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0161515《贤护经》学讲记-第3讲
2013-10-16 02:15:00.0
『(五一)云何当得清净戒行。永灭一切声闻辟支佛心故。』
“清净戒行”,正法时代是持戒成就,像法时代是禅定成就,末法时代是念佛成就。那么要以戒为师,以戒为基本。“戒行”,是指这个戒要能体现在行、住、坐、卧日常生活当中,体现在行持上,完整的、系统的、全面的、深入的、微细的体现为一系列的戒行。一切戒行的根本的特征是清净,此名“清净戒行”。“清净”者,不染五欲六尘,是为清净。少欲,少了欲,为清净,不染五欲六尘是清净,少欲知足是清净,只有“阿弥陀佛”这一念是真实的清净。“清净戒行”最主要的还是心地的“戒”,是心戒,所以清净的是心地上的戒。这个心戒最重要的一条是什么呢?“永灭一切声闻辟支佛心故。”“永灭”,永远消灭。“一切声闻辟支佛”就是一种自我的圆满。龙树菩萨说过一句话,宁堕地狱一劫、二劫、三劫,不生一念声闻之心。声闻者都是自了汉,就是说自己了脱自己,不管别人,叫小乘,叫声闻。那么宁可堕地狱一劫,就说小劫,是一千六百六十多万年。宁可堕地狱三劫,就是五千多万年。那么宁可堕地狱五千万年,也不能生一念声闻之心,就是不生小乘之心,这是龙树菩萨说的话。
社科院的一位教授,他说你这个般舟好,第一是大乘佛法,第二是正宗的正牌货,第三要入主流,要入到主流的这个脉络里去,第四你们一定不要宣传治病,不要宣传健身。要治病找卫生局、找医院,要健身找体委,那是体委的活儿,卫生局、医院的活儿我们不抢、我们不占,我们永远不去抢人家的饭碗。而且,我们今后在每个人的心中,在我们的网站上,在我们的安单处,在我们所有的地方,包括宿舍,以后都要贴上一个:要看病到医院,要健身找体委,要行般舟找我们。要解脱、要开悟、明心见性你来找我们,我们只负责这个大活儿。至于说你病好了,身体壮了,那是你个人的运气,不是代表普遍的现象。作为正规的渠道,我们要明确的提出来这一点,是这样一个情况。
这个大乘的心非常重要,只有发大乘心的人,才和我们这个般舟三昧的修法、我们目前的共修之法相应。我非常欣喜的看到,很多人会发大心。你看我们现在闭关的演法师,就发大心,说有很多地狱的众生,有很多这众生、那众生,我要带着他们念佛,让他们解脱。发的心是不错,但是如果整天念带着众生解脱,带着地狱众生解脱,带着恶鬼畜牲解脱,那哪是念佛啊?如果你心里还吓的怕怕的,汗毛还竖着,说“我发愿带众生解脱!解脱!解脱!”(带着恐惧心的语气),这个是不对的。龙树菩萨说,宁可堕地狱五千万年,也不能生一念声闻之心。菩萨持清净戒不堕二乘地,菩萨若堕二乘地,便名破戒。何为戒清净呢?如果老是想着自我的“去闭关”,这个就没有用。
我非常赞叹观自师,这观自师是一个比丘尼,出家二十多年,受大戒受了十四年,在普寿寺的念佛堂,可以说是念佛的一把好手,念得这么清净,这么有心得。偶然一个机会,到了咱们这儿,在这儿念了佛以后,就入了咱们的“国籍”了。入了这个“国籍”之后呢,就完全能够为大家服务,毫无怨言而且非常负责任,不归自己管的事情,也主动去管。所以她们管的那个念佛堂,包括演普师,她们管的念佛堂确实很多人就管出来,就带出来了。这个念佛堂能不能带出来,关键在于带头人。这次三天四夜放了一下试试看,可能还是不能放,所以我决定,就是尽一切可能不出去,我们就牢牢安住在这里,好不好?
我们要有真正的为大众服务的心,真正的爱民如子的心,爱护信众比爱护自己的孩子还要好的那个心地,这样才行。不舍一人,真正地从心眼里、心底里爱护他们,爱护到到什么程度啊?说句难听的话,到犯贱的程度,人家不理你,你还爱护人家,人家犯多少错,你还是愿意原谅人家。你就听这句话就对了,我说,“只有不要师父的徒弟,没有不要徒弟的师父。”但是呢,这个不是滥用慈悲。“清净戒行”,只有你和大众建立这样一种水乳交融的这样一种关系,才是真实的清净,才能够自他关系圆满。
自他关系圆满,有几种:一是一对一的,一是一对多的,一是一对广的。一对一是我们对每一个人;一对多,对这么多人;一对广,对所有的法界众生,都是平等的。是这样一个关系的圆满。如果这个关系不圆满,你有定没定啊?没定。不圆满它就会来冲击你,这个人可能冲击你,这么多人可能冲击你,这么一类人可能冲击你,这么一类众生可能冲击你,那么这个导致的结果就是,你想有定那是定不了的。反过来,你自他关系圆满了,自他关系最圆满的典型是谁啊?佛!佛跟任何众生有争没争啊?没有争。佛对魔王都没有争。最后佛要涅槃了,这个时候,释迦牟尼佛其实不想走,等着阿难尊者来劝,这阿难尊者一听说佛要灭度了,哭哭啼啼的。这没见性,没办法,就哭啊,哭的昏天黑地的,就是没有请佛住世。结果魔王来了,说释迦佛啊,你该度的人也度完了,该讲的经也讲完了,你可以灭度了。佛满众生愿,佛就答应了他。佛答应魔王之后,阿难尊者才想起来赶紧请佛住世啊,你可不能走啊!释迦牟尼说已经晚了,我已经答应魔王要走了。就是这样子,所以这个是自他关系圆满的一个典型,他对任何人没有争,对任何人只有好心,没有坏心,只有帮助人成就的心,所以说他是发了这一念心,所得什么果报呢?大家都拥护、都爱戴、都敬爱、都恭敬!大家都拥护、都爱戴、都恭敬的这个正能量,全部汇聚到佛身上去,这佛想不成佛行不行啊?想不成佛也不行,是不是啊?这是讲自他关系圆满的一个典型是佛。所以佛讲的很客观,在《华严经》里面讲,普贤菩萨说众生是树根,佛菩萨是花果,没有树根有没有花果?那个树根是看不见的,默默地把所有的能量都送给佛菩萨,佛菩萨结一个果,这是这样一个关系,其实真是这个关系。
我以前给大家算过一笔账,每一个人每一生浪费五千亿的生命能量。就是说能产生一个生命的能量,我们叫一个生命能量,一个人一辈子损失掉五千亿的生命能量。咱们不讲阿弥陀佛成佛以前,就说阿弥陀佛成佛十大劫以来,一百多亿年以来,你浪费了多少个五千亿啊!真是这样。你想想看,你起心动念,有没有费能量呢?都浪费能量了。何为众生啊?它就是有很多的念头叫众生,它不是一心一念,很多的念头就像百千万亿匹马,往百千亿个方向拉车,虽然里面有重复的、重叠的,但是几乎还是四面八方去拉,这车拉得动拉不动啊?拉不动,还给拉破了,是不是?这叫自我残害,自己折腾自己。那么你们说,如果你不损耗这五千亿的生命能量会怎样?身体好不好?就很简单的一件事,修行人断绝情欲,断情断欲,身体好不好啊?在家人多情多欲,最后是面黄肌瘦,生命的状态完全两回事,是不是?道家讲练精化气,练气还神,还神入虚,还虚入道,精气神可以逆转,叫做顺则成凡,逆则成仙。顺则成凡,男人也好女人也好,他顺着就是一个凡心,就是能量的一种损耗,顺下来,然后身体感到非常的疲惫,非常的困扰。逆则成仙,就是说逆过来,没有生这些情欲的想法,不会产生这方面的消耗,甚至不会产生这方面的物质。确实是这样,可以不产生这方面的物质,那么当然他的能量就没有损耗。不用看到每个念头的损耗,单纯就看情欲这件事的损耗,就这么大、这么多。所以说,如果你不损耗这么多的能量,这百千万亿劫以来,你把这个能量全部聚集起来,你成不成佛?你肯定成佛。你现在不说你成佛,让你好好睡一觉,你都觉得精神百倍,是不是?
这个能量的结构,宇宙法界当中能量的分布,所有的众生都会把能量汇聚到阿弥陀佛这块儿来。阿弥陀佛为什么无量光、无量寿、无量能?想不无量能行吗?没办法,因为你们都给。为什么念阿弥陀佛这一声佛号呢?因为大家都给阿弥陀佛正能量,阿弥陀佛不得不汇聚起无量光、无量能、无量寿、无边光、无碍光、清净光等等十二光明。那么阿弥陀佛汇聚这么多能量之后,你去敲阿弥陀佛这面鼓,阿弥陀佛就给你一个回应,你给他的是一,他回应给你的是多少?是“无量”。无量光、无量寿、无量能,所以阿弥陀佛平等地给予每一个人,所以这样的话念这声佛号,是能量交换的最有效的方式。你把你的能量,汇入到阿弥陀佛的能量场里边去,汇入到大家的阿弥陀佛,不是阿弥陀佛的阿弥陀佛,是大家的阿弥陀佛,大家共同回向、共同成就阿弥陀佛,你汇入到这个场能里面去,融入到这个场能里边去,那感觉确实不一样,这是真正的清净。所以要自他关系圆满,就不能发小乘的心,所以你就明白,龙树菩萨为什么说要宁可堕地狱一劫、二劫、三劫,不生一分声闻之心。所以说菩萨若堕二乘地,进入小乘菩萨的境界——自了汉,就是破戒,就不是菩萨。
“云何当得清净戒行,永灭一切声闻辟支佛心故。”就是说我们要发大乘的心。尤其是我们般舟行人,你发利益一切般舟行人之心,这个回向大不大?一切般舟行人都是众生的福田,一切般舟行人都有这么多的功德,然后你得到这么多的功德回向。你回向给别人,其实是向别人收租子,并不是给别人,知道了吧?给别人是个幌子,回馈过来才是实质。为什么要普回向呢?就是这样一个道理。成就大众的心,其实是成就自个儿,就把般舟海会的功德,统统收到自己身上去了,这个才能够真正成就,所以这个发心非常重要。心地之见就是这样一个心地:成就大众,成就僧团,成就般舟海会。然后在成就僧团、般舟海会和他人的过程当中,自然成就的是无我,是真实的我,是这个意思。
『(五二)云何当得庄严大誓。一切所作皆究竟故。』
我们讲愿力成就、誓愿成就,这个誓愿是什么呢?大誓愿。何等大誓愿呢?庄严大誓愿。庄严大誓愿到什么程度呢?一切所作皆究竟,都可以非常究竟,非常圆满。就像我们,你修行不是为自己修的,你是为成就其他的般舟行人来修的,你是为成就般舟僧团来修的,你是为成就般舟海会来修的,你发这样的誓愿,可谓庄严,可谓大。心地在哪个位置,就能克服多少阻力,心地越矮这人越没出息。很多人苦痛关过不了,为什么?他心地就在苦上,就在痛上,就在不想苦不想痛上,这是心地的悲剧。当你的心地在代众生受苦,你说我们般舟行人,代众生一丁点儿苦,就能灭除众生那么多的苦,值不值啊?不敢吭声。值不值啊?(大众:值!)所以这个帐太划算了!如果能代众生受苦,那世界真的要和平了。我们天天踩、月月踩,每时每刻踩,把所有的苦痛全踩光,让全世界人民都没有苦,好不好?(大众:好!掌声!)因为我们不怕苦嘛!怕苦和不怕苦差别大不大?怕苦的人呢,那是苦中苦,吃尽一切的苦。不怕苦的人呢,就是“轻舟已过万重山”,眨眼之间就是这样子。
我以前有一个徒弟,我给他起个名叫演苦,她很不服气:师父,人家叫演妙、演心、演空,怎么给我起个名叫演苦?我说你不懂了吧,苦行妙行,你就没有觉悟。很遗憾,这个演苦真的给说中了,她就喜欢偷懒,然后念会儿佛她就跑出去,跑个地方坐会儿、歇会儿,她坐会儿、歇会儿还不算,她来个新鲜玩艺,她跑出去打坐,她的腿功又不好,最起码咱们讲你双盘上也行,是不是?盘又盘不太上,然后她走一会儿坐一下,坐又不敢多坐,走一会儿坐一下,坐之前把脚揉一揉、抠一抠,这样弄一弄。她是非常顽强,我看她整天不睡觉,几乎没有想睡觉的时候,不想睡觉,就想念佛。这本来是件好事情,但是如果是一个异常执著的心,就非常可悲。因为就像那个弦绷得太紧了,绷得紧的时候可以,一旦断掉可就完了,是不是?果不其然。这样子一个人,后来我看她这么执著,就让她休息,她死活不肯休息,赶也不走,打也不走,骂也不走,怎么都不走,就在那儿赖着,把所有的苦都演遍了。她行了四十天,苦痛关还没有过关。我说哪有你这样四十天苦痛关还不过的,整天在这儿晃。后来她说她要闭关,师父,我豁出去了,我准备死,死在这里边。我说你死不了,你肯定死不了,你关也过不了。你一苦一痛就嗷嗷叫,你还能过关?什么关也过不了,真是这样,很遗憾!
我有一个师弟,闭了九十天的关。第一次闭九十天关,到三十五天的时候人跑出来了。在前边二十天的时候感觉非常好,说师兄啊,我跟居士说了,我准备闭二十一天,其实我的目标是九十天,现在二十天的时候感觉很好,就发愿了,说我一定要在里面好好地闭关,如果我不能彻证三昧,讲经说法,我就把我这把老骨头扔在这个关房里,让它烂掉,我也不出去。我说,随喜赞叹!三十七八天的时候,我打电话过去关心他,我说你怎么样了?他说,唉!我出来了。我说,你怎么不打电话呢?他说,哎呀!你不知道,我出现了大象腿,腿痛得要死人了,我三天三夜就念痛没念佛,再念下去有什么用啊?没用,我就出来了。你看,苦痛关过不了啊。我以前跟他讲过,我说你不要吊绳子,不要找任何的辅助的手段,要老实过关。第一个九十天闭了个这个。第二个九十天,我们闭九十天,他也闭,闭了个啥?过一段时间又打电话给我了,他说师兄我九十天出来了,我说恭喜你呀!他说,恭喜啥呀?都半个月了,我的腿痛得还着不了地。我说,你咋过来的?他说,痛的没办法,我就吊绳子,减轻一下。他意志力也够坚强的,吊了几十天绳子,吊过来了,到了九十天“扑通”掉地下去了,再也爬不起来。你看,这个有苦有痛过不了关,这很遗憾,真的非常非常的遗憾!你想想看,你说要讲经说法,你说要度众生,你说要给大家做榜样,一个苦一个痛受不了,这是不是庄严大誓啊?不是庄严大誓。心地在苦痛上,真的过不了关。
演苦就真的演成苦了。后来我接下了宝峰寺,就没回去,结果另外一个大德,就专门给她装修了一间关房,让她闭关。结果关房还拉进去一条网线,带进去一台电脑,在里面呆了三十多天,然后就不知所终,人到哪儿去就不知道了。这个闭关可不是儿戏,哪儿有关房里还把网线拉上,还把电脑带上,那你闭什么关啊!苦痛关都没有过,没有任何次第,还想闭九十天的关。后来她给我打电话过来,我说现在怎么样了?她说,现在我连佛都不敢念了。她连佛都不敢念了,不念佛了,还念般舟?佛都不念了。你看这个苦痛一定要踩过去,不踩过去很可怜哪,非常可怜。
你心地在哪个位置,你的心力就在哪个位置。所以大家要起庄严大誓,只有庄严大誓,心力提高的无限强劲、无限究竟、无限圆满的时候,一切所作才能皆究竟。“一切所作皆究竟”,这是一个很高的境界,也只有你真正发庄严大誓,发一个根本大誓,永不退转的、不可动摇的这样一个庄严大誓,一切所作才能究竟。就像我们吧,因为发了要拯救这个世界所有冤亲债主的愿,我们发了消融一切冤仇债恨、普度一切堕胎婴灵、陆海空一切受难众生、一切附体众生、一切过往六道群灵、一切有缘求度众生、历代父母师长、一切六亲眷属、一切念佛行人,我们愿代他们受苦、受难、受业、受报,愿想尽一切办法来救度他们的愿。因为发这样的庄严大誓故,所以我们所作所办都比较顺利,甚至说非常的顺利,也可以说很多东西远远出乎我们的想象。
『(五三)云何当得为一切众生中上首。欲行诸善法故。』
“一切众生中上首”,我们这个般舟三昧就是这样。这次演舟师、觉无师、演忏师、演悦师他们四位,到弥勒寺去带领东林慈善(功德会)的一帮人行般舟。其实,我在当居士的时候,就认得净义法师,就是弥勒寺的主持,原来东林慈善的负责人,因为净义法师和我师父关系非常要好。我在当居士行般舟的时候,净义法师就很赞叹,然后就经常会跟我聊,专门跟我聊了好几个小时,问我们行般舟的过程和体会等等。这次净义法师正式发邀请函,叫我们派法师过去,带领他们来行般舟。虽然要说资格,我当居士的时候,人家就是大法师了,可是人家对我们这个般舟三昧非常的恭敬,正式发邀请函叫我们去,也反映我们在这个法界当中的某种地位。
“云何当得为一切众生中上首。欲行诸善法故。”所有善法我们都实行,而且你们看看般舟,一个般舟行拥有一切、涵盖一切、具足一切、圆满一切、普摄一切,这就是“众中上首”。
『(五四)云何当得无有疲倦。为欲教授一切菩萨所学诸波罗蜜故。』
“云何当得无有疲倦”,没疲没倦,你看我们般舟行人就是这个德行。一般世间讲课,讲一堂课休息十分钟,我们都是一讲起码半天、三个小时、五个小时,坐在这儿都不动,大家都有功夫,自我鼓励一下,好不好?(大众:掌声!)坐在这儿就没想动。以前念佛念一个小时,就想,我得赶紧休息休息,现在念三个小时、五个小时,就想,这算啥事?不算事。这就是讲的没有疲倦,确实是这样。你看我们讲法的时候,分享的时候,哪有疲倦啊?三天四夜没睡觉了,抓着你们一白天,到十点可以睡觉了还不让睡,十一点半才放回去,真的是没有疲倦。
『(五五)云何当得不退转。多求一切佛法故。』
“不退转”,这个非常重要。这句就是问,什么样的修行的方法能够让我们直接处于不退转地呢?这个“不退转地”当中,能够求得一切的佛法,能够融会贯通、穿彻通达一切的佛法,能够从多个角度、一切的方面穿彻通达一切的佛法。如何能处于不退转的境地呢?行般舟三昧就可以。何为不退转呢?八地以上菩萨是不退转,不退转菩萨。不退转有三:一、位不退。就是这个菩萨所处的水平、这个位置不退,就是心地的位置不会从大乘掉到小乘,也不会从八地掉到七地、掉到六地,这都不会,不会今天这样,明天就那样,这是位不退。二、行不退。行为上不退转。三、念不退。念头上不退转。位是粗的,行是细的,念是微的,就是微细的层面。
你看这个三天四夜,有的就讲了,这次师父没来,所以就稀里糊涂就过了。这就是考验考验你们到底怎么样。结果没受得起考验,没有办法,只有师父上场,是不是?所以我们讲,行上要不退,念上要不退,就不会产生这样要退的念头。包括像演端讲的,做梦里边念头都不会退,这叫位不退、行不退、念不退,永不退转,这个不退转是这样。
那么“多求一切佛法”,融会贯通一切佛法。所谓“多求”,所谓“融汇贯通”,这里边特别强调,第一不仅要知道“是什么”,更要知道“不是什么”。就好比讲,你不仅要知道“只管念”,还要知道“不管什么只管念”,知道为什么“不管什么只管念”。如果你明白了以后就好了。刚才那个曾菩萨,她说,哎呀!你这么一说我心就没有不安了,挺清凉的,法喜充满了。她在那儿“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就念上了,她已经什么都不管,就念佛了。这个就是说什么呢?你要知道什么不是。实际上很简单,你烦恼的时候就问自己,那个烦恼的东西是不是?肯定不是。烦恼丢掉可怕不可怕?肯定不可怕。有关系没关系?肯定没有多大关系。所以说,要知“是”,要知“不是”。其实来讲,修行修的是一个“不是”的功夫,不是一个“是”的功夫,因为“是”这个东西呢,只有怎样描写是最完整的?你们知道吧,你如果正面描述,永远是不完整的。你反面描述,你比如讲,这本书是什么样的,你要反面描述它不是这样,不是那样,不是这样,不是那样……你把九十九个“不是”都描述出来了,最后那个“是”就是真的,你得到的是真实的,是这个意思。所以要广知“是”,也要广知“不是”,而且要深入其中,“多求一切佛法”。
『(五六)云何当得不可坏。不为一切外道邪师所破故。』
有什么样的修行方法,能够得到一切的邪魔外道、一切的邪师、魔师都不能对我们有所破坏,都不能影响我们,我们能够不受一切外道、一切邪师的影响呢?释迦牟尼佛说有,这个方法就是般舟三昧。为什么般舟三昧可以不受一切邪师外道的影响呢?我们提前就把邪师外道的影响,给它引发出来了,提前消化吸收了,提前打了免疫针了、预防针了。因为我们经历了多少次三天四夜的考验,经历了把任何人生的磨难都凝缩在这三天四夜当中提前预演,因为我们向法界宣告,我们要成就般舟三昧,是以把一切冤亲债主,能调动来的全都调动过来了。那么冤亲债主在我们心力最强的时候,在诸佛菩萨加持力最强的时候,在我们共修力量最强的时候,这个时候来捣乱了,好不好?这是最好的时候,别到你七老八十、四大分离、年老体衰、话说不出、气喘不上、疼的哼哼只记得叫的时候来攻击你,你无丝毫还手之力,没有丝毫的心力,是不是?这个邪魔外道破不了我们,因为我们处于最佳的状态,我们不想逃避,因为邪魔外道来攻击我们,这是我们的因果,我们逃不掉的。但是我们逃不掉,可以让你提前引发,可以把我们的心力提高到极强的程度,这个时候我们不寄希望于运气好,而是我们确实经历了各种各样的考验,是以不可毁坏、不可损坏。一切邪道、一切外道、一切邪师都不可损坏我们。
『(五七)云何当得深信一切诸佛。不舍此念常见诸佛故。』
“云何当得深信”,“深信”这个深刻的、深入的、深远的、坚固的“信”,相信一切诸佛,这种信是“深信”,不是那个漂泊不定的浮躁之“信”,不是心血来潮的一时之“信”,它是一个深入的、深刻之“信”。“深信一切诸佛”,在行为上,在行、住、坐、卧上,在每一个时间,在每一件事情上,都这样“深信”不疑,“没有疑惑如毛发许。”“不舍此念常见诸佛。”不舍“深信一切诸佛”之一念,不舍深信阿弥陀佛之一念,不舍执持阿弥陀佛之一念,不舍傻人傻念之一念,在这念佛的境界当中,常与诸佛相遇,常见诸佛之心。“不舍此念常见诸佛”。“深信一切诸佛”这个“深”才有力道,才有力度。“不舍此念”,这一念当中就能常见诸佛。那么只有傻人傻念阿弥陀佛这一念,才能常见诸佛,因为诸佛的心地也在于此。
“十方三世佛,阿弥陀第一,我自成佛道,名声超十方。”阿弥陀佛讲我要成了佛以后,十方诸佛都来赞叹我阿弥陀佛,如果有一个佛不赞叹我阿弥陀佛,我就不成佛。所以“十方三世佛,阿弥陀第一。”“阿弥陀”的名号为一切诸佛之所赞叹,一切诸佛的心地也在阿弥陀佛这一声名号里,不舍此“念”就能常见诸佛。这个信心能信到这个深度,能够常见一切诸佛之心,一切诸佛之核心、之重心、之一心。那么什么样的方法,能达到这样一个效果呢?般舟三昧,般舟行法可以念到这种境界。就像刚才我们讲的那位精神上有点跟大家不一样的,虽然不一样,但是人家就念佛。“我精进不够、懈怠。哎呀!在庙里不敢住了,我这么懈怠我太惭愧了,我太遗憾了。”这可谓“深信”。
『(五八)云何当得如父想。绍隆一切佛法故。』
什么样的法能成为“父”?“父”是父亲,是能够滋生、产生一切的东西。龙树菩萨在《十住毗婆沙论》里边讲,我们这本书上也印着,“般舟三昧父,大悲无生母,一切诸如来,从是二法生。”般舟三昧是父亲,大悲无生——无生法忍是母亲。“一切诸如来,从是二法生。”一切的如来,一切的佛都成就于般舟三昧、无生法忍。般舟三昧,我们讲现生见佛、当生成就、得佛授记、得无生法忍,般舟三昧也是无生法忍。
那么我们现在依据的,其实对我们道场来讲,是两部经典,一部为主,一部为辅。一部是《般舟三昧经》,还有一部是什么?你们可能都不知道,是《宝悉地成佛陀罗尼经》。因为我们和别的道场所不同之处在于:我们有上万颗舍利子。《宝悉地成佛陀罗尼经》讲的是舍利子的功德,“佛说是经已,一切大众得无生法忍”,这部经典非常殊胜,听了这部经典之后,一切大众得无生法忍。大家记得我们有一次顶佛舍利,全场很多人掉下了眼泪,激动的泪水。我们讲“汝心佛心相互置故,汝体佛体相互融故,相互融故性即非二”,“是心是佛,即心即佛,不得不佛”,这是持佛舍利的一个根本的方法。很多人由此看到,噢!原来我的心就是佛的心,佛的心在我的心里边,我的心里面装满了佛的心,我和佛本是一家人,我早该回归那个真实处。“汝体佛体相互融故”,我们哪一个人不在佛的身体里面呢?我们身体的哪一部分佛不在关心我们呢?“相互融故性即非二”,不二,大家本来是一心,本来是一体,这讲的就是“如来”。一切诸如来都是成就于般舟三昧,都是成就于无生法忍。佛说《宝悉地成佛陀罗尼经》已,讲了这部经以后,一切大众得无生法忍。当你感受到你的心永远装在如来的心里边,如来的心永远融化在你的心里边,你的体永远在佛的体内,佛的体当然包含你的体,佛的体也融化在你的身体的每一个部分。佛关心你比关心孩子还亲,当你意识到这种情况的时候,你对佛有没有依止啊?有没有回归真实处啊?还想不想世间的事了?从这个当下来看,你就得无生法忍。因为你突然发现:佛是如此的大慈大悲,佛是如此对你充满无上的关爱,无限的真实!你会感慨自己是多么的不争气,感慨自己是多么的可怜、可悲,多么的不着实际,整天如梦、如幻、如化!这个时候,你就把娑婆世界的一切的一切通通抛弃了。从这个当下来看,你已经得到无生法忍的影子。无生,我们就通俗的来讲,任何的念头都不生,任何的欲望、任何的欲求都不生。生而无生,生了也等于没有生。无生,那当然是另一个境界。都得这样的境界,好不好啊?(好!)所以听得懂这部经典的人都得无生法忍,佛说是经已一切大众得无生法忍,没有不得无生法忍的。那部经典是我们依据的,那部经典其实很短很短,因为我们每次给大家顶佛舍利,所以说这也是我们依据的一部经典,也是和别的道场不一样的地方。这就是我们和一切诸佛的关系,一切诸如来从般舟三昧里边生,从无生法忍里边生。“般舟三昧父,大悲无生母”,所以要作父想,作母想,能生育万物,生长万物,长养万物,绍隆一切佛法。有什么样修行的方法,能够让我们像父亲和母亲一样,能够绍隆一切的佛法,弘扬一切的佛法,让一切的佛法发扬光大、圆满究竟呢?就是般舟三昧。
『(五九)云何当得佛力加持于一切佛法光明中生故。』
有什么样的方法,能够得到佛力的加持?佛力的加持到什么程度呢?一切的想法都在佛法的光明当中产生,在光明相当中产生,在光明境当中产生,在一切的佛法的光明相、光明境中产生,在佛法的光明处产生。这个佛力加持到一切佛法的光明都加到、都照射到你的头上,都照射到你的每一个时间、每一个空间、每一个事件当中、每一个念头上,好不好?这就是“得佛力加持。于一切佛法光明中生。”
你们能想象到佛法的光明吗?能想象到。你烦恼的时候能想象到吗?你要懈怠的时候能想象到吗?你是没去想,是不是?你想的时候想得到想不到?所以说“于一切佛法光明中生故。”你们不要老喜欢跟那个黑暗的东西、五欲六尘的东西、习气的东西在一起生,在一起摸爬滚打。“于一切佛法光明中生”,不要在色、声、香、味、触、法中生,不要在财、色、名、食、睡当中生,这样你就能够入佛法的大光明藏。
『(六〇)云何当得无障碍。一切佛法悉现在前故。』
“云何当得无障碍”,修行无障碍,念头无障碍,所行无障碍,一切无障碍,何以故?“一切佛法悉现在前”,一切诸佛菩萨悉在前立,有什么样的方法能够达到这样的效果呢?就是般舟三昧。
何为无障碍呢?有人帮助你才无障碍,你的心力提起来才无障碍。没有人帮助你,你的心力也提不起来,整天同于烦恼,纠缠于烦恼,纠结在烦恼当中,当然就有障碍了,是不是?把你的心力提起来,提到一切佛法悉现在前,一切诸佛菩萨悉在前立,没有任何障碍。有什么样的方法能得到这样的境界呢?能够得到这种效果呢?能够得到这种功德利益呢?就是般舟三昧,这是真实的无障碍。一切诸佛菩萨,一切天龙八部、大梵天王、忉利天王、四大天王都来帮助你,都来成就你,当然就没有障碍。一切佛法也悉现在前,不是你要它现在前边,因为一切诸佛菩萨,般舟海会佛菩萨都有一个共同的愿望,在你梦中为你宣说诸余经典,令你得闻忆持不失。他以光能、以场能、以高级的能量场,直接输入佛法到你的心里边,自然明了,而且能得闻,不仅能得闻,而且能忆持不失,是以你行无障碍、念无障碍,一切无碍。
『(六一)云何当得如幻人。于一切法无思念故。』
开始作比喻了,这底下开始,如幻如梦等等。“云何当得如幻人。于一切法无思念故。”这个如幻之想,于一切法无思无念,不思一切法,不念一切法,无思无念。“于一切法无思念”,就行一法,就深入一法,一法代表一切法。因为一法能彰显一切法、能代表一切法故,是以于一切法无思无念。因为于一切法无思无念,因为深入一法,深信一法,深行一法,是以观一切都如梦如幻如化,这个如幻观非常重要。那么,怎么样的方法能让我们真正地看到现实的境界全是如梦如幻如化呢?让我们能够于一切法无思无念,深入深信一个法呢?就是般舟三昧。的确,你们看,为什么我们染著于五欲六尘,为什么我们有种种境界,为什么我们有种种烦恼,为什么我们有种种求不得、爱不得、离不得?就是我们以为它是真实的,如果你看它是如梦如幻如化,你会不会追逐啊?会不会染著啊?不会。一般来讲,你做了个梦,梦里边这事儿那事儿,你会不会染著啊?一般人不会染著,一个梦而已。但个别人会染著。哎呀,我昨天做了个梦,真爽!真棒!这是个别人。那么知道梦幻不实,就像有一个人梦见自己做了驸马了,哎呀,好美呀!醒来一问是哪个国家的驸马?蚂蚁国的驸马,哈哈哈…(众笑)。这就是说如梦如幻如化,一切是梦幻不实。其实我们来这个世界,人之可贵,可以听闻佛法,可以修行,可以证道,可以得果,这是我们人之珍贵。所以说,人这么珍贵,要做正事儿,不要被这些如梦如幻如化的东西所障碍,而且障碍了以后呢,以为有所得,其实了无所得。“云何当得如幻人。于一切法无思念故。”
『(六二)云何当得如化者。观一切法无生灭故。(六三)云何当得如梦。观察三世无来去故。』
那么,有一个什么样的修行方法能够让我们把现实看透,看透它如梦如幻如化的本质呢?不仅我们看透这个现实生活的如梦如幻如化,而且我们能于一切法还无思念,观一切法无生灭,观察三世无来去呢?这就是般舟三昧。那么如梦如幻如化,这里边讲了一个时空观,什么样的时空观呢?“三世无来去”。其实修行到一定的境界,可以达到一念入三世,你可以观察到自己的过去世的种种情形。很多人不知道,其实也不需要知道,因为过去之心不可得,过去世之心更不可得。
我开始念般舟的时候,非常兴奋好奇,非常想知道自己过去世干啥的,你们也想知道是不是?就进入境界相,然后这过去世就开始演电影了,什么唐朝的、隋朝的、清朝的各个朝代全部都来了,那个境界相啊!我说句老实话,我忏悔,我有想知道过去世之心,有染著之心,如果我没有这个心,看不到这个境界。因为有这个心故,所以看到过去世种种景象。然后你见到种种景象的时候,你想不染著是不可能的,是不是啊?肯定染著,很好奇啊,这怎么回事儿,那怎么回事儿。然后我的境界相就持续了大概有三十六个小时,比电视连续剧还长。那电视连续剧一天一个小时看的,它这三十六个小时连续不断,够长的这个画卷。然后当我深入其中,突然有个空歇,有个空歇的时候,我也不知道是我自己的声音还是护法的声音,就告诉我,“怎么不念佛呢?又跑了,赶紧念!”就开始念,念着念着又跑进去了。又问,“怎么不念佛呢?快念!”又念,最后念出来了。当你知道自己过去世的时候,知道轮回的长河,是多么的可怜,自己多么可怜可悲啊。那是真实的,你怎么样在畜生道,怎么在恶鬼道,怎么在各种各样的境地里边,你过去怎么修行的、修到什么境界。这个过去世的修行的境界和现在世的修行境界,某种程度上来讲可以贯通。同时你也会知道未来世的一些种种的情况。
当你知道这些东西,又从这些东西跳出来之后,三世无来去。三世无来去,你的时空观不是这一年,不是这几天,不是这一辈子,是过去世、现在世、未来世。当你有这么长的时空观的时候,当然你看眼前就如梦如幻如化,就自然了,这就真实的如梦如幻如化,就不往心里去了。不想往心里去,到什么程度呢?就好比,我现在给你们讲课,我不用去数到底来了多少人,到底多少个男的,多少个女的,男的坐在哪儿,女的坐在哪儿,高兴的坐在哪儿,不高兴的坐在哪儿,有疑惑的坐在哪儿,这些都没有分别相,没有任何的意义,因为不去想它。又好比天上有多少朵云,风力有多大,地上有多少灰尘,这些东西你根本不用去关心。其实现实生活当中,很多事件和这个没什么两样,也是如梦如幻如化,“一切法无生灭”。其实,你现在就是看法,一切法是无生无灭,不要法执,不要执著于法上的见解、法上的感受,这些东西就是说要作如梦如幻如化之观,这也就是空观。你把五欲六尘、现实生活作如梦如幻如化的时候,自然你就应无所住了,就无所住,无所住而生其心,你得到真实。然后呢,就知道念佛、傻人傻念的珍贵和般舟三昧的珍贵。
『(六四)云何当得如镜像。一切世界斯现身中故。』
如梦如幻如化如镜,好像一个镜子一样,照得三千大千世界,照得种种变化,照得一切世界。其实人的心地是一个最好的镜子。昨天演当师讲:这个人是悲痛的,我站在他边上我就会变得悲痛;这个人是精进的,我站在他边上我就会变得精进;这个是昏沉的,我站在他边上我就会显得昏沉。这是她自己作为一个镜子,可以显现出那个世界的东西。以前做过实验,我在打坐,打坐入静的时候,有一些特殊的人物来找我的时候,我会事先觉知,会觉知,会知道。它就是这样一个“一切世界斯现身中故”,都能现,影现这样的世界。这是讲如梦如幻如化如镜。“云何当得如镜像。一切世界斯现身中故。”水净,能不能当镜子啊?能当镜子,看得清清楚楚。人净,你自己清净,你的心净,能不能映照出对方的心啊?(大众:能!)可是你心不净,就映照不出对方的心。你的心是浑浊的,所以根本就测量不出别人的心,不知道别人的心是什么。所以“如镜像”,有什么样的功法能达到这样的一个结果?就是般舟三昧。
『(六五)云何当得如响声。一切法无作无为因缘生故。』
“云何当得如响声”,(师打一响指)一个响声,登山一呼,回音历历,似有人而实没有人。一切法,好像有,又好像没有。你这样做,那样做,其实都像这个一样,时有时无,若有若无,若无若有,一切法其实是无作无为的,是以因缘而生的。比方说,你这个人太怕苦太怕痛了,怕得不行,那我只能告诉你度苦痛的方便之法,让你踏下去,喊出来,跳,跑,唱!这是方便之法。你根器好,我告诉你忍、受,至诚接受,然后改变自己的心地,提高自己的心力,直接提起来。都是依这个不同的因缘而生出一切的法,依不同的状态、不同人的情况,生出不同的法。其实,一切法是无作无为的,都是因缘生的,所以如来说,如果你说我有所说法,是为谤佛,我实无所说,我应机而说,实无所说。确实是这样,你看,我们讲了很多的法,都是应机而讲,因缘而生,我只是为了说明某种情况、某种问题。你比如说,我说般舟三昧是三力成就,哪三力呢?因为我讲般舟三昧功德力,大家很多人听不懂,那我就方便说,这个力的来源有三个:第一个来源是自己的力量;第二个来源,我们讲般舟三昧、般舟圣众的加持的力量,般舟圣众加持我们的力量;第三个力量来自于佛的愿力。噢,那有的人就攻击我,说:哎,这个《般舟经》上讲本功德力、般舟三昧功德力、佛之愿力是三力成就,这个师父讲般舟圣众的加持力、自力和佛力,跟佛讲的不一样。他不知道这是个方便说,这是个方便讲,应机而讲的。我们有些大德就开始引经据典,自己也不行般舟,也不念佛,但是就知道引经,也知道据典,不管你是应什么机的,表达什么意思的,然后就在这儿跟你乱弄一气。所以一切法都因缘生,应机讲的。所以释迦牟尼佛说,你们千万不要认为我有所说法,实际上不是。你只有知道佛无所说,你用无所说的心,用心地去感应道交,突破文字相、语言相,以光明相来融合,你才能得到究竟处,得到实处。
『(六六)云何当得如形影。于一切生法自无心取舍故。』
如形如影,影子随着形体而有,就是影子。你抓的是影子,你不要以为是那个形体,影随形而有。那么,我们实际上来讲,你所看、所见、所依据的都是影子,并不是实体。“于一切生法自无心取舍”,因为既然抓的是个影子,还有没有取舍啊?抓着个影子就没取没舍了。
『(六七)云何当得空无所有。远离一切诸物想故。』
“空无所有”,这就是前面讲的空,无所有。
“(六八)云何当得无相。观一切法无有二故。”
我们讲,这个“无相”非常重要。“观一切法无有二故”,那么我们讲了那么多的不管这个不管那个,不管那个不管这个,其中一个核心的思想是“无有二故”,就告诉你只管念佛,只管当下傻人傻念,念这声佛号。那么一切的相都是分别的相,一切的分别实无分别,世间人以为有分别。那么当你没有分别的时候,就无相。当你有分别的时候,有好坏、长短、善恶、美丑、轻重、缓急等等的时候,你就是有分别相,就不是无相。为什么有分别相呢?你的时空坐标点不对,你的追求是多心的、多欲的、多求的,所以你就有相。当你把一心一念放在念佛上,放在“是心是佛,即心即佛”上的时候,你才能真正“当得无相”。
『(六九)云何当得法界边际。菩提心无限量故。』
“云何当得法界边际”,就是说我们能够体证到能够和法界的边际,和法界共振、共融这样一种状态,那么我们的时空观是法界,不是地球。地球只是这个法界的一粒微尘中的微尘。怎样以我们这样一个微弱的、微小的色身,来得到法界的边际呢?身体是有限的,身体的眼、耳、鼻、舌、身、意,这六根也是有限的,菩提心是无限量的。你必须发大心的人,才能体会到法界的边际。菩提心无限量,心可以无限量,心可以遨游太空,可以尽虚空,可以遍法界,可以得到法界的边际。而这个心不是一个自私自利的心,不是一个小我成就的心,它是一个无上的菩提心。那么什么样修行方法能够到达和体证法界的边际呢?什么样的方法能够让我们发出无限量的菩提心、大乘的菩提心、无上的菩提心呢?就是般舟三昧。很多人行法过程当中就会发出无上的菩提心,真是这样。
我们长治有位大德,是个女众。她自己讲,我就是一个标准的坏女人。我吸毒、桑拿,一个礼拜,两个礼拜不回家。我打牌,赌博,无恶不作,没有脸面,没有颜面。可以说真是一个坏女人。你想想看,这种人会不会替别人着想啊?肯定是个自私自利的人,连她老公她都不替他想,是不是啊?她吸毒、她赌博、她桑拿的钱谁给她的?她老公给她的,她自己不挣钱了。老公对你这么好,你在外边桑拿,吸毒,不回家,夜不思归,胡来。这人自私不自私,自利不自利啊?简直自私自利透顶。就这样一个人,后来在我们那儿行法,行法的时候,我们当时有一个老太太非常的顽强,这个腰至少弯了四十五度,甚至到六十度的程度,七天七夜就弯着腰走,非常辛苦,非常不容易。这个女的行着行着法以后,她想这个老太太太顽强了,太可怜了。她就发了一个心,说把你的痛给我吧,把所有老人的痛都给我吧,我来替你承当吧,是真实的发了一念啊!她就往这个老人跟前凑,就想把人的痛接过来,然后她就开始找这个痛,遍寻不见,怎么找也找不见,结果发现自己没有痛,苦痛关过了。她这高兴不高兴啊?哎呀,高兴得不得了,高兴到什么程度啊?发心出家。回家就跟老公离了婚。回家她人就变了,主动地洗衣服、做饭、扫地。以前一辈子跟婆婆打架,没好脸儿过,现在主动地给婆婆赔礼道歉,主动地照顾婆婆。家里的人一看这个女的怎么变了心了、变了人了呢?挺高兴的。后来她就说,那时候我在云岩寺行般舟,般舟改变了我。她老公就认为这个般舟真是好东西,她要行般舟也没办法,就真跟她离了婚。你看,她这个菩提心就真的发出来了,她行法的时候就真的发出菩提心了,才在这里边得到甚深妙用,这就是般舟三昧的功德力。
『(七〇)云何当得不起著。一切世界性无分别故。』
“不起著”。“染”是一种东西,“染”是染上去。“著”是一样东西,著是著在那儿不动。“云何当得不起著”,也可以解释为“染著”,我们怎么样在这个五欲六尘的世界、轮回的生死海中,不染著呢?怎么样能够实现观一切世界、观一切相、观一切事没有分别呢?就是般舟三昧。那么我们刚才讲了,怎么样能实现无分别智、无分别相、无分别想,不染著呢?你染了,著了,体会过了就不染著了,是不是啊?你般舟行法的时候,你染著于苦,染著于痛,苦痛不能过关,吃尽了苦痛。你豁出去了,痛吧,苦吧,死吧!它不苦了,不痛了,不死了,这叫不染不著。你知道了,以后苦痛就苦痛,没关系,昏沉也一样,情绪也一样,境界相尤其是如此。你只要有想,只要有思维,只要有求,就会现境界相。“一切世界性无分别”,最后你会发现,所有的相都是平等的,只有一相是真实的,哪一相啊?傻人傻念相是真实的,其它都是没有实义的。所以其它都是无有分别的,所以这个时候,你是经历了染著,经历了分别,最后你证得无分别,证得不染著,证得无所住。这就是般舟三昧的功德力。
『(七一)云何当得无碍行。遍游一切诸佛刹中故。』
前面讲无障碍,这里讲无碍行,没有任何障碍的行法。行到什么地方呢?遍游一切诸佛刹土。一切诸佛的刹土是怎样构成的呢?是一切诸佛的愿力之海所构成的,是一切诸佛的心地所构成的。一切诸佛的心地其实非常简单,不复杂,一切诸佛所发愿,最显示他的心地。然后你遍游一切诸佛刹土,这才是真正的无碍之行,无有障碍。有什么样的方法,我们能够做到行无障碍,能够遍游一切诸佛刹土,都没有障碍呢?就是般舟三昧。当你念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能自然地持久地见到一切诸佛悉在前立,然后能深入一切诸佛刹土,能深入融合到一切诸佛之心去,当然再观此世界之凡心之俗心,就没有任何障碍,就是无碍心。
『(七二)云何当得诸陀罗尼。闻一知万善达一切文字分别说故。』
“云何当得诸陀罗尼”,“陀罗尼”就是指各种各样的咒语,也可以译为总持。那么“云何当得诸陀罗尼”,一切陀罗尼、一切咒语,我们知道上品上生,顷刻之间飞行十方,历事诸佛,还至本国,得佛授记,复得无量百千陀罗尼,懂得陀罗尼,各种各样的陀罗尼。云何能得一切的咒语,闻一就能知万,闻一不仅知万,从这“一”能够“善达一切”,善达一切的“文字分别说”,一切的文字,能看到文字背后的东西。陀罗尼和我们的经典不一样在哪里?陀罗尼都是用咒,用那个音来说的,而经典基本上都是用文字来说的。“闻一知万善达一切”,怎样能达到这样的效果呢?因为傻人傻念的这一句阿弥陀佛,具足一切陀罗尼的功德,圆满一切陀罗尼的功德,包含含摄一切诸陀罗尼,是以说般舟三昧能够当得诸陀罗尼,闻一知万,善达一切。
『(七三)云何当得如诸法师。善知一切佛法故。』
“善知一切佛法故”,一切佛法我们都解释过了,就不多讲了。
『(七四)云何当得一切诸佛所护念。一切佛威力加持故。』
这句话很重要。这个是说有什么样的修行的方法,能够得到一切诸佛悉在前立,完美地、全面地、系统地护念,皆共拥护,皆共赞誉,承事供养等等等等。一切诸佛如此周密地来护念我们,一切诸佛的威力直接地加持我们,在每一个时间、在每一个地点并以悉在前立的方式、日夜守候的方式、无限期待的方式、无限拥护的方式来加持我们。这样的修行方法有没有呢?就是般舟三昧。你们有没有意识到,你每行一步,每念一声,都有尽虚空遍法界一切诸佛、一切菩萨摩诃萨之所护念、威力加持,以及等等等等。如果你能意识到这一点,把这个相立起来,能不能战胜任何的困难呢?(大众:能!)那你还有没有难行的问题啊?就没有了,是不是?
『(七五)云何当得雄猛不怯弱出声。如大牛王及大师子王步故。』
印度人把牛看成是神牛,所以这个牛的位置是非常的高。在《法华经》里边讲大白牛。此大白牛比喻成什么?一佛乘,能度一切众。师(狮)子为兽中之王,狮子一吼,百兽噤声。“雄猛不怯弱”,就是这样一种,如狮子漫步林中,如大白牛王傲视世界,这样一种情况。那么,要达到这样一种势头,这样一种位置,这样独一无二,雄猛不怯弱出声,什么样的方法呢?就是般舟三昧。那么你们迈步的时候可以观想,你这一步是大白牛的一步,是大狮子王的一步,这一步能度一切众生,这一步能踏破地狱,这一步能消除一切业障,这一步就是雄猛至极,这一步就能圆满一切。这是讲的“云何当得雄猛不怯弱出声。如大牛王及大师子王步故。”
『(七六)云何当得无畏。令一切世间欢喜故。』
没有任何的畏惧,没有任何的恐惧。不仅能够没有任何的畏惧、任何的恐惧,还能令一切世间皆欢喜。自己不怕还不说,能令一切世间欢喜,令一切众生欢喜,令一切场合欢喜。那么何种无畏呢?这个无畏呀,佛法讲“十力”、“四无畏”。
“四无畏”者,第一种,一切智无畏;第二种,漏尽无畏;第三种,说障道无畏;第四种,说尽苦道无畏。“漏尽无畏”,就是讲,你诸漏已尽,没有任何的泄漏的地方。六根全部都不漏,“漏尽”,漏尽了,因为任何的漏都没有了,所以产生无畏、无恐、无惧。“一切智无畏”,因为具备一切智、一切种智而无畏。“说障道无畏”,说障碍道法,就是障碍,就是说前面那个是正面讲,而这个讲障碍你的道法,能够说障碍你的道法,从说障道的角度也能说得清楚,说得明白,做得明白。因为知道要走多少弯路,知道要走弯路的种种情形,是以无所畏惧,不会走各种各样的弯道,所以第三种叫“说障道无畏”。第四种,“说尽苦道无畏”,就是说,苦集灭道。这是讲度过各种各样的苦,因为各种各样的苦都明了,都知道,都明晰,是以无畏,就是“当得无畏”,这个是深刻的、全面的、广大的、没有任何的畏惧、恐惧。不仅没有恐惧,还能令一切世间欢喜。
『(七七)云何当得无疑惑。于一切佛平等无二故。』
那么有什么样的修行方法,让我们不疑,让我们不惑?“于一切佛平等无二故”,我们视一切佛,视一切法平等无二。疑惑障是我们修行最大的障碍,是我们能量不能集中的最大的障碍之所在。因为有疑有惑,所以抓不住主题。其实,没有疑惑的那部分对我们才是最为重要的,不是有疑惑这部分对我们最重要。狂心顿歇,歇即菩提。以想止想,无有是处。
人天生都既疑且惑。疑,起疑。惑,住在这个疑问上,停留在这个疑问上为惑,染著在这个疑问上叫惑。疑惑是一对孪生子,这个疑惑可以说是盗用我们能量的贼,是影响我们信心的巨贼。我们修行之所以有障碍,一切的障碍来自于我们的疑惑之心,如果没有疑惑,那就是纯信——单纯之信,就是一信——一真之信,就是全信——全面之信,就是真信——真正之信。
我们娑婆世界之所以产生,是因为释迦牟尼佛为了度我们这些苦难的众生。这些苦难的众生,他们跟佛没有缘,释迦牟尼佛为了跟这些众生结缘,就踢他,就打他,就骂他,就唾他,用尽一切办法来跟众生结缘。那众生因为被佛打、被佛骂、被佛踢、被佛唾的缘故,所以才跟佛结了缘,要不然就根本没有佛缘。所以这一拨众生呢,因为和佛结的不是善缘,是恶缘,所以既信佛,又疑惑,又疑又惑,所以对佛法不能深信。所以释迦牟尼佛说,尤其是讲念佛法门是难信之法,就是不相信。其实信得信得,信即可得,但是众生就是不信。这是我们疑惑的根源。
在实际生活当中,我们经常会有种种疑问、种种疑惑,这些疑问和疑惑,有时候也许会带给我们一些利益,但是绝大多数情况下,带给我们的是灾难,它直接削弱了我们的心力。其实就像你听师父讲法,听得懂的才是重要的,听不懂的是不重要的。听得懂的,是你可以直接受用的。听不懂的,你不可能受用,你不能受用。如果你非要去抠那个听不懂的,结果把听得懂的也放下了,也没有去实践。佛法之所以重要,在于它的实践性,在于它实践就能得到真实的受用。所以只有问明白了,并实践了,取得真实受用了,这才是重要的。那些我们不懂的、有疑惑的,其实是不重要的。这个要能够去掉,要去掉疑惑。疑惑常常偷偷地把我们的力量偷走,把我们的精神偷走,让我们去搞插曲,让我们误入歧途,所以要去掉疑惑障。而要想去掉疑惑障,最好的方法还是般舟三昧。因为我们只管念佛,傻人傻念,一切疑惑自然顿除,自然去除。因为一切疑惑产自于你的心地,你的心地所产生的疑惑,好多时候其实没有意义,与其改造你的疑惑,解答你的疑惑,不如改造自己的心地。一个农民有一个农民的疑惑,一个工人有一个工人的疑惑,一个打工者有一个打工者的疑惑,一个职业经理人有一个职业经理人的疑惑,一个国家领导人有国家领导人的疑惑。当你一层一层心地处于不同境地的时候,疑惑是截然不同的。如果你的心地改了,原来心地上的疑惑还有没有意义啊?没有意义了。所以我们要靠提高我们的心地,来断除我们的疑惑。
只有断除疑惑,我们才能一心一意、如理如法的行持,所以断除疑惑很重要。而且现在还有一个问题,我们是般舟三昧念佛道场,不是戒律道场,我们强调戒律,但是我们的戒律和戒律道场一定有所不同,侧重点不同,所体现的形式也不同。如果你老强调以戒为师,强调种种戒相,强调戒律道场,你就会对这个道场产生种种的疑惑,这种疑惑是你自己个人的业障、个人的障碍。我们不洒净,不收钱,不发钱,这样保证人都修行在道上。所以可以说这是一个颠覆性的实践。
修正药业的老板告诉我:师父,你一定要给别人讲明白,你发现了一个重要的修行的方法,这个修行方法来自于净土宗的祖师。我查了,隋朝的时候、唐朝的时候就有,引经据典。说这是一种反向机制,说平常人都认为人要吃好,喝好,睡好,休息好。你反其道而行之,让人不要吃好,不要喝好,不要休息好。然后,在反向运动当中得到功德,这是你的发现等等,一定要写明这一点。我们确实是一种反向机制,这种反向机制会带来各种各样不同的、众多的批评的声音。这些批评的声音很多,有的抓住一点,不及其余,讲的很多。这样讲的结果,你如果心性不坚定,有疑有惑,就给拐跑了,不仅拐跑了,你会马上得现世报。就像我们有位大德回到家里,说是自己坚定无比,这位大德以前磕过大头,磕过多少呢,磕了二百六十万个大头,当然还有另外一位磕过二百多万大头的大德,他们就受种种的疑惑。我们这样传法,这么规模的传法,怎么能别人没有说法呢?不可能。不仅人家有说法,有些专门以说我们为乐,以说我们来证明自己多么的高明。
以前南怀瑾先生写了一本书《金刚经说什么》,结果我们有一位非修行的大德,他就别出心裁,写了一本《金刚经究竟说什么——与南怀瑾先生商榷》,他这个挺有诱惑力,大家就想了,南怀瑾说的,看别人怎么说的,是不是啊?但是他不知道这个人修行的功底怎么样,是不是啊?所以我发现我们也有这样的呀。有些人讲,常善法师这样说的,好,他就开始跟常善法师商榷,写了个帖子,他所有的帖子没人看,就这个帖子看的人最多,他这是吸引眼球、注意力。所以这样的话呢,就是别人会对我们说三道四,非常多。
如果你没有立场,如果你心有疑惑,如果你染著于听听别人在说什么,你就是主动地去找负面能量。你去接受负面能量的心地,自己给自己负面的灌顶,最后导致信心丧失。自己信心丧失还不说,还劝解别人。这次我们这位大德回家就是这样,原来介绍他的那位大德现在生了退心,就去反复劝说他离开师父,好在他意志坚定:我绝对不会离开师父。所以这些疑惑障真是这样。你想深入般舟三昧,必须没有任何疑惑。所以讲,般舟讲要决定信心,“无有疑惑如毛发许”,非常重要。你有头发丝儿那么一丁点儿的疑惑,就是个蚂蚁洞,都会决堤。
什么样的方法能让人得到无疑无惑,能得到平等性智呢?能得到只管受用不管其他呢?行持般舟三昧。你一定要模范地、忠实地、如理如法地去行持。你模范地、忠实地、如理如法地行持,一次三天四夜都可以脱胎换骨,你就充满无上的信心。
我们过去有位香灯师,可以说是懈怠之王、懒散之王,整天不上殿,然后我们不让吃零食,自己在家里做零食,煮方便面,煮面条吃等等等等。后来都准备迁单,我说不要迁单,这个人是可以改造的,把她丢到般舟道场闭关,让她闭关去。结果闭了个三天四夜关出来,人就脱胎换骨,再不懒了,再不散了,非常精进而且非常有信心。这次派她到代县去,那里有个念佛堂,结果搞得非常好,有声有色。这就是说,般舟确实能改造人,让人能够脱胎换骨,改头换面,破疑去惑。
『(七八)云何当得通达如如。灭除疑惑不著诸法故。』
这个所有的疑惑,一种是不管它,放下它,就没有疑惑了。那么能够只管念,能够深入到般舟三昧当中,能够只管受用,这是一种情况。其实这个疑惑你放在一边,它心里边还有,但是只有一种方法可以从根上拔除,什么方法呢?是般舟行法。你有一丝的疑惑,在行法的时候都会显现,有什么样的疑惑就会显现什么样的境界。有一天你突然融会贯通,不思境界,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原来都是我这个心、我那个心、我这种疑惑心、我那种疑惑心所造作。这个时候就从内心深处清理你内心的疑惑,然后把种种疑惑都破除之后,不著诸法,通达如如,这就是般舟三昧。
『(七九)云何当得证深法界。善能解释所问义故。』
这是讲的证量,证到什么地方呢?甚深法界。不是甚深知见,不是好不可思议,不是好新奇,是甚深法界。证到法界的深处,证到法界的究竟处,证到法界的边际,“证深法界”,证到这样一个法界的程度、深度、广度。善能解释所问一切义,不仅能解释,还能善能解释,这就是般舟三昧。因为只有般舟三昧的行持,能够证入甚深法界,以甚深法界之时空观、之思维观、之观照来解释所问一切疑问,所问一切疑义。这种高度,这种角度,这种深度,这种大势至,自然能释一切疑,能解一切义,这就是般舟三昧。
『(八〇)云何当得师利益他。具足大慈故。』
当得师利益他,就是利益他人,成就他人。不仅能够利益他人,成就他人,而且能够成为利益他人、成就他人之师,达到导师的级别。不仅达到导师的级别,而且这个导师见众生之冥顽不化,见众生之刚强,他还不舍弃众生,还有无限的耐心、无限的慈悲,是为大慈大悲,具足大慈。因为有这样的慈悲之心、这样的广大之心、这样的不舍之心、这样的耐心、这样的坚持之心,才能真正利益他人,成就他人,成为利益他人、成就他人之师之导师,成为具有大慈大悲之心之导师。这种方法就是什么?般舟三昧。
『(八一)云何当得灭除懒惰。恒乐说法故。』
“云何当得灭除懒惰”。其实修行是修出来的,是证得的,是体悟的,是不断地积功累德修证而得的。但是当你知了修证的线路,坚定了修行的信心,这个时候直接的障碍就是你的懒惰心,所以要灭除懒惰。“灭除懒惰”,之所以懒惰,是因为被身见所束缚,被身体所障碍,是以才懒惰,才放逸,才懈怠。那么破除了身见,建立了正觉的知见,然后,能够灭除种种懒惰,才能真正证得极果,得到真实,所以叫灭除懒惰。
那么怎样才能灭除各种懒惰呢?“恒乐说法”。“恒”是永恒之意,“乐”是欢喜之意,“说法”就是引导别人、成就别人、导引别人,这叫说法。说到什么程度呢?乐。乐到什么程度呢?恒。永恒,不退转,恒乐说法。“恒乐说法”,因为成就别人,灭除别人的懒惰故,因为与法相应故,是以能够真实的灭除自己的懒惰。那么有什么样的方法能够灭除懒惰,灭到恒乐说法的程度呢?有什么样的方法能以恒乐说法的方式来灭除种种懒惰呢?般舟三昧。
『(八二)云何当得如法住。不舍一切众生故。』
“云何当得如法住”,如理如法的行持,安住在如理如法的行持当中,不受任何的干扰,杜绝一切的懈怠,一切魔、一切邪不能坏,如理如法而住。能够不舍一切众生,以此如理如法而住、而行之功德回向一切众生,成就一切众生,这样的方法就是般舟三昧。
『(八三)云何当得不谄曲。性淳直故。』
“不谄曲,性淳直”,就是说,我们没有丝毫的这种插曲,没有丝毫的侥幸,没有丝毫的不老实,没有丝毫的攀缘心、有求之心,或者没有丝毫的想走捷径之心。师父,你是不是传我一个秘法,是不是告我一个绝招,这种心理是很普遍的。有一天,有一位大德跟我讲,我已经习惯念一声什么什么咒,说这一声咒,顶八十万声或多少万声这个念阿弥陀佛的功德,所以说我要念这个咒,不念阿弥陀佛。我说:“祝贺你,你成为释迦牟尼佛的新传人。释迦牟尼佛,二千五百年前藏起来一招,今天秘密告诉你呀,你呀别念阿弥陀佛,念这个,这念一声顶八十万声。”他一听就笑了,他还是老老实实念阿弥陀佛。“当得不谄曲”,这人心地要老实,不攀援,不求人,不侥幸,不想找捷径,老老实实。这个老实心啊,对修行来讲非常关键。这个老实心啊,尤其是对我们般舟行人非常关键。
如果你的心地不老实,去闭关就非常危险。如果你以一个执著心去闭关,非常容易着魔。你只要有染著之心,有执著之心,就会被魔所利用。因为我们现在很多人想闭关,看样子我们很快得开讲《楞严经》的五十阴魔。你读了五十阴魔就会知道,那个魔多么的无孔不入,你是多么的容易陷入魔境。但是有一种办法可以破一切魔境,那就是无欲无求傻人傻念。如果你是这样的心地,你就能破一切的魔境,一切魔不能动。你有丝毫的有求之心,那五十种阴魔,五十种有求有欲之心,你就会染五十种魔境,真是这样啊。所以“云何当得不谄曲,性淳直故”,这个老实的心、不侥幸的心、淳厚的心、直白的心,就是你行般舟三昧,最后行得越来越老实。很多人非常的骄横跋扈,非常的贡高我慢,他一行般舟就变得非常的老实,就是这样。
我以前有一个徒弟,他说这世界毛泽东第一,我就佩服毛泽东,其他什么人都不佩服,谁都不看在眼里。谁是第二呀?他是第二,对,没错。就是这样一个人,后来我领着他上香港,结果受到感染,后来发愿,行持般舟,追随师父,然后发大愿,让大家作证,这就是般舟三昧的功德力。
『(八四)云何当得如眼目。为一切世间灯明故。』
如眼如目,“为一切世间灯明”,这个很厉害啊,为一切世间之光明的灯塔。你们想想看,我们高举般舟三昧的旗帜,回向一切冤亲债主、历代父母师长、一切六亲眷属、一切野鬼孤魂、十方堕胎流产婴灵、一切附体众生、陆海空一切受难有情众生、一切过往六道群灵、一切有缘求度众生。他们闻到般舟,得不得光明啊?(大众:得!)得大光明住,是不是啊?这个是不是世间之光明之灯塔啊?那我们这个般舟僧团、般舟海会、般舟三昧对于法界的意义,对于世界和谐和平的意义是何等的重要,真的是光明的灯塔。就算它的副产品,拔出萝卜带出泥,那个泥儿——所带来的身体康复、身体健康的效果,也是世间之灯塔。
这个以后大家不用着急,也不要宣传,因为不要宣传,它才是真实的一种宣传。这是真实。确实,我们佛法不要和治病混为一谈,那是我们自降身份,是不是啊?本来我们是金子,为什么不造一个金色的莲台,要造一个马桶呢?(大众:掌声)我们要求生极乐世界。我们有些徒弟不错,说:师父,我们有病不求好,只求极乐世界。说得好不好?(大众:好!)有病求往生,不求病好,好不好?(大众:好!)所以这也是“为一切世间灯明故”。
『(八五)云何当得不可轻蔑。胜出一切三界故。』
这个不可轻蔑到什么程度呢?胜出一切三界,哪三界呢?欲界、色界、无色界,是谓三界。一切小世界、一切中世界、一切大世界、一切三千大千世界、一切佛刹、一切三界、一切世界都胜出。好不好啊?(大众:好!)那么“当得不可轻蔑”,这叫不可轻蔑。
你们不知道我们这个般舟有多么的曲折。真的,被人围追堵截,围剿,多少次,多少变化,多少变故。我刚开始出来的时候,就我一个人带了三居士,好不容易发展到七八十个居士,然后有一个徒弟着了魔,虽然好了,但毕竟也有影响。在明心禅寺,平常也就是三四十个居士的规模。然后呢,我妈妈往生我来送,送完了以后,开车路过山西襄垣宝峰寺。本来听人家介绍,说有一个建封寺,就是百法明门的那个祖师的祖庭,说没有人。我想,没有人,我正好去做一个般舟道场,带领大家行般舟。结果来了以后,人家有人了,不是没人,我就要走。结果,要走的时候,人家告诉我,现在新盖了一个寺庙,投资三百万,建了一个祖师庙,祖师庙没有人。我一看,还不错,做一个小型的道场挺好,我就准备留下来,留下来就想了解一下当地的庙的情况,转了一圈儿就转到宝峰寺,发现宝峰寺挺大,挺庄严,竟然没有和尚。我就说我想把宝峰寺拿下来,我们徒弟说你异想天开,这么好的寺庙会给你?后来,偶然一个原因,别人就介绍到这个宝峰寺来,结果跟我们的赵大德见面没十分钟,就对眼儿了。他说就你了,我就等你,马上领到宝峰寺住下来,生怕我跑了。结果就入住宝峰寺。来宝峰寺的时候,我一个人带着三个居士。后来搞了“十·一”期间共修,有四十八个人修行,到最后大概有二十人左右留下,挺好的。好不容易精心调教留下的二十来人,其中有七八个人发心出家。挺好的,终于算初具规模,小有成效。结果我去出差,没想到,我一回来,集体叛逃了,就留一个,全部跑掉了,跑到更好的地方去修行去了,就剩演离师一个,这演离师还算给面子。结果事后,演离师也去那个美丽的地方,也走了。不过走了以后,就演离师知道回来,别人想回来,回不来了。其实二十多个人跑过去,然后又二十多人又跑走,又不好意思回来。因为他们都知道师父慈悲啊,都不好意思啊,但是心有疑惑啊,就跑了。他后来跟我讲,师父,你什么时候行七天七夜我就来。那么后来我打七,第一个七,行一天一夜,第二个七,行两天两夜,那么等到我行七天七夜的时候,我叫他过来,他说对不起师父,我现在在学藏密呢,就又来不了了。因为这几个月一插曲,插到哪儿去就不知道了。所以你看我经历种种的考验,包括徒弟的分离,徒弟离开。离开以后说坏话,还有多少人围追堵截说我们。结果我们越说人越多,越骂道场越多,呼呼啦啦就变成现在这个样子。就是说,只要你真为大众,真为众生,不管经历多少磨难,多少考验,你都不可轻蔑,甚至胜出一切三界。
你看我们在韶关开法会,在两个月之前就有北京的一个附体的众生就知道我们在韶关要开法会,就跟别人讲,你一定要把我带到韶关道场去,接受超拔。你看我们在这个法界里边,一些附体众生都知道般舟,都要来这个道场。这叫不可轻蔑,胜出一切三界。般舟,底下会讲到,是三昧之父,是一切诸佛之父,是般若之父,是三昧之王,是诸菩萨眼,是诸菩萨父,是诸菩萨母,是一切诸佛之所称赞,一切诸佛之所教诫,一切诸佛之所印可,一切诸佛最上功德,具足成就,圆满一切。般舟是尽虚空遍法界一切诸佛,一切菩萨摩诃萨,一切大梵天王,一切忉利天王,一切四大天王,一切天龙八部之所密护,之所守护,之所首护。之所守卫的“守”,之所首要的“首”,首要来护的东西。所以说般舟三昧是不可轻蔑,能够胜出一切三界,具有无上功德,具足成就,圆满一切。再接下来:
『(八六)云何当得无诤论。如教说行故。』
这个“无诤论”,无诤非常重要。我们之所以有烦恼,之所以不和谐,之所以心里不寂灭,之所以妄想纷飞,一切的根源来自于我们的有诤。须菩提是无诤阿罗汉,无有诤。这个无诤,有三昧叫无诤三昧。所以,有什么样的修行方法可以达到无诤三昧呢?能够严格的依教奉行,如教说行呢?只奉行佛的教典,依教奉行,不顾其他,不管其他,不思其他,不疑其他,如教说行,无诤无辩呢?这就是般舟三昧。因为你行完般舟三昧之后,你会发现,一切的诤论是那样的苍白无力、无有内涵、无有实义,就不去诤了。你会发现,只要你有诤有辩,般舟里就会显现所诤所辩的各种境界,真是这样。
我们有个护法回家了,他半夜起来梦游,干啥呢?看到人谁睡觉,起来,起来,起来,行法了,念佛,念佛。哈哈哈哈……这境界相也够重的啊!你说,跑到外边见人家就叫人起来,看到人家躺床上把人拉起来,境界相,都是有诤有论,就有诤啊。其实你们自己反省一下,自己看不惯的东西,都是自己内心深处有诤有辩,然后你就看不惯了。你看不惯别人,看不惯道场,都是一样。其实,不要诤,不要辩,只管奋力前行,只管受用,恰恰能够成就你自己。
你比方说,我当时在出家以后,就每天晚上几乎不睡觉,我就要念,就想念。哎呀,这个初发心不得了,一迷上般舟三昧以后啊,不想睡觉,真的不想睡觉。在这个时候行法,得的功德非常巨大。我就整天在念佛堂里念,结果一念就被师父骂。师父说:“就你能,你不睡觉。”师父是怕我出事儿。然后师父不让在念佛堂里念,我就偷偷跑到大殿里念,又被骂,“你不得了啊,念佛堂不让你念,你敢跑到大殿里去念。”又被骂,然后顶住。那时我是不管,你骂你的,我念我的,只要门开着我就闯进去念。最后,人家把门儿关的死死的,全部是如临大敌,把门儿都锁死。我没地方念了吧。没地方念,那我就在院子里念。院子里,你不能把院子锁住吧,呵呵,在院子里念。在院子里念,人家说:“你那么大声,吵得人家睡不着觉,就你能。”还不能大声,那不能大声我就小声念,是不是啊?结果,我是被骂长大的,我是被限制长大的,所以我就能够处理各种各样复杂的情形。然后我小声念,也可以念得不昏沉,我小声念,也可以念得法喜充满,我不念,也可以不念而念。看不见我念,其实我心里念,你能管得着?所以人家管你是成就你,你是那块料子,你终究可以成就,不是那块料子,你不要挑别人的毛病。
你看演福师,演福师昨天晚上在这儿讲,我不知道,一下睡过头了,一次。现在我再来一次就要给我迁单,那我可不干。人家管你对不对是一回事儿,哎,你由此精进了,把行李卷儿搬出来,不回去睡觉了,这是好事儿。鼓个掌给他!(大众:掌声。)目前来讲对你们来讲最大的危险是什么?就是你们穿衣服少了。因为冬天来了以后,这个地方最起码零下二十度,但是这里边是春天,二十号就送暖气,这里边绝对不会冷的。但是这里边不冷,不代表外边不冷。你要喜欢回寮房,就要越过冰天雪地,这个冰天雪地会害你,知道吧?这个冰天雪地会害你。所以说,你说你不回寮房,就去除了一个最大的祸患。因为你们只要一不小心,你想想就这十米路,跑过去。其实,风寒入侵是霎那间的事儿。所以大家一定要注意,棉大衣要披好,帽子要戴好,啰嗦不要怕。怕啰嗦,这个衣服不啰嗦,它里边会啰嗦。风入骨髓啰嗦不啰嗦啊?所以大家不要怕啰嗦,知道了没有?那演福师这样就有好处,就不用管了,在这里吃,这里住,在这里念,还可以精进,还什么事儿都不误,再次鼓个掌!(大众:掌声。)这叫无诤。
无诤恰恰可以成就你那个难行能行的品质、苦行妙行的功德。其实这个世间有什么诤的?这个道场有什么诤的呢?人和人相互之间有什么诤的呢?你们想想看,是不是诸上善人俱会一处啊?他诤,你不诤,你无诤就好,你无诤,心才能安,才能定。只要无诤,如教说行,依教奉行,你就能得到最大的利益。没有疑惑,没有诤,没有思,没有想,只有行,好不好?(大众:好)
『(八七)云何当得无艰难。行无住著故。』
没有艰难,没有难(nàn),难行能行。无住,难行,我们这些都讲过了,就不再叙述了。好今天就讲到这儿。