弥~陀~佛~”,这就用不上劲,知道了吧?他头重脚轻,重心在上边,然后又不共振,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不共振。
要注意,心要跟脚。要训练这个心跟脚,你们要自己训练明白了没有?走在路上,走一步,训练一步,“阿、弥、陀、佛(注:一步一字)”这样走,或是这样走,“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注:一步一句佛号)”。气要提起来,气提起来走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或者“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气提起来,气提起来以后自然移动,“阿、弥、陀、佛……”。要体会这个心跟脚的妙处,走路心跟上脚,爬楼梯,“阿、弥、陀、佛,阿、弥、陀……”,就不会累。咱们这个将来培养一些飞手,都可飞檐走壁,呵呵……上下楼梯,就是要把气提起来,“阿、弥、陀、佛”。
还有一个,其实最好的就是一个不规则的,就是这样“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但是呢,你把这个“阿”定义成阿弥陀佛,明白了没有?不需要再去“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这个有点儿赶。是不是有点赶呀?你要把这“阿弥陀佛”四个字用最快的速度说出来,“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这个有点儿赶。你就,“嗯、嗯……”,你就这样就把这声音定义成阿弥陀佛的声音,这样走,就可以了。就是你当下这一念就是阿弥陀佛,不需要把它喊成“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这个还是要借助于语言的形式。心念快如闪电,“哼、哼……”,就是阿弥陀佛。这样走路的时候,把声音贯穿在脚步里去。然后身体在走路的时候,脚要跟着重心走,重心要这样移过来,不要这样走。这样重心在后边,看到了吧?这样重心在后边就累。或者这样拖着走,气没提起来走也会累。这样重心提起来,身体的重心快速地平移,移到和脚的重心在一个线上,在一线的时候下去,这心跟脚养成习惯了,佛号随时提起来。跟随法则。这个心要跟着脚走。
还有一条特别重要,叫蓄势法则。蓄就是储蓄的蓄,势就是大势至的势,蓄势法则。“阿—弥—”,就是说,在出声音之前,都有一个蓄势,就像拳头打出去之前,要蓄势再打出去,那脚也可以蓄势,有蓄势的动作再踏下去,蓄势法则。那么也就是说,在这个发声音之前,这个声音这个气流要经边充分地储备,储备好这个声音以后,突然爆发音,“阿—”。一定要蓄势,蓄势了才有力量。那么蓄完势之后,一定要找节点共振。节奏,节奏的那个点叫啥点?节拍?就是那个点上共振。“阿”就这一点,“阿—弥—陀—佛—”这点一定要像擂鼓一样打对,打不对就乱了,知道了吧?打对了,身体就共振,这个就同频共振,共振的法则非常重要。
一个桥,一连的人,一百多号人走,如果大家齐步走,“一、二、三、四”,这桥就可能会塌,如果是散着走就没事——共振。共振在哪个地方共振呢?节点上共振。所以这个点一定要把握好。这个点上要精益求精,认真了又真,细致了又细致,一丝不苟,要把这个点位把握住,把握好,而且这地方,0.00000001的误差,你都不要让它有,要有那个心。这个共振法则,共振的节点法则,共振的跟随法则,共振的力量法则,共振的蓄势法则,共振的爆破法则,共振的明亮法则。爆破是指爆破音,明亮是指什么呢?“阿—”,这个声音要亮、要明。不是暗、不是哑,“阿弥陀佛”。
我再讲一个法则,这个明亮法则里面还有一个叫解放法则。什么意思呢?你这个心态呀,要从声音里能解放出来。什么叫声音里解放出来?你问问自己,你念佛的时候,你的声音解放了没有?你解放了,你的声音才能做功德。你不解放“阿弥陀佛”,念完了,怕别人……看看别人听见了没有?“哎呀,我是不是念的太难听了?”别人有没有反应,有没有解放?都是个挂碍心。或者是对自己挂碍,或者是对他人挂碍,或者是对自己的声音挂碍,或者是自己没准备好,或者是自己不好意思,或者是怕影响别人等等等等,种种都是挂碍心,都是你的心不能解放。这个心解放了,透亮了,唱出的声音是亮的,“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心事重重的。这个声音要解放,要没有挂碍,唱出来是亮的,是亮的但又不过度,“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这是讲的声音的一些发音法则。
明亮法则,发出的那个声音要透。这个透的声音呢,里边有一个最小发声。就是说这个声音是吼出来的声音里有个最小量,不是一个偷偷摸摸的量。你们现在很多,一个是过度的量,“阿——弥——陀——佛——”,唱一会儿没劲了,不会唱了,那是个过度法则,过度了。要不就是这样,“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小声哼哼,还东张西望,都是声音没有解放。有个最小音法则,你要唱“阿—”,最小。这个丹田音有几个层次?“阿——”这是最大的,“阿—、阿—、阿—……”,都可以,它都是丹田音,明白了没有?但是要有一个丹田轰鸣出来的最小法则,就是你要能够……现在你们连最小的时候都没有达到,嗓子在喊。这是一个明亮法则里最小法则。
好,接着再来讲,这念佛的时候还有一个法则,饱满法则。就是每一音要念得饱满,这个饱满呢,分两层意思:第一层意思呢,节奏的饱满。第二层意思,音调的饱满。你比如说,“阿—弥—陀—佛—”你看这个,“弥——”把这个节奏唱满了,明白了吧?就是这个音调的饱满。“弥——陀—”,你看这个“陀—佛——”,这个节奏呢,分明的节奏和暗的节奏。明的节奏和暗的节奏,两个加起来,那是个等节奏,明白了吧?你看“阿—弥——”,你看我唱这个“阿”的时候,这个“阿”的音呢,有个明的是“阿”,还有一个暗的,是那个等待的时间。“阿—弥——陀—佛—”这个“弥——”,它是个明的节奏,长节奏,有个简短的不呼不吸的过程,蓄势的过程;“陀—”,这个“陀—”,它是一个明节奏,还有一个暗节奏,等待的时间。“陀—佛—”,就是你把这整个拉长了,每一个节奏不能贪污。但是唱起来容易贪污,“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他中间不换气儿。节奏呀,他都缩短了。为什么节奏会被缩短呢?
还有一个法则叫即呼即吸法则。就是唱每一个音的时候,要即呼即吸,要学会唱一个音,换一口气,这个是念佛能否得利,念佛能否从容不迫、游刃有余的关键所在。即呼即吸,你看,“阿—弥—陀—佛—”,你们注意观察呼吸,“阿—弥—陀—佛—”。你看,每一字一口呼吸,每一字一次呼吸,这样气就从容不迫,如果你不换气就变成这样“阿~弥~陀~佛~(注:中间急促换气)阿~弥~陀~佛~……”你看,换气的时候拼命抢,不换气的时候拼命憋,当然这也是一种用功的方法,但是这个呢,就不容易做到从容不迫。我不强调全程的和合,你看,“阿…弥…陀…佛…”,这中间一个空的地方都没有,全程给你和合上。“阿…弥…陀…佛…”,这全部合上了。其实来讲呢,重点你要画龙点睛,“阿—弥—陀—佛—”,是不是?前面那个就没有起伏,这个有起伏。所以讲要“即呼即吸”。
即呼即吸,这是方便说。就这一个字要呼吸一次,这一个呼吸里边有呼、有吸、有不呼不吸,禅宗里边讲安那般那息就不呼不吸。那么这三个部分都不能贪污,都不能吃回扣,知道不?哎,如果你能做到这三个都不念污,不吃回扣,饱满。你看,“阿—”,声音吐得要快,吐得快自然吸得要饱,等候是一个平衡的筹码,有个等候的时间,“阿—弥—陀—佛—”,就是即字诀,即呼即吸,这个即呼即吸你掌握好。这个即呼即吸,保证了你唱的声音有力量,每一个音调的地方,都会是爆发音。“阿—弥—陀—佛—”,这都是爆发音。
那么还有一个叫收敛法则。收敛就是说你唱每一个音的时候呀,都留有一定的余地,不是把它全部用完了。“阿—弥—陀—佛—”,看到了吧。那么收敛,往里边用劲,“阿—”,看到了吧。不是“阿——”,这是往外唱的声音。往外发的时候人会累,往里边用劲的时候人不累,“阿—”,是不是呀?人不累,而且劲还在增长,“阿—弥—陀—佛—”,这是收敛法则。你不收敛就变成“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这就变成放纵,就变成放纵了。那个是一个急躁的心,它不是一个收敛的心,收敛往里边用。那么收敛法则里边有一个比较形象的说法,是大声喊悄悄话:大声喊,就是说用的劲是大声;悄悄话,说的声音是小声。大里边藏着小,小里边藏着大。“阿—弥—陀—佛—”,收敛,要收敛。
还有一条非常重要,认真法则。念这声佛号要非常恭敬,非常的认真,非常细致,非常微细,非常微妙,一丝不苟,“阿——”。全部身心的力量,就融在这一声佛号中。“阿—弥—陀—佛—”,非常认真。如果不认真、不细致,是个对付的心,“阿~弥~陀~佛~”。有的人想,我一边唱一边睡,这种人的心都不认真。你要有一个一边唱一边睡的心,保证大昏沉。要有非常认真的心。还有一个当下的心:假如说你现在气场非常困、非常累,当下至少你要控制自己三声之内、五声之内非常认真非常细致,要非常认真“阿—弥—陀—佛—”。这是一个。
还有一个,叫变换法则。你在昏沉的时候,或者说要发生散乱的时候,这个时候,要略微地变一下佛号是可以的。你比如说你唱这个“阿、弥、陀、佛”这是即字诀特征为主体的一个形式。这是一个即呼即吸的法则,你就可以变成“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随闲小调)”,这个“陀-佛--”就变得很长,很长很长,还憋气。然后换一个用气的方式,就又会清醒一些,还又会克服一定的昏沉和散乱。那么这就讲的换调。或者是变成早晨唱的,“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换这种也可以。
但是实际上来讲,真正最最省劲的,最最好用的,就是这个,“阿—弥—陀—佛—”这个节奏感又强,又破昏沉,然后又容易得定,然后等等等等,他一系列的优点都有,不费劲。但是,尤其跑快板的时候,“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这个快板跑起来的时候,一定是这个即字诀最好的。但是你唱那个“阿弥陀佛,阿弥陀佛……(示范:快板的随闲小调)”,它这个快板的时候念,实际上费劲的。为什么呢?快板需要气,用快的气,“阿弥陀佛,阿弥陀佛……(示范:快板的随闲小调)”就忙乎了,知道吧?这个就不行,这个调虽然也可以唱快板,但是这个会累。或者是“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示范:六字快板)”,这个它也累,只有这个“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即字诀快板)”这个是最方便最好的。这是讲的这个。如果你们要训练安住之心,就要能训练在这个基本的佛号当中安住的心。当然这个是指通常的用功方式。但是在你快板之后或者练到一定程度的时候,真正能定心的是定字诀,“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这是最长的最深的定字诀,这个可以定下你的心来。但是可以这样,“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定字诀容易生定的心。那个其实憋气唱的等等。这是讲念佛的一些基本的法则。
关于念佛的音声当中,还有一个法则叫……人家高音,你低音来合。你看人家是“阿弥陀佛(高音)”,你就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这是几种不同的合的方式都可以。就是说你不一定,人家高,你二杆子跟着高,那就和的累。你可以降半调来给他合,那你就很从容不迫。这是一个法则。
好,关于音声,我就结合大家现在存在的问题,做这样一些提示,供大家做参考。阿弥陀佛!
那么前面我们讲了音声的法则,音声这么多法则,怎么去训练它,我相信大家有聪明才智。你把这个音声法则逐条,你们反复去听,今天讲了36分钟,你去听,听这边的每一个法则,去仔细地落实每一项法则,要精益求精,一丝不苟。就像我们小的时候学写字一样,一定要认真细致,横平竖直。把这个基本功练好,一辈子都写一手漂亮的字;如果练不好基本功,你一点不会比别人少用力气,但是写的字就是不好看。是这样的道理,一样的。这个一定要精益求精,精益求精非常重要,非常重要。这个精益求精呀,至少可以省一倍或者更多倍的力气。
昨天我们开车回来,其实就是六个小时的路程,但是我们从昨天五点半出发,一直开到今天早晨五点半,开了十二个小时。何以故?这不去讲了,我们带了一个司机,哎呀,等等等等。我就讲,你做认真了就是六个小时,做不认真,你看,就得多费一倍的时间。其实生活当中,这种例子很多很多。是不是这样?其实你只要有定心去做事,有认真的劲去做事,往往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我相信大家呢,可以将刚才讲的这个法则能够仔细地去训练,逐项去训练,这样的话呢,就能达到妙境。
还有一个法则,这个收敛的法则再发展下去……你比如说,你一上来以后要收敛,不要一上来就一身的劲,“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喊了一会没劲了,就歇了。要润物细无声,和风细雨式的,慢慢来。你看,你先这样念,“阿弥陀佛”,唱唱唱,唱顺了再来一个,“阿弥陀佛”,再往上,“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越唱越高,越唱越自在,越唱越没有拘束,越唱越忘我,越唱越放松,越唱越无我。就是说,你要给自己一个渐进的过程。这个渐进的过程完成了之后,哎,他这个人就一点不累。不要一上来就是个急躁心,拼命表现。渐进的法则,最后唱的又明亮,又有能量,又不累,又相续,非常重要。
这次你们闭关的时候,最后一天,圆满居士,她就比较体会体现了这个渐进法则。这孩子比较腼腆,刚开始的时候是这样,“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都不吭声,唱得很轻,我都学不来那个轻是怎么唱的,他步法是挺对的,就是她那个声音特别轻。到了早晨忍不住了,哎哟,像维那师的样子,念得很好。这就讲的什么呢?渐进法则你就不会累,不渐进你就会累,就会疲劳。不要着急表现等等。那么关于音声的法则我就讲这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