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2250915《贤护经》学讲记-第11讲

2013-12-24 19:15:00.0

受持品第五
  『尔时。世尊复告贤护菩萨言。贤护。此众有人今在我前。亲闻我说如是三昧。于我灭后。其所生处。还复得闻是三昧宝。虽闻不信。诽谤毁呰。远离善友。随逐恶人。贤护。复有一人。于善人所。闻是三昧深妙经典。尚不生信。不以为实。不能开解。况恶人处闻是经典。宁能生信而复开解。何以故。贤护。诸佛如来所言难信。诸佛世尊智慧难知故。』
  “受持”,这是讲怎样受持。
  “尔时。世尊复告贤护菩萨言。”世尊告诉贤护菩萨说,说“有人今在我前。亲闻我说如是三昧。于我灭后其所生处。还复得闻是三昧宝。虽闻不信诽谤毁呰。”就是现在很多人都是这样!“远离善友随逐恶人”的现象比比皆是啊!
  “复有一人。于善人所。闻是三昧深妙经典”,闻到这个般舟三昧,“尚不生信。不以为实。不能开解。”末法众生的一个写照啊!第一,闻到这个以后,“有这种事?”不能生出信心,尤其不能生出决定的信心。“不以为实”,这个肯定是天方夜谭,不可能的。据说珠海有一个寺庙,有一个徒弟跑去了,讲了一通我们的般舟三昧,人家说你这是邪说,不可能的事,胡说八道,就把他赶跑了。另外又去了一帮徒弟,说我们在这儿想修行,我们自己想在这儿共修。哎!修着修着,和尚一看,你修的什么东西?这么好啊!很棒啊!后来说是般舟三昧。哎呀!你叫他们行般舟的赶紧都来修啊!都不以为实,你说了他都不认为是真的,当然就“不能开解”。我们现在末法和以前相比(区别)在哪里呢?信、实、开解,就是我们不信,不以为实,不能开解。很多地方都是这样,都是我们自己的东西太多,所以不能生起对般舟三昧深妙经典的甚深的信心。就算信了,也在怀疑,这个东西是真实的吗?他也不能开解。
  “况恶人处”,况且是在恶人处“闻是经典”,你能深信而复开解啊?现在也是,在善人所闻是经典都不能开解啊。你像我们这儿,可以说,不说是善人,某种程度来讲说是至善,也是可以有点儿这个影子吧,我们至少是朝这个方向在努力。我在中间行法,有护法守护我,如果影响到信众,我都会说这个护法,因为信众是第一位的。
  “况恶人处闻是经典。宁能生信而复开解”呢?恶人都是片面的、局部的,怎么能生信心?怎么能开解,心开意解呢?“何以故。贤护。说诸如来所言难信,诸佛世尊智慧难知故。”“所言难信”,现在末法时期,各种说法浩如烟海,科技资讯手段这么发达。你们听的话也比较多,见的上师也比较多,所以这个时候,要选择你自己真正的师父,视师如佛,依教奉行,最难得的是信根。因为你绕了一圈,绕到最后还是绕到一个“信”上边去。信了才有用,不信没有用。你们现在很多人一个共同的感觉就是什么呢?哎呀,师父这个问题讲的真好,早就讲过了,我们那时候为什么不好好听呢?尤其是行法之人,在我们讲述两天之后,开始觉得师父怎么这么啰嗦!行完法才知道,哎呀,师父讲过这个问题,讲得真好!就是那时候为什么不重视呢!都是这样。所以你们对师父所讲的也难以生信,或者说难以生根本的、决定的、唯一的至信啊。
  “诸佛世尊智慧难知”,不是你可以预料的!
  『贤护。若当成就如是三昧,然后乃能于当来世,与诸众生增长佛法。』
  贤护菩萨,应该成就这个般舟三昧,在将来,“能于当来世”,能够在这个适当的时间教授众生,让众生真正能增长佛法。
  『复次贤护。有诸菩萨摩诃萨。若在家。若出家。』
  有这些菩萨,不管是在家的,还是出家的。
  『闻此三昧。』
  闻到般舟三昧。
  『不怖不惊。』
  既不恐怖,也不害怕。
  『不悔不退。不谤不毁。』
  没有任何的迟疑,没有任何的退缩,没有任何的诽谤,没有任何的毁坏。
  『闻已随喜。生信敬心。决定真实。无复疑网。读诵受持。思惟义趣。贤护。如是等人。世尊悉见悉知悉识也。』
  不管是在家的出家的,你看现在我们很多人,闻到般舟三昧自然心生欢喜,不怖不惊,不悔不退,不谤不毁。“闻已随喜生信敬心。决定真实无复疑网。”真的是这样,很多人不信佛,但闻到般舟就跑过来学佛。般舟有它特定的因缘,有它特定的群体。那么很多东西是我们先天具足的,对般舟的信心也是一样。前面我们讲过,你闻到般舟三昧悲泣雨泪、感到格外的有感觉的这些人,过去世都是曾于百千万亿佛所种过善根的人。闻已随喜生信心、生敬心,恭敬的心。“决定真实”,决定认为这个是真实不虚的。“无复疑网”,这个怀疑就像一个网一样,只要有一个,它就有一串,只要有一串,它就有一个网。它这个网能够漏尽你的一切,让你正法不能续存。“决定真实无复疑网”,不是怀疑,没有任何怀疑,决定认为是真实的,决定生出信心,决定生出恭敬的心。以恭敬之心,深信之心,决定真实之心,无复疑网之心,“读诵受持思惟义趣”。读诵,你们每周都读一次,叫读诵。受持,你们终生去行持这项事业。思惟义趣,理上觉照、观照、学习。
  “贤护。如是等人。”贤护菩萨,说这样一些人,世尊都知道,也都见到,也都认识,完全明了。
  『贤护。诸佛世尊。云何见斯诸善男子及善女人。』
  说贤护菩萨,如来、佛、世尊,他们怎样见、怎样知、怎样识这样一些善男子善女人呢?
  『复云何知。又云何识。贤护。若能读诵受持思念此三昧门。』
  说如果有人能够读诵、能够受持、能够思念此般舟三昧的法门。
  『如是之人。终不为恶。不破净戒。』
  他终究不会去做任何恶事,不会起任何恶心。“不破净戒”,任何戒律都是精严的。
  『不坏正信。不入邪聚。』
  “不坏正信”,这好理解。“不入邪聚”,邪念一生就进入邪聚,就是邪知、邪见、邪行的聚集地。
  『贤护。是诸善男子善女人等。必定深信成就思惟。能分别成就思惟。于是法中具足信心。』
  就告诉你,善男子善女人等,要深信和成就。我们刚才讲的这个思惟,思惟什么呢?就思惟这般舟三昧的义趣,思惟它的深意,不是思惟它有道理没道理。是以决定真实之心、无复疑网之心、甚深的信心、至诚的恭敬的心,来读诵受持,来思惟义趣,来成就思惟。于法非常明了,于法的每一个细节都非常明了,是以能于法中具足信心。
  『常能读诵摄持是法。』
  所以要经常来读诵、经常来摄持是法。我在房间里只要有空,我就会把这本《贤护经》拿出来翻上几个字,一百个字也好,两百个字也好,几十个字也好。然后会若有所得,至诚感恩!
  『贤护当知。是人决不求少功德。亦不种少善根。贤护。是善男子善女人。凡所生处或乏资须。然诸善根广大不少。』
  不管善男子善女人身在何处,或者他的物质资粮、各种条件是不是具足,但是他的善根广大,一样都不少。
  『贤护。是故斯诸善男子善女人。已于过去诸如来所。修行供养种诸善根。』
  这就讲这个善根的的基础了。这个善根的基础来自于哪里啊?来自“于过去诸如来所,修行供养种诸善根”。那么这些人在多少处如来所修行呢?
  『贤护当知。此辈非于一如来所修行供养种诸善根也。亦非于二三四五乃至十如来所种诸善根也。亦非于百千亿数诸如来所种诸善根也。』
  不是一个如来的处所供养和种诸善根故,也不是于二三四五乃至十如来所种诸善根也。在十个如来所?也不是。“亦非”,也不是于百千亿数诸如来所种诸善根也。
  『贤护当知。此诸善男子善女人。已于过去百千数无量无边诸如来所。修行供养种诸善根。方得闻此念佛现前三昧。』
  你看,也不是在百千亿处如来所种善根。“已于过去百千数无量无边诸如来所”修行供养过,种诸善根,才能“闻此念佛现前三昧”。你们诸位,有没有曾于百千亿数诸如来所种诸善根啊?你们因为在百千亿甚至过百千数无量无边诸如来所种诸善根,今天才能闻此念佛现前三昧。
  『闻已生信。心开意解。即以为实。无复疑网。』
  “闻已生信。心开意解。”闻到这个三昧以后,就生出顽强的信心,然后心开意解。“闻已生信。心开意解。即以为实。无复疑网。”闻到了就生信心,生信心就心开意解,即以为实无复疑网。你看演恒法师,虽然糖尿病身体很差,闻已生信啊!师父说要断食,那我就断。你看看,一个一天要吃80粒药的糖尿病严重晚期的患者,所有晚期的特征都明显,身上都发臭,肉都开始腐烂,这么一个严重的病情,恢复正常,然后连续行法,最后这么艰难的身体状况,还断食断水三天四夜。
  “即以为实。无复疑网”,就这么定了,就这么做了,那就受用了。很多人,来看病的人,因为对看病有信心,也是即以为实无复疑网。胆儿大,杨大胆儿、张大胆儿、王大胆儿、大胆儿王,一来了就不吃药。今天有位老太太跟我讲,我43年的糖尿病了,你看我这吃药还是不吃药?我说你得吃药。你一看这个人,就不是深具信心的一个人。第一,对“不吃药”不怀有深具信心;第二,对“佛法能成就”不深具信心;第三,对“佛法能解脱”不深具信心。这样一个不能深具信心的人,她心都不能安住,所以我说你要吃药。吃了药你的心安住了,安住了才能谈别的,不安住不能谈别的,所以即以为实无复疑网。
  总结我们的历程,师父安排了一些课程,总结了一些训练的方法,很多人非常非常不理解。事实证明,现在越来越证明到,这套训练方法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已经见到——可以说是大见成效。遗憾的是我们的工作还需要再进一步细化,进一步细化。如果我们这几百众,常随众有这五、六百人,我们好好的修一下,逐个的提高一下,先成就这“五百众”,那就好了。我们该训练的训练,该一起念的一起念,该讲经的讲经,该讲练的讲练,这样一套有序的安排,最后我们会使很多人得到非常真实的巨大的利益。现在来看,大家跟着课程,已经相当一部分人,至少有三分之一的可以跟的很近,甚至跟在前面,这是一个很好的局面,非常好的一个局面。如果再进一步,再做细一点的工作,这里可以有非常大的提升。
  『既获闻已。乐欲书写读诵受持。』
  获得了、闻到了这个般舟三昧以后,“乐欲书写”,书写是抄经。“读诵受持”,读经,诵,受持此经。
  『乃至为他广宣是义。何以故。贤护。斯诸善男子善女人。』
  这些善男子善女人。
  『往昔已于诸如来前。』
  就是往昔,以前的时间,曾经就在诸如来前,很多如来的面前。
  『闻是三昧。读诵受持。』
  早就闻到过此般舟三昧,并且也早已读诵受持。
  『以是义故。如来灭后。于最末世五百年终。』
  开始讲了,于最末世,就是末法时代。五百年终,有一个五百年,法运什么时间呢?这个地方讲的,它纪年有几个方式。
  『法欲灭时。』
  法快要灭了。
  『法将坏时。还当得闻如是三昧。闻即生信。无有惊疑。不退不没。生大欢喜。遍满身心。读诵受持。思惟其义。为他解说。乃至一日一夜行是三昧。』
  这个就讲什么呢?在这个末法的时候,会有相当一部分人闻得如是三昧,闻完了之后就能生信心,没有惊疑,就是你们当中的很多人就属于这种人。
  “不退不没。生大欢喜。遍满身心”,闻到般舟以后就行,就念,就生大欢喜心,就遍满身心,止也止不住!“读诵受持”,读诵受持你们都懂了,“思惟其义。为他解说”。多长时间?“乃至一日一夜行是三昧。”你们说“一日一夜”是不是般舟三昧行啊?这就写着“乃至一日一夜行是三昧”。
  『贤护。若复有人。闻此三昧。』
  说如果有人,闻到这个般舟三昧。
  『无有惊怖。亦不退没。不生谤毁。闻已随喜。即以为实。思惟分别。心开意解。但能为他暂时称善。所获福聚尚不可量。况能读诵受持。勤思而行。为他广说。至一日夜。』
  这讲的随喜功德。“若复有人。闻此三昧无有惊怖。亦不退没不生谤毁。闻已随喜即以为实。思惟分别心开意解。但能为他暂时称善”,暂时说一下这个般舟三昧,说这个般舟三昧不错啊,“所获福聚尚不可量。况能读诵受持勤思而行。为他广说至一日一夜。”“读诵受持勤思而行”,我们现在缺的就是这个功课。
  『贤护当知。是善男子善女人。因是事故。即便获得过于无量阿僧祇大功德聚。』
  因为暂时称善的缘故、为他广说至一日一夜的缘故,是诸“善男子善女人。因是事故”,因为这个事,“即便获得过于无量阿僧祇大功德聚”,就获得了,不是别的,是无量阿僧祇的大功德聚。
  『遂得住于不退转地。随所愿欲。如意即成。』
  “随所愿欲。如意即成。”就从这儿出来的,这你要用心来体会啊。
  『贤护。其事虽尔。我今为汝更宣譬喻。明显此义也。复次贤护。譬如有人取此三千大千世界一切大地。尽抹为尘。』
  世尊说,把三千大千世界一切大地,变成灰变成土一样的。
  『复取一切草木枝叶。不问大小。皆为微尘。彼人尔时。于彼尘聚。取一微尘。破坏分析。还令得作尔许微尘。然后复取彼一切尘。次第分析。皆令等彼初微尘数。贤护。于意云何。是微尘数可谓多不。贤护答曰。甚多。世尊。佛言贤护。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取前尔许微尘数佛刹。盛满众宝。持用布施。贤护。于意云何。彼善男子善女人。所获福聚。复为多不。贤护报曰。甚多。世尊。然彼善男子善女人。因是事故。获得过彼无量无边阿僧祇福聚。佛复告言。贤护。吾更语汝。如彼善男子善女人。以尔许尘数佛刹。盛满七宝。持用布施。获如斯福。复有善男子善女人。闻此念佛现前三昧。暂生随喜。信心分别。以为真实。心开意解。读诵受持。乃至暂时为他解说。是善男子善女人。所获福聚。胜前施福无量无边。非可称算。非可校计。非可思量。』
  你看,就讲“心开意解,读诵受持”,“暂时为他解说”,“所获福聚,胜前施福无量无边,非可称算,非可校计,非可思量。”
  『贤护。如是善男子善女人。闻此三昧。生随喜心。乃至暂时为他解说。尚获无量无边福聚。何况是善男子善女人。于此三昧修多罗中。如闻而信。如信而受。如受而说。如说而行也。尔时世尊。为重明斯义。以偈颂曰。
  若以三千大千界。盛满七宝用行檀。
  我说彼福虽为多。不如闻经少功德。
  菩萨为求多福聚。信解读诵复思惟。
  解说修行念三昧。斯所获福过于彼。
  抹三千界尽为尘。复分一尘等前数。
  尽取如是诸尘刹。盛满珍宝以行檀。
  诸佛所赞三昧经。单以一偈为他说。
  我言斯人获功德。超彼檀福不可量。
  若复为他具足说。下至一构牛乳间。
  思惟增广诸善根。何况长远无量福。
  一切众生尽作佛。净慧终竟证彼如。
  假于亿数多劫中。说斯偈福不可尽。
  其间彼佛皆灭已。多亿数劫常广宣。
  终亦不尽彼福边。缘此深经四句偈。
  一切所有诸世界。四方上下及四维。
  满中众宝持与他。为求胜福奉诸佛。
  彼诸功德难可量。称计与诸世界等。
  其有闻受是三昧。善能宣说福过前。
  若人于此无迟疑。其于诸法亦明了。
  彼则永绝诸恶趣。能入胜寂三昧禅。
  彼若常能供养我。必受多福不思议。
  增长多闻证菩提。由思诸佛所赞定。
  今我语汝诚实言。当念精进莫放逸。
  一心欢欣发勇猛。自然速证彼菩提。
  彼为供养百数佛。乃能受是三摩提。
  假于后世恐怖时。自当速证微妙定。
  若有见我与比丘。及汝大士贤护等。
  如是菩萨乐多闻。决定当得此三昧。
  若得闻此圣三昧。为他解释或书写。
  是陀罗尼世尊叹。能证一切佛菩提。
  若人善思此三昧。一切诸佛咸共称。
  当得种性及多闻。诸佛次第而演说。』
  这第五品就讲完了。第五品主要讲随喜功德。第五品是什么品啊?受持品。受持,受持品里为什么讲随喜功德呢?这叫你产生功德方面的觉悟。你们看所有佛经讲的随喜功德,哪个最大、最多啊?般舟三昧最大、最多啊!随喜功德这个地方最大最多,你立住了,对般舟能不能生信心、能不能受持啊?就生信受持啦!要知道你一句言辞、一句话、一个短信、一份赞叹,都具有无量无边的功德,叫受持,真实的受持。
  观察品第六
  『尔时。世尊复告贤护菩萨言。贤护。若诸菩萨摩诃萨即欲思惟此三昧者。当云何思。』
  贤护,若诸大菩萨想要思惟此三昧者,应该怎样去思惟这个般舟三昧呢?
  『贤护。彼诸菩萨欲思惟者。即应当作如是思惟。』
  贤护菩萨,如果有菩萨想要思惟般舟三昧,应当按照如下的法则,“如是思惟”:
  『如我世尊。今者现在天人众中。宣说法要。』
  “如我世尊”,如我释迦牟尼佛,“今者现在天人众中宣说法要”,就像我今天在你们这么多众生面前宣说般舟三昧的法要一样。
  『贤护。菩萨如是一心思惟。诸佛如来坐师子座。宣说正法。具足成就一切相好。最妙最极。殊特端严。乐观无厌。如是观察诸大人相。』
  先从相上去观察,相上去思惟。
  『于一一相。应当至心。』
  于每一个相上——诸大人三十二相、八十种随形好,“应当至心”。
  『即得明了。见诸如来应等正觉。既得见已。当先谘问不见顶相。既得问已。然后次第遍观诸相。皆令明了。』
  三十二相。这个是降伏你的妄想。因为你爱惜自己的身体,爱惜你的眼耳鼻舌身意,所以诸佛如来让你去观察,把每一相都给你弄到极至,让你一一相次第遍观,诸相皆令明了,就对诸佛如来的三十二相产生无上的信心,从而破你的身相。
  『如是观已。更复思惟。』
  你这样作了观以后,如是作观你每一个相——三十二相的每一相,都把自己的身体相破掉,把如来之相确立。
  『诸佛如来众相微妙。是为希有。』
  诸佛如来,“众相”,每一相都是微妙的,每一处都是微妙的,微妙之中还是微妙的,是甚为稀有,稀世难有的微妙。
  『愿我未来还得如是具足成就诸妙相身。』
  “愿我未来”,就发愿了。当对如来的三十二相、八十种随形好深具信心的时候,你就完全讨厌你……就能破你现在的身见。然后你就发个愿:“愿我未来还得如是具足成就诸妙相身”。
  『愿我未来亦得如是清净禁戒具足威仪。』
  这是讲戒,就是不仅要成就诸妙相身,而且要清净禁戒具足威仪。行住坐卧,威仪四方。
  『愿我未来亦得如是具足三昧。愿我未来亦得如是具足智慧。愿我未来亦得如是具足解脱。愿我未来亦得如是解脱知见。愿我未来成满如是诸相身已。即得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既成佛已。亦当如是处彼天人大众之中。具足宣说如斯妙法。菩萨如是具足观察诸佛如来。乃至成就一切种已。复应更作如是思惟。』
  先是相上的观察和发愿,然后更作如是思惟。
  『是中何者是我。谁为我所法。谁能得成诸佛菩提。为身得耶。为心得耶。』
  “是中何者是我”,何者是我呢?谁为我在说法呢?谁能得成诸佛菩提呢?是身上得的呢?还是心上得的呢?
  『若身得者。是身顽騃。无觉无知。犹如草木石壁镜像。然彼菩提无色无形。非像非相。不可见知。不可触证。云何更以顽騃无知无见无识无所分别无作之身。得彼菩提。菩提如是既无形色。非相非像。不可见知。不可触证。谁复于中而行证者。若心得者。是心无色。不可得见。』
  这里面到底是谁行的、谁证的呢?是心得的吗?那么心是无色的,不可得见的。
  『是心无相。不可得知。』
  心是无相的,不可得知的。
  『此心如是同于幻化。』
  幻化之心。
  『然彼菩提亦尔。无色不可见。无相不可知。无漏无为。亦同幻化。云何可证。云何觉知。而言身心得菩提耶。彼菩萨摩诃萨如是观时。分明了了。见是身相不得菩提。亦知是心不得菩提。何以故。诸法无有以色证色。以心证心故。然彼于言说中知一切法。虽无色无形。无相无漏。无可睹见。无有证知。亦非无证。何以故。以一切诸如来身无有漏故。又诸如来身无漏故。心亦无漏。又诸如来心无漏故。色亦无漏。』
  这是讲的观察品,观察内在身和心关系的问题。
  观察品之余
  『又诸如来。色无漏故。受亦无漏。乃至行识亦无漏。又诸如来。戒亦无漏。所有三昧智慧亦无漏。乃至解脱解脱知见亦无漏。如是乃至诸如来。诸如来所有言说。已说今说当说。及一切法。斯皆无漏也。贤护。诸如是等一切佛法。智人能达。愚者莫知。』
  智人都能通达,愚蠢的人怎么也不知道。
  『彼若能作如是观时。一切诸法悉不可得。云何不可得。所谓谁能证也不可得。云何证也亦不可得。何缘证也亦不可得。彼能作是观已。如是入灭寂定。分别诸法。亦不分别诸法。何以故。诸法无故。贤护。如火未生。或时有人发如是言。我于今日先灭是火。贤护。于意云何。彼人是语为诚实不。贤护答言。不也。世尊。佛告贤护。如是诸法。从本以来。毕竟无得。云何于今乃作斯说。我能证知一切诸法。我能了达一切诸法。我能觉悟一切诸法。我能度脱一切众生。于生死中。此非正言。所以者何。彼法界中。本无诸法。亦无众生。云何言度。但世谛中因缘度耳。贤护。于意云何。彼如是说。得为实不。贤护答言。不也。世尊。佛告贤护。是故彼诸善男子善女人。若欲成就无上菩提。乃至欲成缘觉菩提声闻菩提者。皆应如是观一切法。作是观时。则入寂定。无有分别。非无分别。何以故。贤护。彼一切法。无所有。不生。然彼定有分别。即是一边。定无分别。复为一边。然此二边所有。是无寂定。非无寂定。无思量处。无分别处。无证知处。无经营处。无聚集处。无思念处。无发起处。贤护。是名中道。所有数事处等。但依世谛说故。』
  讲的中道之法。
  昨天有大德跟我讲,要无执无著,无作无求。这个话是没有错,但是确实有错,有什么错呢?偏空了。我讲了,我解释的“执著”和别人不一样。别人讲不要执著,他把“执著”当一个词来用。我告诉你“不要执著”是“有执无著”,叫作“不要执著”。“不执不著”叫不叫“无执著”啊?你比如说有人讲了,行到后来行而无行,走而无走,念而无念,于是,他也不行了,也不走了,也不念了。对不对啊?他整天行而无行,走而无走,念而无念,对吗?念而无念,是你念到无念,不是你不念,知道吧?是这样。我问你,为什么给世尊请法的时候恭恭敬敬,要绕佛三匝,偏其右肩,单腿着地,恭敬绕佛三匝,顶礼三拜呢?这是不是执著呢?执而不著。有执了,才能得到中道。不执,得不到。但是过分执了,也不行。你比如说,现在僧团发展正需要人的时候,正需要出力的时候,你说师父讲了要精进行法勇猛精进,你就整天惦着勇猛精进,工作不干,也影响别人不干,这个过分的执著于去行法,这个也是一种执著。
  其实真实来讲的话,修行靠的是一个平和的心、平常的心、不急不躁的心,对修行非常重要。平和的心,平常的心,不急不躁的心,这个心才能成就。我们有一些人特别急躁,来到这以后就行法,就不肯停,这过分的执著于法。还有的人行法的作意特别的重。过去有一位大德念佛的时候是气动山河,气壮山河,念起来了,他不用麦克风,比麦克风都响。但是他念上两个小时人就不见了,念累了就休息去了。他要不就不念,休息好了再来念。他是简单重复,就是这样。我就讲,修行,你首先要肯念佛、乐意念佛,不要乐意不念,不要乐意求感应,你要把重心放在念上,放在念上。念,念到不念。有人就问了,你不用功的时候,心放在哪儿了?我说没有不用功的时候。不念佛的时候,心放在哪了?我说没有不念佛的时候。自性念佛,他都会念佛号,始终会响起,始终会不断的。那么,这个过分的去强调要用功,这个用功的意识太强,培养出坚固的执著。还有一些人名利心强,在行法的过程当中特别关心因缘,有的就在那看:这里面谁是贤护菩萨呢?谁是八大菩萨呢?谁是五百名成就者呢?然后这个和这个过去世是什么关系?那个和那个过去世是什么关系呢?我和他是什么关系?他和他是什么关系?整天想这些事。你心有所想,必有所应。我们的心有所想,就必有所应,哪怕你想一丁点儿东西都会乱套。
  我过去认识一位大德,很不错,佛学院毕业的,人又庄严清净,唱是没有一个人比他更会唱的,唱的真好听。可是我看,唱的好听就光剩好听,没别的东西了。这次给你们唱这个忏悔偈,我以前一个人唱忏悔偈的时候很有感受,我可以唱到自己哭的稀里糊涂,唱的大家都跟着哭的稀里糊涂。最近这不演离师去当维那师吗,我就配合演离师,我看配合是不错,我还发现我挺会配合的,不抢人家风头,但是还能顽强的坚持这个调调啊,渲而不染,执而不著,给他配的挺好挺美的,哪个地方都不落。哪个地方都不落,哪儿都好,就是最后就变成了一个音声好,别的都不好。音声都好了,都重在音声好了,重在每一个节拍每一个节奏怎么配合上面去了。最后你说没摆进去,也摆进去了。你说摆进去了,也好像无关痛痒一样的。是这样,这就是也是一种执著。修行,还是讲的,你位置要摆对,要把成就僧团、成就般舟海会、成就般舟三昧摆在第一位。尤其是能做事的一些人,你位置要摆对。
  其实来讲的话,你修行最重要是一个调伏身心的过程。我们先讲调伏心。这个心的调伏,调伏你的心是在大众当中调伏你的心。在大众当中调伏你的心,首先你要能和谐和大众的关系,和谐和僧团的关系,这是第一位的。如果这个地方不和谐,你就心不能安、不能定,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这是讲和谐这个关系。和谐这个和大众的关系,然后你的心才能和谐,心和谐了以后才能进入别的角色,才能直接进入修行的境地,身安心安。
  身,要降伏其身,首先你要降伏你的吃、你的零食、你的好吃,你的过午不食,日中一食,日中少食。这些关口不过,你降伏不了自己的身见,一定降伏不了你的身见。今天一位大德跟我讲,师父啊,唉呀我在那儿痛的不得了啊!跟我描述痛的情景,我相信他描的情景都是真实的,那是什么情景呢?说这个我的胃痛,我的心痛,痛到我都把这个心抠进去了,抠进去了还不说,然后我痛的不行了,我把头栽到地上把头都撞烂了。你这样忍痛,它会不会不痛啊?会是吧?这样忍痛,它会更痛!你在忍啊,忍不是第一境界啊,知道吧?身体的苦痛这一关,必须要过啊。为什么我提出一个“作临终想”?你们想想看,现在的难,再难有没有临终的十分之一强啊?不会比你临终四大分离的时候十分之一还要强啊。那你现在这点儿苦痛,你就受不了?还有一个,我就发现大家都有恐惧心。有啥好恐惧的呢?死就死呗。为什么不乐意当下死、现在死呢?是不是啊?要我说,疼死了正好。痛死了,好不好啊?念佛死啊,痛的时候你念佛啊,就是念佛,是不是啊?你要学会痛的时候念佛!我说痛死了是物质上的,不是讲心上,心上痛死了那麻烦了,是吧?所以心和身体的关系,痛受不了,就被痛转了,是不是啊?就被痛转了。你们要练习好好体会这句话:心可以无限次提升,可以无限量的提升。对不对啊?人家一看你,都是一帮神经病,“心可以无限次无限量”这是啥词啊?是不是啊?但是你真能做的到,能不能成就啊?(众:能)可不可以做到啊?(众:可以)所以一定要反复不断的提升自己的心量。最好做的是什么?一勺儿烩掉,就丢在里面,什么难题都来,一次性全部搞定。说着容易啊,要真来了那真难啊!我跟你讲啊,真突破不了怎么办?真突破不了怎么办?真突破不了就继续突破,只要在突的过程当中,就一定会破,对不对?就是没破,死了是最大的破。是不是啊?死了就破了,对不对啊?你不用更高的招,是不是啊?痛,唉呀,好啊!这个痛毕竟要受的,现在终于来了提前来了,暴风雨来的更猛烈些吧,是不是?所以是这样。
  你看最后这几句话:“是无寂定。非无寂定。”有的人老想,想过去的某种寂定的体验,一想这种体验有可能就会感染它,沾染它。因和果要分开,要种因,不要管果。因即果,此因即彼果,非常重要。“无思量处”,没有思量的地方啊。如果哪天你做到就傻人傻念得了,心就安在这了,也不去思也不去量,也不去分别了,也不去证知了,也没有去做任何经营了,也不做任何聚集了,也不做任何思念了,也没生任何念头了,就是这书上讲的“无思量处。无分别处。无证知处。无经营处。无聚集处。无思念处。无发起处。贤护。是名中道。所有数事处等。但依世谛说故。”是讲中道思想。你好好检讨自己:有没有思量啊?有没有分别啊?有没有证知啊?还在经营一些什么东西吗?有没有聚集处?有没有思念处?有没有发起处?等等,是这样。
  我就讲修行,说句实在话,一是做五欲六尘的减法,亲戚朋友们不要联系了,不要着急度人。你们联系来联系去,最终的结果是把自己绕进去,烦恼重重,真的烦恼重重,这是一个方面。五欲六尘最能烦人。但是你们这些人都很有善根,来到这样一个诸上善人聚会一处的地方,很容易把五欲六尘放下来,远离它就放下了它。但是另一方面,关于法上的东西、关于心上的东西、关于道场的东西、关于环境的东西,你始终很难放下来。你把环境的东西统统放下来,不去计较这个,不去计较那个,安于现状、接受现状、乐于现状,就非常好。观自师最近在关里表现不错,观自观自,观的还不错,她说以前在普寿寺我喜欢清净,每天念得很起劲,现在到了这以后,觉得这太乱了,人太多了,事太多了,环境太乱了,找不着感觉,所以老找以前的感觉。我就告诉她,以前修出来也没有用。现在修出来管不管用啊?你不要期望少点考题,是不是啊?中国人最不怕考试了,是不是啊?考题越多怎么样啊?水平越高啊!有考题好,还是没考题好啊?所以大家有考试题好,无非就是训练你一个傻人傻念嘛,是不是啊?永远的、绝对的、单纯的安定在傻人傻念当中。你们没有人不相信傻人傻念能成佛,没有人不相信。你们任何一个人有不相信的,请举手!没有。那你就去做这件事而己,是不是?有没有不会做的,请举手?也没有。都知道应该怎么做,都知道怎么去做,剩下的就是自己的事。你去做啊!环境再乱,你念啊!条件再苦,你念啊!苦痛再多,你念啊!放下来,放下来,就是个做减法的过程。现在关键一条:知见上要做减法。知见上你做了减法,不再找这个感应,不再找那个感应,都不找了。这感应一不找了,也不再恐惧了,不再害怕了。不再恐惧,不再害怕。这个人不恐惧、不害怕非常重要。人第一不安的心就是恐惧害怕。不恐惧,不害怕,然后安心在这个地方。就是要做个减法,把你的聪明才智,把你的那喜欢搞插曲、喜欢抄近道的心,统统的灭掉,然后你就会逐渐进入真正的妙境。这是讲的这个。
  好,我们再往下看:
  『复次贤护。于彼真实第一义中。若中若边。皆不可得。』
  中也不可得,边也不可得。
  『何以故。贤护。一切诸法犹如虚空。』
  一切诸法就像虚空一样。
  『本来寂灭。非断非常。无有积聚。无有住处。无可依止。无相无为。无有算数。贤护。彼不可数。云何为有。不可数故。不入于数。不入数故。乃至无有智算名言也。贤护。彼菩萨摩诃萨。如是观察诸如来时。不可执著。何以故。一切法无执著故。以无处所而可执著。亦无根本是可断绝。除灭根本。故无依处。』
  这里面思惟的是很深入很深入的东西,现在和大家讲还有一点儿早。
  『贤护。彼菩萨摩诃萨。当作如是思惟诸佛现前三昧。若如是见诸如来已。不应取著。不当执持。何以故。贤护。一切诸法。不可执持。犹如虚空。体性寂灭。贤护。譬如金锤。安置火中。善作炉韛(bài)。融消炼冶。炽然毒热。又如铁丸。新从火出。炎赫炽然。有智之人。不应执触。何以故。铁流金炽。触则烧然故。如是。贤护。菩萨观佛。不应取著。其事若此。是故菩萨观佛色时。不应生著。如是观受。乃至行识。不应生著。又彼菩萨若观戒时。亦不应著。如是观定。乃至智慧解脱解脱知见。亦不应著。何以故。夫取著者。终不能离生死苦法。以是苦法皆由取著故。是故菩萨观察如是诸如来时。不应生于取著之想。贤护。虽无取著。然应勤求诸佛世尊胜妙功德。所谓佛智。如来智。广大智。自然智。自在智。不思议智。难称量智。无等等智。一切智智。若欲求入如是智者。常当精勤思惟观察见佛三昧也。』
  这是讲观察品之余,这里面核心,讲一个不应取著,一个讲中道,一个讲不可取著,不可执著、染著的意思。比如说吧,我们在般舟当中会不会显各种各样的境界啊?有的人说这个般舟不可思议,明明是这一个地方,怎么突然到了好几个地方去了?太奇妙了!这就是染著。还有的人说突然我不认识我自己到哪儿去了,我不知道了,我没有了,太神奇了!这也是染著有我没有我了,也是执著。有的人讲,为什么我有这样的想法呢?为什么出现这个境界呢?这个境界到底是什么意思呢?有染著了,知道吧?那么首先你们要知道,在般舟当中什么样的境界不可能发生啊?有没有啊?什么样的境界都可能发生,什么样的事情都可能发生,什么样的身体变化都可能发生,这都是变化,是不是啊?但是有一样的东西可以不变,什么东西啊?心不变,傻人傻念不要变,无所畏惧不要变,不怕变化不要变,知道吧?诸行无常,在般舟里面的各种表现都是无常的,对你来讲痛是自然的,对他来讲不痛是自然的,对吧?对你来讲的话,你应加紧用功是自然的、是正常的。对他来讲,他应该放松一点,自然用功是正常的、自然的。所以这里面没有分别,没有取著,知道吧?境界相,你不要问好境界、坏境界、善境界、恶境界、恐惧境界、欢喜境界,是有意义的境界、没有意义的境界,都把它当什么?随便你,你演你的,我念我的。你有百千万种境界,我有应对百千万种境界的一个傻人傻念,好不好啊?(众:好。鼓掌)这样你就放下一切境界了。念佛也一样,你有这感受,他有那感受,你感受是对的,他感受就是错的吗?你今天有这感受,明天有那感受,哪种感受可以执著、可以依靠啊?只有傻人傻念可以执著,可以依靠,是不是啊?
  有人说,傻人傻念不是执啊?不是著吗?是这样啊,“不可执著”还有一层意义:对此世界的一切不可执著,对彼世界要成佛、要念佛,要不要执著啊?它是两个东西,不是一个东西。就是要执这个东西,但是执这个东西又不著,执这个东西,我念佛,什么时候成佛有关系没关系啊?(众:没关系)这就叫不著。你不要念“今天我念成什么样了,明天我念成什么样了”,这叫著了。你不念它就不执,叫执而不著,是这个意思。除了念佛之外,念成啥样我不管,念成什么感应我也不管,念的对错我也不管。傻人傻念,我心里只有这一念,只相信这一念,只有这一念,只做这一念。这一念怎么做都是正确的,有信心没有啊?你这就简单了。这一念,苦的时候是它,痛的时候是它,烦的时候是它,高兴的时候还是它,有人的时候是它,没人的时候是它,人多的时候是它,人少的时候也是它,夜深寂静独处的时候还是它,梦里面还是它,死了碾成灰还是它,好不好啊?(众:好!鼓掌)就剩这一个东西了。那就是说要执这个东西,至于著不著,没关系,对不对?死成啥样没关系,痛成啥样没关系,乱成啥样没关系,别人咋看没关系,自己是死是活真的没有关系。理解不理解、遗憾不遗憾、疑问不疑问、声音大不大小不小、感受好不好坏不坏,没有关系。这就是执这个东西,知道了吧。这个东西就牢固的抓住,整个抓住永远不放,好不好啊?你要多执有多执,要多著有多著,就行了。是这个意思啊!如果抓不住这个东西,你那个心就有一个特点:老喜欢抓东西。生下来怎么样啊,手抓的紧紧的,死了撒手西归。生下来就抓,你总要抓东西,所以最好你就把这个傻人傻念抓住,最简单的一个东西,最顽固的给它抓住。你要抓一个最复杂的东西,你抓的住抓不住啊?抓不住。最简单的东西人人可以抓的住,这个方法是最可靠的。
  还有对法上的对和不对,对过去世如何如何如何,对现在世如何如何如何,对种种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如何如何如何,都学会傻,随便它,不去想。反正我就讲了,你们想,这里面将来什么人遇不到啊?什么人都能遇到。是不是啊?遇到了能安住,说明你修行对了。不安住,说明什么?不安住说明你笨啊,你被他影响了,是不是啊?他影响的是你啊,对吧?所以遇到什么样的人你都要安住,遇到什么样的环境你都要安住,遇到什么样的是非你都要安住。所以无非就是安住自己的心在傻人傻念上而已,就是这么一件事。祝愿大家都能当下安住,傻人傻念,不作他求,不作他想,不作分别,没有恐惧,永不害怕,永不退缩,好不好?就这么个事。
  我们之所以安住不了,有很多的原因。有一个原因就是我们始终有一个不想留遗憾的心。你们想不想留遗憾呢?都不想,是不是啊?都有一个不想留遗憾的心。不想留遗憾的结局是什么?被遗憾抓住,是不是啊?所以一定你要把这个遗憾留下来,把傻人傻念抓住,这一个心要确立。人在世间不可能没有遗憾,与人相处、环境等等不可能没有遗憾,要允许有遗憾留下来,不管它。还有,老人念佛的时候,老人行般舟的时候,不要怕留遗憾。老人体力衰减,虽然说我们讲老人不服老是好事,但是念佛念的是心,不是身体。身体的共振能够帮助我们念佛,但是不应该执著于身体的共振。老年人,还有病人,不应该像正常人一样的标准去念佛,这一点非常重要!大家一定要注意抓住主题,放开次要的。你说当年林彪打辽沈战役的时候,全乱了,这个军找不着团,团找不着连,连找不着排,那就干呗,就乱打,打乱仗,最后把国民党打乱了,打趴下去了,很滑稽的,那时候很滑稽的,没什么指挥方法。其实我们现在也是一样,我们做的事情可以说是空前的,到底该怎么开这个法会,到底应该咋弄,都是乱中取胜,我们只管抓住自己的发心,把自己供养出去,这样去做,佛菩萨也会安排好一切。你要真相信就没有事,你不相信就有事。真相信,进入无为法。不相信,进入有为法,你会做种种安排等等。这是不应取著,不应染著,这要走中道,这两个思想的思惟观察是这么个意思啊。
  这是我们刚才讲的,不应取著于各种境界,不应取著于各种感受,不应取著于各种知见,不应取著于五欲六尘,不应取著于环境,不应取著于心理。你把自己的心情给它解放出来,这样的话,我们就彻底的、简单的无时不安住在傻人傻念当中。何为安住呢?不作他求、不作他想,没有另外等待,就是安住。是不是啊?不要去找一个般舟三昧。如果你安住在傻人傻念,傻乎乎的这样做,当下做,没有任何感觉,没有任何感受,真的像个傻子一样,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那你说你现在没得,将来呢?一切都得,是不是啊?那么有一个一切都得的最简单的方法,咱们别动别的脑筋,好不好?阿弥陀佛!
  你就是在实践当中来安住这个方法,明白了吗?你要搞清楚这个思路,没什么复杂的事,知道吧?你就让你在复杂的情景当中做这个最简单的事,明白了没有?当自己习气现前的时候,一定要怎么样啊?一定要改变自己的习气。知道了吧?有一大德跟我讲、请示,以前念佛感受如何的奥妙、如何的得利益。我说你甭讲别的,你就讲现下你这脾气上来给我怎么改?你脾气都不改,你一有事就撂蹶子,你就跑人,你就退心,你就当逃兵,有用没用啊?而且这个能不能绕过去?绕不过去,必须靠你自己去解决,自己要去解决,是这样。
  我们要把我们种种的奇思妙想都做减法减掉,把我们种种世间的情缘——孩子的缘、亲属的缘、朋友的缘、生意的缘统统了掉,非常重要。不了世缘,就结不了西方极乐世界的缘,而且这缘起缘起很重要,这缘一起,这个风一起浪就起,对不对?树就不静,对不对?缘一起事少不少啊?事就多了。你比如说有的人就讲了,看到这里都是坏人。我说怎么坏人呢?这坏人都害人,打药。说你同伴呢,同伴都让他们给药死了,有的都给药迷了。你看,就是说他会在这里面编出一系列的恐惧的故事。你们觉得疑人偷斧是个笑话,对不对?怀疑人偷了他的斧子,是不是个笑话?编了一个人偷了斧子的笑话,是不是啊?杞人忧天也是个笑话,是不是啊?但是他自己的受用是不是真实的?这个编的故事,你们想,编了多少故事,是不是啊?哎哟!哪天我们真找一些境界相的人上来,这个编故事的人真是无所不用其极,太会编了!你比如幻听,这个听不可靠啊,他会听,编很多故事。有的人在佛号中听出各种声音来,你可别信以为真啊,信以为真就出事了。要听而不闻,知而不知,视而不见,再妙你都不要听,一旦听了这种感受就麻烦了。叫“受而不受”,你有受用只管受用,不去染著,非常重要,非常重要!一切智慧自清净心得。何为清净?无作无求,是为清净,是为清净啊!
  这个境界相编的故事太多了,太执著了。我们有一位大德,参加九十天,我非常赞叹!人家开始来随喜七天,七天变成十四天,十四天变成一个月,一个月变成二个月,二个月人家就说搞三月吧,三月完了,我们说还有一个28天,延长28天,那就一道来吧。人家一随喜就随喜了118天。她每天特别疯狂痴迷这声佛号,我念佛号的腔调、声势,可以说声段、语速、语气、长短、大小,她可以说是一个全真的“拷贝机”,全部给你模仿的没有一样不像的,声音、语气、语调、神形都像。但是一执著于这个音色完蛋了,突然有一天疲惫了,就听师父不是念阿弥陀佛了,就变成阿妹子如何阿妹子如何,哈哈哈!然后就开始思惟了,说视师如佛,那肯定我不对。不是阿妹是别的,怎么听来听去还是阿妹如何阿妹如何。最后儿,我也不知道是阿妹如何,我一直想搞清楚人家是患了什么幻听?我说你告诉我,阿妹如何了?她说不能说,我说为什么不能说呀?她说不好听。我说不好听也没关系呀,告诉我咋回事。这阿弥陀佛变成阿妹如何如何,我不知道。她说那是我们方言。我说你方言我又不懂的了,我不懂你方言就能念出你方言了。她就说是变成什么,她说是黄色的。你看,她就整天念阿妹如何阿妹如何,搞得像神经病似的,就执著这个东西啊。不能听啊,听了这个里面,真的!她这个没有什么,是心里反感而已啊,知道吧?如果恐惧相出来了,变成要抓人了、要杀人了、要追人了、要打架了。很多报警啊、精神错乱是这么来的。
  我在这跟大家讲一下,我让大家发愿不能有恐惧心。有恐惧心的人,因为在行般舟的过程中肯定会见到很多东西,见到很多东西以后,从来没见过啊,就会心生恐惧,一生恐惧就编出很多故事,一编出很多故事就把自己给吓死了,吓着了。全是自编自演自己吓自己,知道吧?自己吓自己。所以于各种境界、各种所听、所见、所闻、所想,都不能生染著。不生染著,没有恐惧。你就傻一点,有事就有事呗,有遗憾就有遗憾呗。是不是啊?苦就苦点儿,损失就损失点儿,受累就受累点儿,没有关系。如是思惟,如是心态,就能度一切般舟里的一切状态、一切的现象、一切的苦厄,不生染著,处于中道,执而不著,好不好?当然,对于我们要做的事情要执而不著,对于我们不要的东西怎么样?要不执不著,没有关系啊,知道吧?人家怎么看我们,有关系没关系啊?“哎呀!人家怎么看我啊,我怎么活啊,我丢死人了,我现在就死吧,我还不如这样就死了算了。”他一根筋啊,就这样子。你比如说,有的人内心有一个秘密,最怕别人知道,假如境界里边突然感觉到别人知道了,你看那个人他怎么这样看我啊?其实那个人正在迷糊,他看都没看你,是不是?你说是不是这样?你们老说这个人看我、那个人看我,其实谁顾上看你了,自己昏沉还来不及呢!但是境界里他就不这样了,就是想:“他肯定知道我秘密了,完了完了完了完了……”这些东西都会给自己带来极其不利的影响。就是说,一定要不生染著、不生恐惧,非常重要,非常非常重要!其实你们一定要有个不怕恐惧的心、心无挂碍的心。到了我们这个道场,没有恐惧、心无挂碍、愿意留下遗憾、紧紧抓住傻人傻念的人是大智若愚、最大智慧的人。祝愿大家放下一切,不生染著,安住当下,傻人傻念,将傻人傻念进行到底,进行到各个方面,进行到每个角落,好不好?(众:好)
  阿弥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