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5101838答疑:独一处止念阿弥陀佛和共修矛盾吗
2013-05-10 05:38:00.0
弟子:我读了几次《般舟三昧经》我有点疑惑,佛在经中讲,最好是独行不聚会,我觉得法会挺好的。我是不是没有智慧,理解经典理解得不透?
师父:好,这句话提得好啊。《般舟三昧经》上讲要独行。何为般舟呢?“戒清净,独一处,止念西方阿弥陀佛”是般舟三昧的一个原始的定义。“戒清净,独一处,止念西方阿弥陀佛”这个是对的,理解没有错。那么我们现在传的这个法门是共修般舟,是大般舟不是小般舟。那么你想想看啊,这么多人就聚集在这样一个般舟僧团当中,就行持这一声佛号,就不看环境的分别相,是不是独一处啊?我们这个道场是不是独一处啊?是这一处,知道吧。然后大家是一个团队,是一个整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你是我,我也是你,大家共同弘扬般舟三昧,推广般舟三昧,供养般舟三昧,这也是独一处,也是戒清净,是一个团队来行持这个大般舟三昧,只念西方阿弥陀佛。而且这里消除了环境相,消除了我相,消除了他人相,消除了时间相,然后能让大家共修,能够普及能够推广,是适应这个需要。
那么再下一步来讲,因为“独一处”非常之难,知道吧。如果你独一处,就知道你独一人,你明白这意思了吧?就不能推广和宣传这个法门,只有宣传这个大般舟,共修的般舟三昧,让大家同证般舟三昧,同生极乐世界才是比较好的选择,明白了没?大家修行到一定阶段之后,你在共修过程当中能够完成九十日夜,自己修的时候能不能完成啊?先共修先接受指导,然后自然而然达到个修,达到狭义的“独一处”,那就能进到那一步。它是不矛盾的,它是一个提升。当你能够在环境的变化和嘈杂的过程当中,完成九十日夜的时候,那你独立完成也就具足了条件,这个往往它达到的深度和广度更深更广更远,是这样一个意思啊。适应这个时代的需要,我们必须宣传共修的般舟,否则的话就是一个人一个人度,这个就是一批人一批人一地人一地人去度,就不是一个人一个人度。般舟三昧它有魅力,它可以让不同层次的人得到不同的利益。就是说,你不能老盯着那一百分,其实十分也挺好,十分对世间人来讲都是一千分一万分,是不是啊?是这个道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