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1270905齐心协力 成就僧团 成就大众

2013-11-26 19:05:00.0

今天呢,我讲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没有来听课的,一定要听这门课,听过的要反复听这门课。这个是我们现在修行的一个死角,是非常重要关键的地方。现在我们的中心的任务是什么呢?是要整合我们这个团队,把这个团队的力量彻底的整合起来,整合出来。大家都没有想过这个问题,都是糊里糊涂地在进行这个问题。
  接下来,因为谁也挡不住,两种情形:一种情形,我们把队伍整合好了,全国的局面控制得当。控制得当,能够使这个般舟之风真正兴起来,健康地发展起来,真的是在我们手上大兴般舟之风,让很多人得到利益。这是一种可能。第二种可能就是我们整顿不好这支队伍,然后变成各自为战,各自为战的结果怎么样?昙花一现。整顿不好这支队伍大家出去各自作主张,现在已经有这种倾向。好多道场都打我们般舟的旗号,甚至随便搜刮我们几个般舟的弟子,就开始几百人甚至上千人去搞。搞的结果怎么样?必然出乱子。将来一大堆出现状况的人没法收拾。所谓不乱,大家内心都有依止,那么这个问题还有好解决的方法。问题在于当没有依止的时候,各自为政的时候会导致很多现实的问题,这些现实的问题没法解决,没法解决的结果那就非常糟糕,这个法就会昙花一现,那非常危险。所以现在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我们拓展得有多快,而在于我们的内功能练得有多好。
  这个般舟之风兴起的时候,是一个团队作业,不是个人的行为。所以目前我们面临应该怎样成就般舟僧团这个团队的问题。那么第一大家对成立这个僧团,你在僧团当中共事完全缺乏心理的准备。很多人认为我出家来是为了躲清静,是为了清静;还有些认为我出家来是为了这个自己成就。那么这两种心态、两种心理导向都完全难以适应目前的局面。现在呢,男众、女众都表现得比较明显。这个难题可以说是世界上超级的难题,为什么呢?要说严重一点,一帮贡高我慢、自以为是的人,天不怕地不怕、老婆不要、孩子不要、爸爸妈妈不要,这样一些主搞到一起来,你不服我,我不服你,你看不上我,我瞧不起你,还没有任何制约他们的办法,因为他们,用他们自己话我名也不要,利也不要,我官也不要,是不是啊?都不要,所谓“我出家了我怕谁”,这很严肃的问题啊!那这样一个心理状态的基础,要把这支队伍整合起来,难不难?太难了。这是非常严肃的一个问题,非常非常严肃的一个问题。大家必须彻底实现:心地和心态的转变。彻底实现心地和心态的转变,你自己才能断除烦恼,团队才有生机,般舟之风才能兴起,才能不枉你来世界上走一遭。大家一定要清醒的注意到,你们的使命是什么?弘扬般舟。如果你把弘扬般舟和自己的成就看成是一不是二,就对了,如果你看成两个东西,你就会始终产生烦恼。弘扬般舟具体化,怎样叫弘扬般舟呢?怎样弘扬般舟呢?当然这个“视师如佛,依教奉行”是第一位的,如果不能做到“视师如佛,依教奉行”这个团队就群龙无首,就没有号令,就不可能成就。那么作为我们每个人来讲,怎样叫弘扬般舟呢?成就这个般舟僧团,成就他人般舟之行就是弘扬般舟。具体来讲那么怎样成就他人?成就般舟僧团呢?我讲过,你要成为般舟僧团,要成就是很难的,可以说不那么容易,但是你要成为这个般若之舟上的一个船板、一个螺丝钉,容不容易啊?就是说你想得太远,想得太虚,没有用。你能够当好一个船板,当好一个螺丝钉,哪里需要哪里钉,都考虑别人不考虑自己,这样的一个心态才是这个僧团成就的基础,也是你自己成就的基础,所以这个心态要实现彻底地转换,这个心态要想彻底的转换。我们很多人出家把自己成就当作第一位,现在呢,把自己的成就融入到成就僧团、成就他人的过程当中去,这两个是一,不是二,这个心态要实现转换。这个心态实现不了转换很麻烦。那么成为这个般若之舟的一块船板,一个螺丝钉,成就他人,就是思想要转换,我们人人考虑的是成就他人,恰恰是大成就。佛考虑成就什么人呢?佛考虑到成就众生,成就每一个人,所以他是佛,对不对?那么我们考虑成就谁?成就自己,所以我们是凡夫,是不是啊?真的,你的心量有多大,你就成就有多大,真是这样。我出来传法时间并不长,之所以有今天还算不错的局面,原因在哪里?我一心想成就大家,任何人对我的心地没有怀疑,都能接受,所以大家都不远千里万里都来到这里。所以一定要有成就别人的心。
  成就别人的心当中最重要的一个心是什么心啊?发菩提心远了一点,发菩提心不是具体的,我们讲具体的。成就别人的心首先是一个什么心啊?成就别人的心首先要有一个,宽容别人,包容别人,不看别人是非,不见别人长短,然后呢,只去帮助别人,只去成就别人的心。大家在一起相处,如果这个心去不掉,相互之间就会碰撞,就有嫉妒,就有矛盾,就有斗争,就有拉帮结派,一切根源于此心。说句实在话,我们撇开这个具体的现象不看,像现在我们这四五百人集中在这灵山会上,大家说难不难哪?很难得,真的是稀有难得,是不是啊?虽然说我们中间有很多不如理不如法的地方,但相对社会而言,你们说你们好不好啊?好到不知道哪里去。这是真实的,是不是啊?这是真实的。虽然我们的共修的环境有些地方比较乱,但我告诉你们,这里面涌现了一批相当修行好的人,修行的状态非常棒。
  般舟是难行能行之道,作为我们来讲就要把这个难行能行之道做好。大家一定要团结,大家一定要相互地照顾。把照顾别人,成就别人放在第一位,把宽容别人当作是最大的修行。在这个僧团里宽容别人是不是修行啊?别以为是态度啊,宽容别人就是断除自己的烦恼,对不对?你不想烦恼断尽吗?你不用找那么远,你不用去找烦恼怎么断,你只要宽容别人,成就别人就断尽烦恼,对不对?这方法好不好啊?以前讲课很费口舌,现在不用费口舌了。你们想想看,不用多了,咱五百人在一起,什么样的人没有啊?都有,是不是啊?那你还要分别这个人那个人干啥?是不是啊?所以就无限制的宽容,无限制的包容。我们看到问题的本质,大家都想成就,大家都无我、无私,都想广利众生。这是问题的本质,所以大家一定不要去挑别人的毛病,一定要去宽容别人,一定不要看是非、见长短,一定要有抱团的心,一定要把成就别人放在首位。如果大家都把成就别人放在首位,没有是非、没有长短,不去争、不去斗争,那么这个团队就非常好,然后呢,你自己的烦恼就断尽,然后每一项工作、每一件事情都有意义,成就大家,同时成就自己心包太虚,同时成就自己断除烦恼,同时成就自己柔软的、平和的这个心灵。你这个心不急不躁、不慌不忙、从容不迫、柔软、平和、心平气和,好不好啊?这个是修行的根基,当大家都心平气和的时候,所以你们就明白为什么般舟圣众,第一之恩是“悉在前立”,站在跟前,24小时全天候的守护我们,成就我们,这个第一。第二,对我们大家是“皆共赞誉”。为什么要提出“皆共赞誉”呢?大家都相互给正能量,不要搞负能量。如果你去挑是非、见长短、去斗争,都是负能量。首先自己得到的是负能量,其次传给别人的是负能量。所以这点非常非常重要。要对我们大家的相处有充分的心理准备,不用多,就这五百个人,各种各样的人都有,不可能没有,每一种人都要能容纳,都要能接受,都要无分别。容纳、接受、无分别,而且又赞叹,又帮助成就别人,你说你的心态还能不能更好啊?你的心态如果变成这样,是不是光明之相啊?那你修行还有障碍没有啊?没有障碍了。所以怎么样在我们这五百人当中能够让自己安定,让自己相处非常关键。所以对大家一定是“皆共赞誉,皆共拥护,承事供养,瞻视敬仰,思欲相见”。那按照般舟圣众的这个态度我们来做,你们是不是般舟圣众啊?所以你们就都变成般舟圣众了。那么作为般舟圣众的代表去弘扬、推广般舟,一定是没有任何障碍,好不好啊?(众:好)所以我们的心态,一定要调整自己,那么你要知道不去看别人是非,不去见别人长短,宽容别人、成就别人,是断除自己的烦恼,是消除自己的是非。然后呢平和自己的情绪,柔顺自己的心灵,平和了自己情绪,柔顺了自己的心灵,让自己的心始终处于如如不动的金刚之地和扎实用功、绵绵不绝的相续之地。那么第一你在这个大众当中能够安住;第二你在大众当中可以用功,可以相续,没有情绪,没有斗争,没有矛盾,没有烦恼,好不好啊?(众:好)所以我们讲啊,就是一定要对这个有一个充分的心理准备,不要看不惯这个,也不要看不惯那个。因为五百人当中全部人都有,是不是啊?你接纳一切,宽容一切,包容一切,是不是最好的修行方法?相处的办法,是吧?所以这样的话呢大家都不会有烦恼,不会有烦恼就很好办。
  做执事的人非常重要啊,要有一个服务大众、成就大众的意识,不要有一个管理的意识,更不要有一个责备的意识,永远不要责备大家。不能动不动讲“你怎么搞的,你怎么不听话,你怎么不依教奉行”,这个呢,不能责备。如果你责备大家,你就失去大家,一定会失去大家。一定要有一个服务大众、成就大众的意识,不是一个领导大众、管理大众的意识。尤其是我们这个团队,我们这个团队说句实在的话呢,任何一个人,我不是说你没有德,因为在大众的心目当中,德行感召,以德服人,你们每一位执事每一位徒弟德行都不够,所以说你要有惭愧心。自己虽然身处在执事的位置上,但是自己的德行不够,德不服众,任何人德不能服众啊。而且这里还有一个参照性,大家来这儿都冲师父来的,是吧?都冲师父来的。师父呢,占了一个先机,你想超越师父,那几乎是不可能,那几乎是不可能。那么师父在大家心目当中有位置,你想超越这个位置,或者想接近这个位置,是很难很难的,甚至不可能。所以你始终要有惭愧心、有忏悔的心,以这个恭敬之心、谦卑之心、感恩之心,感恩大众给你一个成就大众、服务大众的机会,以这样一个谦卑之心来服务大众,能够让大众心服口服,你才有可能引导大众来做一些事情。如果你老是一种管理意识,老是一种指责意识,老是一种命令意识,在这儿是行不通的,你不仅行不通,而且你恼害大众,过失无量无边。你想想看,师父以慈悲相来度人,大家已经习惯了这种慈悲,习惯了这种关爱,习惯了这种无私,而你来一个领导者、管理者、权威者的角色,大家心里服不服啊?肯定不服。所以管理者,就是这个执事要给自己一个正确的定位。定位不好啊,老想管大家,那就很麻烦,很麻烦,而且就恼害大众,这个对你自己的修行也非常不利,闭关都难以成就,因为老有电磁波,老有能量场来干扰你。修行要圆满自己和大众的关系,自己和大众的关系如果不能圆满,你的般舟三昧就不可能圆满。所以作为执事来讲一定要有一个服务大众、成就大众的意识,要有谦卑的意识,那么这是讲执事。那么执事当中,大家说句实在话,虽然出了家,但不能说名利你已经过关。尤其是名,也许利你可以过关,名能不能过关?名这关很难过。一说让你管人,一说让你当领导,你的本来面目就现了。啊,你那个自得心,你那个统治的心就现了,这非常麻烦,非常麻烦。一定要成就大众,设身处地的成就大众,一定要有谦卑的意识。
  当时我在我师父庙里,我当时在庙里弘扬般舟,我自己带着般舟,所有的僧人都跟着我行般舟,所有的义工也跟着我行般舟,寺庙里的难题全部解决了。原来义工和义工之间相互矛盾,后来我在那常年行般舟,结果斋堂里的义工原来有矛盾现在变成没有矛盾,两人就商量,今天我值班你去行般舟,明天你值班我去行般舟,然后相互把活干得很好,一点矛盾都没有。原来有一个义工,每天一干完活早殿不上晚殿不上,就躺被窝里,去念《楞严咒》,要消魔,消除业障,念着念着就睡着了,就这么一个主。身体非常糟糕,后来跟着我行般舟,晚上从来不睡觉,白天照样干活,而且一个人至少干三到五个人的活,又蒸馒头又炒菜,又洗碗,全部做得服服帖帖的,就是这样。然后外来的信众也喜欢来找我,后来我给老人家交了个答卷,我说老人家,您应该推广般舟,您看这般舟威力有多大,这义工不团结的也团结了,僧人不精进的都精进了。我说您老人家的口才,您老人家的理论,配合般舟的行持那简直天衣无缝,我在您旁边当个小跟班,就挺好的。你看看啊,我以一个居士的身份,因为人谦卑,人低下,真正成就大家,服务大家,最后导致这样的结果,这样的局面。最后证明,老人可以行般舟,病人可以行般舟,男人可以行般舟,女人也可以行般舟等等等等,我光盘都有案例。我还做了光盘,刻了字幕给老人家汇报。所以人要谦卑要低下,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
  前一段时间我们总结我们的管理,其中重要的、特别需要注意的地方,就是做执事的要有成就大众服务大众的谦卑的心。当然,做执事的要管理,这里是一对矛盾,但是对我们这样一帮为了信仰、为了成就抛弃世间一切东西的人而言,必须淡化管理意识、领导意识,增强服务意识,这才能成就,否则的话就变成恼害大众。应该说我们现在的规模,什么样的人才都有,关键是一个组织管理的问题,组织引导的问题,组织和引导的问题。组织得好,引导得好,我们可以非常有力量,非常有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